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发布 2023-02-26 05:53:28 阅读 6309

教学过程设计第二章有理数§2.6有理数加法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会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2、能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教学分析:

重点:有理数加法运算中符号的确定。难点:异号两数相加。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向:

教材引入的例题开始未明确指出行走方向,旨在引起学生在有理数运算中对符号的重视,让学生参与发现和归纳的过程,得到较深刻的印象。

二、新课拆析:1、问题探索:

有一位同学在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上,先走了20米,又走了30米,能否确定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与原来位置相距多少米?

根据我们所学过的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量,即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1)若两次都是向东走,则一共向东走了50米,表示:(+20)+(30)=+50

2)若两次都是向西走,则一共向西走了50米,表示:(-20)+(30)= 50

以上两种情形都具有类似的情形,即:方向上是相同的,且结果具有类似处的。

3)若第一次向东走20米,第二次向西走30米,则最后位于原来位置的西方10米,表示:(+20)+(30)= 10

4)若第一次向西走20米,第二次向东走30米,则最后。

分析备注。可引导学生利用数轴来表示,并得到数的位置及方向,并注意不同情形的分析结果。

教学过程设计。

位于原来位置的东方10米,表示:(-20)+(30)= 10

以上两种情形都具有类似的情形,即:方向上是相反的,且结果具有类似处的。

5)若第一次向西走30米,第二次向东走30米,则最后位于原来位置,表示:(-30)+(30)= 0

6)若第一次向西走20米,第二次没走,则最后位于原来位置的西方10米,表示:(-20)+0= -20

概括:有理数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例:计算:

注意:一个数由符号与绝对值两部分组成,所以进行加法运算时,必须分别确定和的符号与绝对值。

三、巩固训练:

p37exc

四、知识小结:

本节课通过对不同情况下的结果,利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及位置的变化,从而引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初步培养学生的分类分析能力。在运算中应特别注意异号相加的情况,学会如何确定结果的符号及绝对值。

五、家庭作业:

分析备注。通过对不同情况的分析总结,从而得到有关有理数加法法则。

应让学生对将有理数的加法转换为已经熟悉的非负数的加减运算。

第3题,应注意到题目的特点,为后面的减法作基础,第4题应能理解其说法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设计。

p40a:excb:exc5(1)

六、每日预题:

小学有学过哪些运算律,这些运算律对运算结果有无影响?

分析备注。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法

教师备课笔记。星期四课题课时安排教学目标。2.1有理数的加法 二 1 通过合作学习,体验探索数学规律的思想和方法。2 理解加法的运算律。3.掌握多个有理数相加的顺序和方法,探索利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过程。4.灵活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加法运算律和多个有理数相加的顺序与方法。例3的第 2 3 ...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此外,如果有一个因数是0时,所得的积还是0。如 3 0 0,0 2 0。3 概括。根据以上四个算式,请同学们总结有理数乘法的法则。由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归纳。投影显示 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例如 5 3同号两数相乘。5 3得正。5 3 ...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加法 说课稿。德化五中赖瑞义。一 教材分析。1 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要求学生经历有理数加法法则和运算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和掌握有理数加法运算法则,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2 学情分析。初一年级学生学习基础较薄弱,学习能力还不够强 通过小学四则运算的学习,头脑中已形成相关计算规律,知道数都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