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法导学案定稿

发布 2023-03-12 03:09:28 阅读 2396

思源实验学校七年级(上)数学导学案。

1.3.1有理数的加法(1)导学案。

撰稿:丁小梅审核:

导学目标:知识技能:理解有理数加法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会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数学思考:经历**有理数有理数加法法则过程,渗透分类讨论、归纳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条理性。

解决问题:通过有理数加法的学习,会利用有理数加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体验到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

导学重点:和的符号的确定。

导学难点:异号两数相加。

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足球循环赛中,可以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如果,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红队的净胜球数是多少?你能求出来吗?

二、自主学习,**新知。

自学课本第16—17页内容,完成第18—19页练习。并回答:

1、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几种情况?

你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为:

1)、同号的两数相加,取的符号,并把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

三、 合作交流,感悟新知。

例1 计算(能完成吗,先自己动动手吧!)

四、 反思构建,融汇新知。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五、当堂检测,巩固新知 .计算:

.判断题:1)两个负数的和一定是负数;(

2)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的和等于零;(

3)若两个有理数相加时的和为负数,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负数;(

4)若两个有理数相加时的和为正数,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正数。(

3.已知│a│= 8,│b│= 2.

1)当a、b同号时,求a+b的值;

2)当a、b异号时,求a+b的值。

六.学后反思:

思源实验学校七年级(上)数学导学案。

1.3.1有理数的加法(2)导学案。

撰稿:丁小梅审核。

导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加法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数学思考:让学生经历**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推理方法。

解决问题:能利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情感态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运算律在简算中的作用,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导学重点:加法运算律。

导学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想一想,小学里我们学过的加法运算定律有哪些?先说说,再用字母表示写在下面。2、计算

思考:观察上面的式子与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二、自主学***新知。

1、请说说你发现的规律。

2、自己换几个数字验证一下,还有上面的规律吗。

3、由上可以知道,小学学习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有理数范围内同样适应,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式子表示为。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

用式子表示为。

想想看,式子中的字母可以是哪些数。

三合作交流感悟新知。

例1 计算:

1)16 +(25)+ 24 +(35) (观察并思考:怎样使计算简化的,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例2 每袋小麦的标准重量为90千克,10袋小麦称重记录如下:

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10袋小麦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

想一想,你会怎样计算,再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

四、 反思建构融汇新知。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 当堂检测,巩固新知。

1、课本p20页练习 2.计算:

六、学后反思。

导学案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法

课题名称有理数的加法。使用说明。1 先独立阅读学习目标,学习重点,结合导学案自学教材28页到31。2 独立完成导学案,用红笔勾画疑难点,以备上课倾听同学讲解。3 针对自学及疑难点,进一步合作 归纳总结。学习目标。1 能说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 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学习重点 有理数加法法则及运算。学习...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导学案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 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1 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 能熟练进行整数加法运算。3 初步的分类思想 二 过程性目标。使学生主动参与特定数学活动,通过实验猜测,自主探索,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运算。三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实验 猜测,互相合作,自...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有理数加法导学案

1.3.1 有理数加法。主备人使用人授课时间累计节数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引进有理数加法法则。2 过程与方法。经历 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 比较等能力,培养数形结合和分类思想。3 情感态度。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