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导学稿姜璐

发布 2023-03-14 02:41:28 阅读 7017

深圳市立培学校七年级下数学导学稿。

班级___姓名组___号时间年月日

课题:认识三角形(1) 课型新授主备姜璐审核___

学习目标:1、 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能从图形中识别三角形。

2、 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 能准确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用于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和归纳。

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课前抄题:每组在阵地上抄题,并画好图。

学习流程:知识点一:三角形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阅读课本p153页最后一段2分钟,要注意带着问题阅读→闭书独立完成题,每组同时派1人爬板,爬板全对加分→组长批改下个组的爬板情况,用红色粉笔圈出错误,点评错误,质疑补充,点评质疑加分→自查并订正错题)

1、 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的三条线段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 三角形的表示法:顶点为a、b、c的三角形。

可记作如图1所示,其中___

是三角形的三边。

___是三角形的三角。有时顶点a的对边bc也。

用小写___表示;顶点b的对边ac也用___表示;

顶点c的对边ab也用___表示。

3、【例1】图2中有几个三角形?并用符号分别表示出来。(独立完成→ 每组*号爬板,限时40秒,正确率加分→规律总结,展示加分)

知识点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4、(根据图1回答问题)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点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点c,他有几条路线可以选择?哪条路最短?写出理由。

(独立完成→组内交流讨论,并进行组内评价,积极发言+2,认真倾听+1 →展示、补充、质疑。组间评价→写出结论)

结论。5、 完成课本p136页做一做(量一量→算一算→组内交流讨论→展示→写出结论)

结论。6、【例2】有两根长度分别为5cm和8cm的木棒,(1)再取一根长度为2cm的木棒,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2)如果取一根长度为13cm的木棒呢?

3)聪明的你能取一根木棒,与原来的两根木棒摆成三角形吗?

4)要选取的第三根木棒的长度要满足什么条件呢?

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组长收集并汇报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展示、总结规律、评价)

归纳总结:三角形中已知两边,确定第三边的条件第三边。

7、变式递进训练:(独立完成→组内交流→展示→自查、错题订正)

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2cm,另一边是9cm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cm。

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cm、7cm,求这个三角形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3)若a、b、c为三角形的三边长,试化简。

当堂检测(独立完成→老师报答案,对桌互批→组内讨论交流并收集、呈现典型错题→展示→订正错题)

1、如右图所示:

1)图中共有___个三角形,它们分别。

2)以ad为边的三角形有。

3)∠aed是的内角。

4)△aed的三条边是三个内角分别是。

2、下面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

1) 3cm 、 4 cm、5 cm2) 8 cm、7cm cm

3) 5.5 cm、7.5cm、2.5 cm( )4) 10cm、5cmcm

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5cm,另一边是7cm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cm。

4、一位木工师傅现有两根木条,它们的长分别是50 cm和70cm,他要选择第三根木条,将它们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设第三根木条为x cm,则x的取值范围是。

5、有4根细木棒,长度分别是3 cm,5 cm,7 cm,9 cm,哪三根木棒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写出所有可能的情况。

江中七年级数学导学稿

第二章 3.用图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主备人 侯月容 班级姓名学号。1 学习目标 1 了解图象是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又一种方法 2 理解图象上的点表示的意义 3 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能用语言描述。二 导学过程 1.自主复习 1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40cm,一边为xcm,一腰长为ycm,则...

七年级数学下册505导学稿

高效课堂自主学习型数学日导学稿。班级姓名编号 505 日期 课题 5.2.2 平行线的叛定设计者 初一年级组 自研课 时段 晚自习时间 20分钟 1 内容 课本p13 14练习以上内容 2 旧知链接 展示课 时段 正课 一 学习目标 2分钟 通过自研,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 二 定向导学 互...

七年级数学 近似数 导学稿

七年级数学导学稿 20 主备 周申审核时间 2013 10 09 学习内容 2.14 近似数。学习目标 1.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能按精确度的要求取近似数,能根据近似数的不同形式确定其精确度和有效数字。2.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实际应用。学习过程 一 课前预习。阅读课本第66 68页,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