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导学案。
课题: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课型:新授课(1课时)
学习目标】1.说出南方农业发展的条件、表现。(难点)
2.记住南方手工业兴旺和南方商业繁荣的表现。(重点)
3.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的时间。(重点)。
引领读学。课前阅读正文内容,参考学习目标独立标识提纲并勾画重点后填空、并牢固记忆所填内容:
①从唐朝中期到五代、宋朝,南方较少。
原因 ②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增加了劳动人手。
条件较好。①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 ,在南方地区推广。太湖流域的。
成为重要粮仓。 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表现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推广到长江流域。
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
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丝织业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___
纺织业棉织业:从兴起的棉织业,南宋时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__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制瓷业烧制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造船业:宋代造船业居世界东南沿海的有发达的造船业。
(1)商业都市:商业都市最大的是和。
外贸港口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2)海外** ②**范围:中国商船近至远达___和___东海岸。
管理机构:**鼓励海外**,在重要港口设立 ,加以管理。
①产生: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货币 ②发展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影响:纸币的产生,有利于。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从开始,到最后完成。那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
合作**】(读出材料关键处,明确所反映的哪时期的历史,根据相关课文史实确定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古都时,实仰东南财富,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
材料二: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三:宋代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地区的经济的发展?“故都”指**?国家财政收依靠“东南财赋”,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宋朝采取什么样的对外**政策?为有效管辖海外**,宋朝**设置了什么机构?宋高宗这句话反映了什么部门的兴盛?宋**是怎样“措置得宜”的?
3)“苏湖熟,天下足”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
总结反思】(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目标检测】选择题:
1、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苏湖熟,天下足。” d.“无徽不成镇。”
2、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
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战国时期修建的都江堰,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b.汉朝时,我国就有了纸币——交子。
c.北方人民多次大规模的南迁,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d.我国古代统治者大多强调以农为本,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4.国家体育场鸟巢的灵感**于中式窗格中的“冰凌格”和中国陶瓷表面的“冰裂纹”。如果想了解此类瓷器的生产技术,可以到下列哪个地方实地考察【 】
a.越窑 b.邢窑c.哥窑 d.景德镇。
7.南宋时,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他抵达泉州后应道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a.都护府b.宣政院c.市舶司d.理藩院。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反思
七年级历史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反思。七年级历史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反思。经济重心的南移 属于经济史的范畴,容易使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而且七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相对较少,对于 经济重心 这一抽象概念更是难以理解,我在教学设计上本着化繁为简的原则,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知识学习总结要点汇总
一 南方农业的发展 1 条件 p56 1 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2 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 3 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2 表现 1 从越南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很快得到推广。苏州 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2 棉花和茶叶也在江南广泛种植。二 南方宋朝手工业...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设计
案设计。一 教材。经济重心的南移 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中国历史 第二单元第2,本是第二单元的重点,南方经济发展是宋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而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现象,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因此本内容是中国古代史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程标准 对此内容的要求是 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