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课程纲要

发布 2023-03-09 21:30:28 阅读 1298

(七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七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材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授课时间:70--75课时。

授课教师: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一、 课程目标。

注重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了解学生小学数学的学习状况与特点,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大胆参与、勇于创新,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尽快适应中学数学的紧张学习生活。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在“做数学”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积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

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活动经验出发,为学生进行有效的操作、观察、思考、交流、反思、创新搭建活动平台,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实践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发表见解,从而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具体目标如下: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认识常见的几何体的基本特征,能用语言描述出来,并能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分类。

2.通过丰富的实例,认识点、线、面,了解有关点、线及某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简单性质。

3.经历展开、折叠、切截及从不同方向看等数学活动,通过从不同方向**平面图形与几何体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4.细心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立方体及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5.能从组合图形中识别出基本几何体,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6.进一步丰富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好奇心,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习惯和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学习与活动中逐步培养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有理数及其运算的意义。

2.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4.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5.能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6.熟悉计算器的使用。

第三章字母表示数。

1.经历探索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用字母与代数式进行表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语言表达能力。

2.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3.理解代数式的含义,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4.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并会进行运算。

5.会求代数式的值,能解释值的实际意义,能根据代数式的值推断代数式反映的规律。

6.通过用语言描述代数式,锻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能力。

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1.经历观察、测量、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2.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并抽象出线段、射线、直线、角等基本的几何概念,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关系。

3.能用数学符号表示角、线段、射线、直线及互相平行或垂直的直线。

4.会进行线段或角的比较.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进行角的单位的简单换算。

5.经历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图形性质的过程,了解线段、平行线、垂线的有关性质。

6.进一步丰富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积累操作活动经验,发展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问。

题的能力。7.借助三角尺、量角器、方格纸等工具,会画角、线段、平行线、垂线。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1.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经历形成方程模型、解方程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3.能以一元一次方程为工具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包括列方程、求解方程和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及合理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经历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

1.从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或**的活动。

2.能对较大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发展数感。

3.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4.能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能制作扇形统计图。

5.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征,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清晰、有效地展示数据。

6.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数据.

第七章可能性。

1. 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驳始果等活动过程,让学生体会,通过白己动手获取知识的快乐。

2 、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则是不确定的,并能区分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

3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能列举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二、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七年级《数学》上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三、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式: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条件的学校,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先学-展示-反馈"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4.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有条件的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班班通、电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并指导学生利用计算器完成较为繁杂的计算。在课堂教学、课外作业、实践活动中,应当允许学生使用计算器。

二)学习方式:

利用导学案,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反馈、运用、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四、课程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一)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1.通过课堂演板、课堂提问、小测试,班级展示,检测自己是否学到了新知,通过合作学习检测自己的不足。

2.通过信息平台,参与问题的**,根据反馈及时矫正与评价,检查课程目标是否顺利完成。

3.师生互动,师生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通过设计基础知识小测试和作业去评价。

2.通过基础知识竞赛活动,查缺补漏。

3.通过章节测试去检验阶段知识掌握情况。

4.通过家长的监督和联系,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1.通过定期评教活动的反馈信息进行评价。

2.通过举行听课活动、说课活动互相交流心得,进行自评和互评。

3.通过实际操作去评价,如作业检查,作业展览,教案检查等方法评价。

七年级数学课程纲要

一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二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三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四 应关注证明的必要性 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五 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与策略。1 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积极参与听评课活动,向优秀教师取经。以先进的理念进行...

七年级数学课程纲要

七年级数学上册 课程纲要。课程名称 七年级数学 上册 教学材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授课时间 70 75课时。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 七年级学生。一 课程目标。注重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了解学生小学数学的学习状况与特点,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大胆参与 勇于创新,养成良...

七年级数学课程实施纲要

课程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课程类型 义务教育课程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材料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时数 78课时。适应对象 初中七年级学生。课程目标 1 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并能够辨别出基本的几何体。进一步认识点 线 面 体,感受点 线 面 体之间的关系 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