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县七年级地理教案感受地球的运动

发布 2023-03-07 06:26:28 阅读 1775

课题课型。

新授课。1.2感受地球的运动--自转总课时。

第1课时。教师。

武承元。1、通过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公转,知道其的含义、方向和周期。教。

2、理解地球上的昼夜更替现象,和昼夜更替想象。学。

3、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的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目。

的运动有关,标。

从而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过程。迁。

移我们看到太阳每天为什么总是东升西落?我们每年能感受到春夏导秋冬四个季节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入。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2.北回归线的纬度是___北极圈的纬度是___地球自先转产生了___现象。

行3.地球的公转的中心是,周期是。运动方向是,现象、。独。

立4、五带划分的依据是,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是,位于北回归线学。

和北极圈之间的是,北极圈内为,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带。太阳习。

直射地球的最北界限是,直射的最南界限是,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的纬线是。

先学检测或展示。

学生展示答案,学生补充,教师补充。

一、活动。1.用手电筒当作太阳,请两位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2.请同学们观察演示,并对地球自转、公转做简单的描述、评价、对比等。二、地球的自转。

设置问题】在学生演示活动结束后,教师设置以下问题:1.若地球不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学生:地球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

课堂。环交。

节互学习。如下问题: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在一定时间的**活一。

动结束后,学生仍不能用很清晰的语言准确地描述昼夜交替现象。

演示】1.用红色的粉笔将地球仪的任一经线圈勾画出来;2.用手拨动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借手电筒的光束当太阳;3、让学生观察:

当一红色经线正对太阳时是什么时间(正午),另一红色经线背向太阳时是什么时间(子夜);当这两条经线随地球仪不停转动时时间怎样变化(昼夜交替)?

在演示后引导学生归纳描述: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就产生了昼夜交替。

以上问题学生通过自由合作、**很快完成。接着,教师提出2.若地球是一个透明的球体会产生什么现象?学生:地球永远是白天。

整体达标检测。

三、地球的公转【活动与**】让学生观察《地球公转示意》图,自由合作完成下面问题:1填表(用flashflash课件演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3.有一个地方一年四季昼夜平分,这个地方位于**?

4.结合生活经验,比较6月1日、12月1日昼夜长短情况。5.地球绕日公转运动中是直着身子还是倾斜着身子?如果是直着身子,能不能产生四季?

教学中教师及时检查、指导各小组的活动。最后师生共同完成下面的**:【问题与假想】环1.

如下图:在三种情况下,哪个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热量多,地面的气温最高?2.

演示:用手电筒做太阳光源,在教室黑暗节。

处按上图三种情况照射墙面。要求学生观察:在三种情况下墙二上光斑亮度强弱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如下图a,若地球是一个平面,不同纬度的地方(如a、b、c三点)冷热程度是不是一样?4.

如下图b(同时与图a比较):地球不同纬度的地方(如a、b、c三点)冷热程度是不是一样?若地球不自转,会不会产生四季变化?

5.**题:在生活中,太阳能装置如何放置,取得的采光效果最好?

通过师生合作**后归纳: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表划分为五带(同时要求学生读教材第12页的图说出地球上的五带)。

活动与练习】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五带》图,完成下面问题:1、中国主要位于哪个温度带?2.全球最炎热的大陆是哪个?3.全球最寒冷的大陆在**?

1.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自然现象是()

a.昼夜现象b季节变化现象c昼夜长短的变化现象d昼夜更替现象。

2.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a.先看到日出b.后看到日出c.时刻晚d.时刻相同3.经度每隔15度,时间相差()

a.15小时b.15分钟c.1小时d.1分钟。

4.当北京时间为10月1日1 2点(即东经120°的时间)时,位于东经45°的某地的时间是()

a10月1日17点b9月30日22点c10月1日7点d10月2日4点5.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这是因为()a.太阳和星星围绕着地球转b.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c.地球自东向西自转d.地。

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转。

6.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b.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c.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不变d.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个月。

7.下面的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8.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升得最高、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的一天是()

a.3月20日前后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d.12月22日前后。

9.当北京昼长大于夜长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a.赤道以南地区b.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

c.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d.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

10.当北半球是夏季时,南半球的季节是()a.冬季b.春季c.夏季d.秋季。

11.有关昼夜长短的叙述,正确的是()a.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地区在温带。

b.太阳直射在哪条纬线上,该纬线上的地区就昼长夜短c.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d.太阳直射在南北哪个半球,该半球就昼短夜长。

12.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全年昼夜相等的地区是()a.南北回归线之间b.赤道上c.南回归线上d.北回归线上。

作在作业本上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并按时完成同步练习册和填充图业。

册。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

精选公文范文。教学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 方向 周期。理解昼夜交替 四季的更替的原因和五带的划分的含义。通过回顾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使学生理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由近到远 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通过观察地球仪自转和公转的演示以及参与各项 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七年级地理教案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居民和经济”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居民和经济教案示例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居民和经济 教学重点 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征。2.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 粮食 环境三大问题 教学难点 初级产品为主经济的形成 问题及解决途径。教具 非洲的黑人原居地和外来移民分布图,非洲政区变化图,撒哈拉以南非洲人民的生活 教学过程 导入 大家...

七年级地理教案 《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和地球仪 七年级地理教案 地球和地球仪 陈国平 省 市 区 县 省 市 区 县 沙洲中学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学会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示意图 知道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2 使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 两极 纬线和赤道的意义,初步学会在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