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温良飞。
参备人: 李立军陈永菊王得富马**昌洪强赵明刚。
21.《论语》六则。
1课时。2024年月日星期
教学内容:《论语》六则。
教学目标:1、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读读、背背、议议中理解常用的文言实词,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并积累文**现的成语、格言等。
2、通过对内容的**,让学生从我国古代文化瑰宝中获得启迪,受到教育。
教学重点。本文短小精悍,拟通过通读感知、品读赏析、创读拓展三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自读、**中获得知识,得到启示。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需要我们去学习、继承。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古人留下的文字,节选自记录孔子和他的**言行的著作。
(二)简介孔子和《论语》
1·(学生之间交流)把你了解的孔子和《论语》的知识讲出来,如果不完整可以互相补充。
2· (1)介绍孔子。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 介绍《论语八记录孔子及其**言行的一部书,共29篇,内容有孔子谈话,**问及**间的互相讨论,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它是儒家精典著作之一。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i·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朗读课文。 (1)齐读,散读;个人读。 (2)点拨朗读文言文的技巧。
(3)结合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4)注意朗读节奏,语速语调。
3·讨论、质疑、析疑。
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课文,互相提问,互相解答。把讨论后仍不能解答的疑难问题,提交全班同学讨论。
学生质疑、析疑结束后,老师提出一些值得**的词、句,供学生**。
如(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人不知而不愠(恼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不解;殆,这里是"学业陷入困境"的意思)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认为可耻)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厌,满足;诲,教导)
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
又如分别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了旧知识,获得了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同走路,这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4·反复朗读直至背诵。
5·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四)小结
"温故而知新"。当我们回顾这节课学的知识时,我们不难发现,孔子的每一句话,对我们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启示啊!
(五)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三。
2课时。2024年月日星期
教学内容:《论语》六则。
教学目标:1、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读读、背背、议议中理解常用的文言实词,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并积累文**现的成语、格言等。
2、通过对内容的**,让学生从我国古代文化瑰宝中获得启迪,受到教育。
教学重点。本文短小精悍,拟通过通读感知、品读赏析、创读拓展三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自读、**中获得知识,得到启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大致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在《(论语)六则》中,每条语录都渗透着孔子的教育思想,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品读赏析,**内涵。
l·学生散读、背诵、讨论、赏菥。
2· (1)从文中找出关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句子。
(2)课文在学习方法方面强调什么?在学习态度方面又强调什么?
(要点提示: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学习要经常温习)
"温故而知新"(在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过程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要结合,要辩证地对待学思之间的关系)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要谦虚好学)
"学而不厌"(学习要不满足不断进取)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要随时随地向人学习,择善而从)
归纳: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在学生阐述这些内容的过程中,要求能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来说,只要说得合理,老师就应给予肯定)
(三)创读文句,拓展创新。
1·学生朗读(分齐读、二读、个人朗读)。
2·(1)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2)课文中有些话己凝固为成语,试着把它找出来。
(3)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结合课文说说,并阐明今后的打算。
(四)小结。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让我们"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从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为我们的成长,为建设祖国服务。
(五)作业。
课外摘录《论语》中的格言警句,在班上交流。
22.《世说新语》二则。
教学内容:〈世说新语〉二则。
教学目标:1、在教学时,指导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疑难词句,体会短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刻画人物的方法。
2、教学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适当点拨为辅,要求学生阅读后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疑难问题。
教学重点:1、特别要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推敲每一句的朗读停顿;
2、指导学生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推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3、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审美评价,鼓励学生多角度审美,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教学过程:第1课时。
2024年月日星期。
(一)导人新课。
1·导语。"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两朵小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
2·简介作家作品。
(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403一-牡u,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为人简素,爱好文学。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
《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全文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二)指导学生了解学习文言**的一般方法。
l·引语:你们觉得文言文要怎样学?
2·学生交流,归纳。
3·文言文三步习读法。
(1)认读:辨读字词,朗读课文;
(2)品读:理解文意,推究主旨;
(3)创读:审美评价,延伸创造。
(三)学习《期行》
1·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修正,齐读课文。
2·品读。(1)疏通文意。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大意。重点词语教师予以点拨。
(2)通过讨论,理清故事情节。
(3)同桌互述故事,推荐优秀者上讲台表演。
(要求表演的学生注意语气、神态,力求绘声绘色,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后认真点评)
(4)**主旨:《期行》让人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了。
(要点提示:告诉人们诚信是立世之本,要人们做一个守信的人)
3·创读。(1)齐读课文(要求有感情地朗读)。
(2)《期行》这篇文言**短小精悍,全文不足,但故事情节完整,人物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你能否就文中一两个人物的言行,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自由**,可能大多数学生会赞赏元方的做法,斥责"友人"的无礼。如果学生说陈太丘、元方也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容"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3)"元方人门不顾"友人,试设想,友人会怎么想或怎么做?
(四)小结。
第2课时。2024年月日星期。
(一)导入。
上一节课绐同学们介绍了文言文三步习读法,大家还记得吗?(回顾上一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这堂课我们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一篇《乘船》,今天,老师既要测试一下你们的自主、**能力,也要看看你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分小组学习《乘船》,教师巡视指导。
1·小组交流学习方案(方案应有学习步骤的安排,有问题的设计和解答,还可以有疑难问题的提出)。
2·选定并修改完善学习方案提**上交流。
3·按照确定的学习方案,小组合作学习,疑难问题可求助老师。
(三)设置问题由学生答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中的"避"是什么意思?
"幸尚宽"中的"幸"是什么意思?
"王欲舍所携人"的"舍"与"太丘舍去。的"舍"意思一样吗?
"宁可以急相弃邪?"是设问还是反问?
翻译句子(每组推一人抽题答读原句,说译文)。
(1)幸尚宽,何为不可。
(2)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3)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4)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4·共答题。
1)作者创作这个故事,目的是让人们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呢?
(2)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
5·《世说新语》的故事篇幅都很短小,但能通过人物的片言只语或行为细节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鲜明生动。《期行》中的(友人)"下车引之"¨元方人门不顾",《乘船》中的一人求助的动作描写,简直像几幅漫画,你能根据故事的内容用笔画出来吗?
(四)总结。
(五)作业
23、伤仲永。
王安石。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2.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
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重点难点。1.重点。
(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2)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
2.难点。(1)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
(2)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教学时间。1课时。
年月日星期。
教学过程。一、预习朗读课文,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人。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
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罢相。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题解 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哀伤,哀怜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神童,“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三、正课。1.朗读课文,可由老师范读,学生个别朗读,齐声朗读等方式。朗读时做到不读错音,节奏分明,朗朗上口o
2.学生对课文字词质疑。
3.请学生翻译课文。(可一人讲一句,要求字字落实)
4.朗读课文。
5.质疑: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讨论并归纳: 。
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
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会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写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写方仲永又过七年后完全变成一个平庸的人。
6.质疑: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从方仲永个人情况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说,原因是作者在后面的议论中所认为的那样,方仲永“受之于天’’而“卒之为众人矣”,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七年级上第六单元答案
第26课。课堂达标 1 xu nj b xi nh i 2 至 致幅 副栽 裁娇 骄3 l 本课指夸耀。2 头脑迟钝 不灵活。3 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救药 用药救活 4 稳妥适当。5 使人听了非常震惊。骇 惊吓。6 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毫无主见 一味盲从。4 儿童想像夸张通俗 生...
七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检测卷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与积累 18分 一 积累与运用。1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2分 不愠日扳辔头云鬓 2 写字 用正楷字把下面句子抄写在方字格里 2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 背诵积累 下面7题中任选4题默写,以4题计分 8分 1是以谓之 文 也。2关山度若飞。3 将军百战死。4 沉舟侧畔千帆过。...
七年级上第六单元导学案
涟水县黄营中学初一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课题 天上的街市 2课时编写 黄培兵审核 严汉如。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 品味 感悟诗歌的语言 2 准确找出诗歌中的联想和想像的内容并理解其作用。复习回顾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牛郎织女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谁来讲讲这个古老的爱情悲剧呢?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