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结构图。
余角。余角补角。
补角。角两线相交对顶角。
同位角。三线八角内错角。
同旁内角。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平行线的性质。
尺规作图。二、基本知识提炼整理。
一)余角与补角。
1、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为互余,称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2、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为互补,称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3、互余和互补是指两角和为直角或两角和为平角,它们只与角的度数有关,与角的位置无关。
4、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5、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用数学语言可表示为:
1)则(同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2)且则(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6、余角和补角的性质是证明两角相等的一个重要方法。
二)对顶角。
1、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其中不相邻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2、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3、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4、对顶角的性质在今后的推理说明中应用非常广泛,它是证明两个角相等的依据及重要桥梁。
5、对顶角是从位置上定义的,对顶角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了8个角。
2、同位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的同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3、内错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4、同旁内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同旁内角。
5、这三种角只与位置有关,与大小无关,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不存在固定的大小关系。
四)六类角。
1、补角、余角、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六类角都是对两角来说的。
2、余角、补角只有数量上的关系,与其位置无关。
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只有位置上的关系,与其数量无关。
4、对顶角既有数量关系,又有位置关系。
六)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经典例题】例1.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如果是错误的,说明理由。
1)过直线外一点画直线的垂线,垂线的长度叫做这个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2)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个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3)两条直线相交,若有一组对顶角互补,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4)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要么相交,要么平行。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是否清晰。(1)、(2)都是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描述,由“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可判断(1)、(2)都是错的;由对顶角相等且互补易知,这两个角都是90°,故(3)正确;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或平行,必须强调“在同一平面内”。
解答:(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垂线是直线,它的长度不能度量,应改为“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2)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点到直线的距离”不是指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本身,而是指垂线段的长度。
3)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4)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只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才是相交或平行。如果没有“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两条直线还可能是异面直线。
说明:此题目的是让学生抓住相交线平行线这部分概念的本质,弄清易混概念。
例2. 如下图(1)所示,直线de、bc被直线ab所截,问,各是什么角?
图(1)分析:已知图形不标准,开始学不容易看,可把此图画成如下图(2)的样子,这样就容易看了。
图(2)答案:是同位角,是内错角,是同旁内角。
例3 如下图(1),图(1)
(1)是两条直线与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的角。
(2)是两条直线与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的角。
(3与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的角。
(4)与6是两条直线与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的角。
分析: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有关角的直线,因此可以得到是由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的同位角,如下图(2),类似可知其他情况。
图(2)答案:(1)1与2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的同位角。
(2)1与3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的同位角。
(3)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的内错角。
4)5与6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的同旁内角。
例4如图,已知∠amf=∠bng=75°,∠cma=55°,求∠mpn的大小。
答案:50°
解析:因为∠amf=∠bng=75°,又因为∠bng=∠mnp,所以∠amf=∠mnp,所以ef∥gh,所以∠mpn=∠cme,又因为∠amf=75°,∠cma=55°,所以∠amf+∠cma=130°,即∠cmf=130°,所以∠cme=180°-130°=50°,所以∠mpn=50°
例5如图,∠1与∠3为余角,∠2与∠3的余角互补,∠4=115°,cp平分∠acm,求∠pcm
答案:57.5°
解析:因为∠1+∠3=90°,∠2+(90°-∠3)=180°,所以∠2+∠1=180°,所以ab∥de,所以∠bcn=∠4=115°,所以∠acm=115°,又因为cp平分∠acm,所以∠pcm=∠acm=×115°=57.5°,所以∠pcm=57.
5°例6如图,已知:∠1+∠2=180°,∠3=78°,求∠4的大小。
答案:102°
解析:因为∠2=∠cdb,又因为∠1+∠2=180°,所以∠1+∠cdb=180°,所以得到ab∥cd,所以∠3+∠4=180°,又因为∠3=78°,所以∠4=102°
例7如图,已知:∠bap与∠apd 互补,∠1=∠2,说明:∠e=∠f
解析:因为∠bap与∠apd 互补,所以ab∥cd,所以∠bap=∠cpa,又因为∠1=∠2,所以∠bap-∠1=∠cpa-∠2,即∠eap=∠fpa,所以ea∥pf,所以∠e=∠f
例8 如图,已知ab∥cd,p为hd上任意一点,过p点的直线交hf于o点,试问:∠hop、∠agf、∠hpo有怎样的关系?用式子表示并证明。
答案:∠hop=∠agf-∠hpo
解析:过o作cd的平行线mn,因为ab∥cd,且cd∥mn,所以ab∥mn,所以∠agf=∠mof=∠hon,因为cd∥mn,∠hpo=∠pon,所以∠hop=∠hon-∠pon=∠hon-∠hpo,所以∠hop=∠agf-∠hpo
例9 如图,已知ab∥cd,说明:∠b+∠bed+∠d=360°
分析:因为已知ab∥cd,所以在∠bed的内部过点e作ab的平行线,将∠b+∠bed+∠d的和转化成对平行线的同旁内角来求。
解:过点e作ef∥ab,则。
b+∠bef=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b∥cd(已知)
ef∥ab(作图)
ef∥c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d+∠def=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b+∠bef+∠d+∠def=360°
∠b+∠bed+∠d=∠b+∠bef+∠d+∠def
∠b+∠bed+∠d=360°
例10. 小张从家(图中a处)出发,向南偏东40°方向走到学校(图中b处),再从学校出发,向北偏西75°的方向走到小明家(图中c处),试问∠abc为多少度?说明你的理由。
解:∵ae∥bd(已知)
∠bae=∠dba(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bae=40°(已知)
∠abd=40°(等量代换)
∠cbd=∠abc+∠abd(已知)
∠abc=∠cbd-∠abd(等式性质)
∠abd=40°(已知)
∠abc=75°-40°=35°
例11 如图,∠adc=∠abc, ∠1+∠2=180°,ad为∠fdb的平分线,说明:bc为∠dbe的平分线。
分析:从图形上看,ae应与cf平行,ad应与bc平行,不妨假设它们都平行,这时欲证bc为∠dbe的平分线,只须证∠3=∠4,而∠3=∠c=∠6 ,∠4=∠5,由ad为∠fdb的平分线知∠5=∠6,这样问题就转化为证ae∥cf,且ad∥bc了,由已知条件∠1+∠2=180°不难证明ae∥cf,利用它的平行及∠adc=∠abc的条件,不难推证ad∥bc。
证明:∵∠1+∠2=180°(已知)
2+∠7=180°(补角定义)
∠1=∠7(同角的补角相等)
ae∥c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bc+∠c=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又∠adc=∠abc(已知),cf∥ab(已证)
∠adc+∠c=180°(等量代换)
ad∥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6=∠c, ∠4=∠5(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
又∠3=∠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6(等量代换)
又ad为∠bdf的平分线。
∠3=∠4(等量代换)
bc为∠dbe的平分线。
例12 如图,de,be 分别为∠bdc, ∠dba的平分线,∠deb=∠1+∠2
1)说明:ab∥cd
七年级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
七年级数学第五章测试题。班级姓名成绩。一 选择题 每小题4分,共20分 1 如图,ab,cd相交于点o,oe ab于o,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oc与 coe互为余角 bod与 coe互为余角。coe与 boe互为补角 aoc与 bod是对顶角。2 如图,下列能判定fb ce的条件是 a f fbc...
七年级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
姓名学号班别评价 一 选择题 每小题 分,共 分 如图,若m n,则 的度数为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 互相垂直 互相平行 相交 相等。如图,直线m n相交,则 与 的位置关系为 邻补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 对顶角。如图,已知 当 等于 时,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是...
七年级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一节 知识梳理 相交线与平行线。一 学习目标。1.理解对顶角 邻补角的概念,掌握其性质,会用其性质进行有关推理和计算 2.掌握垂线 垂线段 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 3.掌握 三线八角 的内容。二 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 1.邻补角 对顶角以及点到直线距离的概念 2.掌握两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