【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
引探准备(设疑导入)——引探过程(看图学文——品词品句——感情朗读——展开想象)——引探总结(再现图像,加深理解)——拓展延伸
一)引探准备:
在课文的导入,我采用“设疑引入法”,我设计了下面的问题:
作者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日出?是看了一次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复习第一段。接着过渡提问: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海上日出的?
从而引出板书:“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并启发提问:作者又是怎样具体地描写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的?
这样,启动了本课时的教学,激发了他们求知的欲望。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阶段——引探过程。
首先,**海上日出的**,让学生置身于海上日出的壮美画卷中,并让学生一边听老师范读课文一边思考: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景象变化怎样?。这样,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充分调动了他们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接着,课件显示“日出前”美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找一位优等学生描绘景象,学习第二段。让学生用“圈划法”在课文找日出前天空景色变化的词语,借助课件上的画面理解“天水相接”一词,并结合句子体会“目不转晴”的意思,感受作者“盼”日出的感情。理解了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接下来,课件**“日出时”的**,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太阳升起的过程。(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
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并结合**体会“负”、“一纵一纵”、“跳”、“真”等词语的好处。接着,让学生用“读、划”的方法在课文找出太阳升起来的句子,再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学习作者用词造句的生动。
然后指导学生注意停顿、重音、用欣赏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体会日出的动态美。这样“以图学文、以文悟义、以文想图”的方法既突出了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水平。
根据“教是为了不教,是为了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这个道理,所以学习。
二、三段后,我引导学生小结了学习方法:
看图学文—品词品句—感情朗读—展开想象。
指导学生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学习。
四、五段,理解有云时日出的不同景象。我设计了下面的问题帮助学生自学:
a、两个“有时候”各指什么情况下的日出景象?
b、太阳躲进云里时,天空、海水出现什么景象?
c、天边有黑云,天空出现什么景象?
d、太阳透出重围后,天空的太阳、云和海水的景象怎样?
并出示薄云、厚云情况下的日出**辅助他们自学,引出板书。同时,利用课件辅助学生理解“镶”“透”“染”用词的准确。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培养自学能力。
4)、**结合,比较“光彩”和“光芒”;“亮光”和“光亮”的意思,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能运用。
三)、引探总结,再现图像,加深理解。
总结前,我把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给学生看,老师简单地描绘,让学生从整体上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引导他们发自内心的赞叹:“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并指导学生用赞叹的语气朗读好这个反问句,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完成板书,总结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总结全文后,进入教学环节的第四部分——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晚霞美景图,要求学生运用学到的按顺序观察和生动描述的方法来观察并描述晚霞的色彩、形状以及想象它们的变化。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他们的应用能力。
我相信,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日出的几种不同景象,感受海上日出的壮丽,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身边的景象,能更加热爱大自然,多与大自然亲近。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海上日出》教案
3 想想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海上日出的?引导学生讨论各自然段内容并归纳。第一部分 1 为了看日出,我 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第二部分 2 5 叙述了几次看到海上日出的景色,具体描写了日出过程中景色的变化。第三部分 6 日出的感受。三 讲读课文。1 提问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什么句?这句话...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海上日出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海上日出。1 通过理解课文,初步感受日出的壮美。2 初步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3 学习生字新词。重点 了解晴日出的全过程,体会其壮观之美。教学过程 一 检查预习情况 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巴金及日出情况。学生自由汇报,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借助工具书读准生字读音。...
优秀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海上日出》
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在大自然的景象中,既有清新明丽的又有十分壮观的。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 海上日出 随着作家巴金的描写,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板书课题 二 检查预习。分别观察图画1和图画2,说说图上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从课文中把描写太阳升起景象的部分找出来。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