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备课笔记。
星期四课题课时安排教学目标。
2.1有理数的加法(二)
1.通过合作学习,体验探索数学规律的思想和方法。2.理解加法的运算律。
3.掌握多个有理数相加的顺序和方法,探索利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过程。4.灵活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加法运算律和多个有理数相加的顺序与方法。
例3的第(2)、(3)题,项较多,涉及分数运算,如何应用运算律需要较多的思考。例4要求列出两种不同意义的算式,这些都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重点难点。教具准备多**,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叙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有理数加法”与小学里学过的数的加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先要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地选用法则,确定和的符号,这与小学里学过的数的加法是不同的;而计算“和”的绝对值,用的是小学里学过的加法或减法运算.
3.计算下列各题,并说明是根据哪一条运算法则?
1)(-9.18)+6.18;(2)6.18+(-9.18);(3)(-2.37)+(4.63)4.计算下列各题:
3)[(7)+(10)]+11);(4)(-7)+[10)+(11)];5)[(22)+(27)]+27);(6)(-22)+[27)+(27)].二、新授。
通过上面练习,引导学生得出:
交换律——两个有理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代数式表示上面一段话:a+b=b+a.
运算律式子中的字母a,b表示任意的一个有理数,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或者零.在同一个式子中,同一个字母表示同一个数.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代数式表示上面一段话:(a+b)+c=a+(b+c).
这里a,b,c表示任意三个有理数.
课后反馈。教学过程。
根据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推出:三个以上的有理数相加,可以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相加.例3计算:(1)15+(-13)+18.
引导学生发现,在本例中,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结合在一起再相加,有相反数的先把相反数相加;能凑整的先凑整;有分母相同的,先把同分母的数相加,计算就比较简便.
本例先由学生在笔记本上解答,然后教师根据学生解答情况指定几名学生板演,并引导学生发现,简化加法运算一般是三种方法:首先消去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其和为0),同号结合或凑整数.
例4小明摇控一辆玩具赛车,让它从a地出发,先向东行驶15m,再向西行驶25m,然后又向东行驶20 m,再向西行驶35m,问玩具赛车最后停在何处?一共行驶多少米?
教师通过启发,由学生列出算式,再让学生思考,如何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第一问可以让学生自已作行程示意图帮助理解,注意第一问和第二问的区别。三、练习。
1.课内练习.**活动。
四、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五、作业1.见作业本。
教后随笔。过去不少人错误地认为,推理训练是几何教学的目的,代数可以不讲理由.其实,计算本身就是推理.计算法则、运算性质都是进行计算的根据.学生要知道每进行一步运算都要有根有据.这样通过运算就能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年月日学校抽查意见。
签字:年月日。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教学过程设计第二章有理数 2.6有理数加法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学目的 1 要求学生会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 能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教学分析 重点 有理数加法运算中符号的确定。难点 异号两数相加。教学过程 一 知识导向 教材引入的例题开始未明确指出行走方向,旨在引起学生在有理数运算中对符号的...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加法 说课稿。德化五中赖瑞义。一 教材分析。1 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要求学生经历有理数加法法则和运算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和掌握有理数加法运算法则,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2 学情分析。初一年级学生学习基础较薄弱,学习能力还不够强 通过小学四则运算的学习,头脑中已形成相关计算规律,知道数都是指...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有理数的加法,所选用的教材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7年级上册第二章第6节的内容,对于本节课的设计,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 1教材分析2学情分析3教法分析4学法指导5教学过程。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环节一 教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