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教案。
2.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题,理解“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3.体会作者用词不达意准确、形象地来描写人物在活动中的动作、神态特点。
4.学习作者严于自省,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点:1.品味文章语言,理解难句。
2.动作、神态、心理描写。
3.学习作者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工,但是,四面又明蝴是严科,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有一首老歌这样唱到:“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提到风筝,我们总会想起那天真烂漫的童年。
其实,我们每个人也象飞在空中的风筝,无论我们走得多远,总有一根绳线牵系着你,那就是割不断的亲情。”引发学生对放风筝的美好感受的回忆。
简谈感受:你们喜欢放风筝吗?能和大家谈谈放风筝时的感受吗?
引入正课:风筝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和快乐,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这份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
2.介绍作者: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024年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
202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立志学医,希望用新的医学,来“促进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2024年初,鲁迅参加了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的编辑工作,置身于当时的大力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旧礼教和旧文学的伟大斗争的前列。同年5月,他在这个刊物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指出中国社会的历史是人吃人的历史。
接着,鲁迅还发表了《孔乙己》、《药》、《故乡》、《阿q正传》等十几篇**。鲁迅是择取中国文化遗产优秀成分和采用外国良规加以融合发展,创造现代**的杰出代表,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
3.背景知识:《风筝》选自散文诗集《野草》。该集收录了鲁迅1924—2024年所作的23篇散文诗,主要是用曲折幽暗的象征手法表达20年代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是社会的抗争。
《风筝》写于2024年1月24日,恰逢农历正月初一,发表后因其对传统的封建的儿童教育思想的强烈抨击,深受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二、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丫杈可鄙虐待笑柄瑟缩点缀宽恕苦心孤诣嫌恶什物。
朗读课文。1.概括故事。要求从时间、人物、事件、情感等角度用一句话概括:这是一个___的故事。
2.略说人物
自由朗读集中写风筝事件的两段后,说说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理清课文的感情线索。
故事情节: 惊呼雀跃——惊慌绝望——精神虐杀——忘却。
我的感情变化:可鄙气恨——悔恨——补过——悲哀。
四、研读课文。
一)研读第一部分。
1.朗读1---2段。
2.概括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3.作者看到北京的冬天,心情如何?
明确:悲哀。
教师:从作者看到北京的冬天,心里很悲哀,这种悲哀的心情一直到文章的最后,作者是怀着一种悲哀的心情写了这篇文章,我们就可以说“悲哀”二字是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
二)研讨第二部分第3段。
1.朗读第三段,讨论回答:
1)对风筝的态度我和弟弟有什么不同?
点拨:弟弟---喜欢。
我”--嫌恶,认为那是没出息的孩子做的、
2)课文中的哪些文字体现了弟弟非常喜欢风筝?
点拨:文中动作、神态的描写。
3)“我”认为玩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做的事,那么“我”认为做什么样的事才是有出息的孩子干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补充:兄弟二人的不同态度,揭露了封建思想对“我”的毒害,而小兄弟因年幼,持有一颗天真的、真挚的童心。
三)、研读课文4—12段。
1.朗读第4段,回答:
“我”用怎样的行动虐杀小兄弟的少年天性?从“我”的行为,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分析,教师点拨)
教师补充:“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慌地站起来,失了色瑟缩着。”这是对小兄弟的动作和心理描写,突出了小兄弟被发现后的那害怕心态。
2.朗读5—11段,思考、讨论并回答:
a、 事隔二十余年后,我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点拨: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思想的醒悟)
b、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会么说是“不幸”看了?
点拨:因为意识到自己错了,很后悔和自责。
c、我意识到自己错了,是不是就让它错下去?我想到了哪些补过的方法?在这此方法中,最可行的方法是哪一种?
点拨:补过(“我”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知错就改,勇于自责和反省),5种,最可行的方法:去讨他的宽恕。
d、我用最可行的方法去讨他的宽恕,我得到宽恕了吗?为会么没有得到宽恕?
点拨:没有,因为他已经不记得这件事了。
e、因为他不记得此事了,我心里就轻松起来了吗?
点拨:没有轻松,反而更加沉重、更加悲哀。
3.朗读第12段。
4.概括本段内容。
5.难句理解:
理解“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工,但是,四面又明蝴是严科,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这句话不仅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永远的哀伤,虐杀者有了醒悟的痛苦,而**杀者却已经忘却了,觉悟者永远无法弥补过错。
五、课堂小结:
本文是鲁迅先生回忆兄弟之间的一件往事,无论是述及当你管错了,还是一旦醒悟,心情沉重,为补过不及而心情更加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同胞手足之情。
语文 第28课《观潮》教案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28 观潮。周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 积累词语 2 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独立翻译课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教给学生改写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多种形式的改写。态度情感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 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
语文 第7课《雷电颂》教案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屈原 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 皖南事变 大肆 爱国抗战军民,掀起 高潮。三 整体感知 1 课堂范读 雷电颂 录音。要求学生注意不同句子 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 语调 语速。2 你觉得本文在气势上有何特点?明确 激情澎湃,气...
人教新课标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从现在开始》教案
教学目标 认读 个生字,读准字音。会写 学写生字,重点写好 现 和 轮 初步学会欣赏,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会读 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对重点段能初步达到 有感情地朗读 能结合重点词句朗读感悟,学习 积累语言,初步培养语感。能根据文本,恰当地演读,边阅读边体验。读懂 了解童话故事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