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图形的变换——统计》课程纲要。
小学五年级数学组:王广新赵莹莹胡魏冬张秀英徐永芹张丽添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授课时间:52课时授课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
背景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总目标。通过本册书的学习,你将能: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
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0.
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内容标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o。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教学安排:
课时1】轴对称图形【课时2】旋转【课时3】欣赏设计。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内容标准: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的倍数的特征。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教学安排:
课时4】因数与倍数。
课时5】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课时6】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课时的倍数特征【课时8】3的倍数的特征。
课时的倍数的练习【课时10】质数和合数。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内容标准:.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dm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安排:
课时11】长方体的认识【课时12】正方体的认识。
课时13】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课时14】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课时15】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练习课【课时16】体积和体积单位。
课时17】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课时18】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课时19】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课时20】容积和容积单位【课时21】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课时22】整理复习之概念与计算【课时23】整理复习之综合练习。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内容标准: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安排:
课时24】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课时25】分数的意义练习课【课时26】分数与除法【课时27】真分数和假分数。
课时28】假分数化整数或带分数【课时29】分数的基本性质【课时30】练习课【课时31】最大公因数【课时32】练习课【课时33】约分【课时34】练习课【课时35】最小公倍数【课时36】练习课【课时37】通分【课时38】练习课。
课时39】小数化成分数【课时40】分数化成小数【课时41】整理复习。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内容标准: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
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体会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教学安排:
课时4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课时43】练习课。
课时44】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课时45】练习课。
课时46】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课时47】带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课时48】简便运算。
第六单元:统计。
内容标准:理解众数的意义及特点。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数据分析和合理的推测。
【课时49】众数【课时50】练习课【课时51】折线统计图【课时52】练习课。
实施建议:一、课程资源。
1、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或调序。2、练习:课本后的“做一做,练习”、《数学练习册》3、其它资源:
网络:书籍:《教师用书》、《小数数学教师》、《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杂志》《小学生数学学习报》
音像制品:教学光盘。
教具:**、教学课件、实物模型学具:学具盒。
二、实施手段。
教师寄语课程标准编制课时计划、组织教学。课时计划的体例结构分为: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准备、学习过程、学后练习、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由此对学习全过程进行指导。
学生结合“生活数学”课题研究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即写数学日记,办数学手抄报等活动,加深对各单元内容的认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活动。
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2、实践操作学习。在观察图标、操作学具、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3、自主**学习。通过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课堂生成的新知疑惑,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新知的学习,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初步建立合作意识,体会合作学习的作用。
5、讲授训练结合。精讲学生理解上有困难的知识,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堂交流,掌握雪情,调整教学。
6、数学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学习丛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习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反馈。
1、课堂反馈:通过观察、问答、交流、操作等途径实现。2、课后反馈:通过作业、实践活动、校信通等途径实现。
评价:一、评价指标及成绩**。
1、过程性评价。
1)课堂表现。通过个人回答、板演习题、操作学具、小组汇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2)作业情况。根据学生作业上交、独立完成、书写工整、及时纠错情况,用“等级+星级”形式进行评价。2、终结性评价(1)纸笔测试。(2)成长记录袋。
二、成绩认定及结果处理。
终结性评价成绩为需努力者可通过自身的努力,再次参加相应的水平测试。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郑上路小学。
五年级数学教研组。
五年级数学课程纲要
小学数学 图形的变换 统计 课程纲要。小学五年级数学组 王广新刘玉花王辉张秀英丁肖杨慧静。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授课时间 52课时。授课对象 小学五年级学生。背景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九年级数学课程纲要
北师大版 九年级数学 课程纲要。课程名称 九年级数学。课程类型 必修课程。教学材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5版 九年级数学 授课时间 90 100课时。授课老师 何凌云陈水利白宗灿苑春明王卫霞。授课对象 九年级学生。课程目标 第一章证明 二 1.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九年级数学课程纲要
北师大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 课程纲要。学校名称 枣庄市第七中学。课程类型 义务教育必修课程。设计教师 陈学峰。设计日期 2019年9月。适用年级 九年级学生。授课课时 约75课时。课程目标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1.经历菱形 矩形 正方形概念的抽象过程,以及它们的性质与判定的探索 猜测与证明的过程,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