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经历欣赏、观察、分析图形的过程,理解平移的概念,探索平移的性质;
2.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平移后图形的画法;
3.学会用运动的观点分析问题,在欣赏和操作中获得数学美的熏陶。【重点难点】
平移的性质和作平移后的图形是重点;作平移后的图形是难点。【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仔细观察课本28页的图案,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都是由一些相同的部分组成的。
能否根据其中相同的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若能,请你想象可以怎么绘制?
这种绘制方法实际上就是平移。那么究竟什么是平移?平移有哪些性质?下面我们就来**一下。
二、平移的概念。
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注意:图形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也不一定是竖直的,5.4平移。
平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利用平移可以制作出很多美丽的图案。
你能举出生活中一些利用平移的例子吗?
如在笔直公路上跑着的汽车,工厂里传送带上的产品,大厦中电梯的升降。
三、平移的性质。
**:如何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大小如图课本。
5.4-2的雪人?
可以把半透明的纸盖在图5.4-2上,先描出一个雪人,然后按同一方向陆续移动这张纸,再描出第二个、第三个……
观察:在所画的相邻两个雪人中,找出鼻尖a,帽顶b,纽扣c的对应点a′、b′、c′,连接这些对应点,观察得出的线段,它们的位置、长度有什么关系?
可以发现:aa′∥bb′∥cc′,且aa′=bb′=cc′
请你用平推三角尺的方法验证三条线段是否平行,用刻度尺度量三条线段是否相等。
再作出一些其他对应点的线段,它们是否仍有前面的关系?归纳: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新图形中的每一个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四、平移作图。
例如图,平移三角形abc,使点a移动到点a′.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b′c′.
a′分析:“点a移动到点a′”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解:连接aa′,过点b作aa′的平行线l,在l上截取bb′=aa′,点b′就是点b的对应点。
类似地,你能作出点c的对应点c′吗?
连接a′b′,b′c′,a′c′,则△a′b′c′就是平移后的三角形。
反思:1、作平移后的图形必须知道平移的方向和距离;2、作平移后的图形只须作出几个关键点。
五、课堂练习。
习题5.4—1,2,3六、课堂小结。
1、什么是平移?平移的条件是什么?2、平移有哪些性质?
3、平移作图形的依据是什么?怎样作平移后的图形?七、作业。
习题5.4—4,5,6板书设计。
5.4平移。
一、情景导入。
二、平移的性质。
三、平移的概念。
四、平移作图。
五、课堂练习。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平移说课稿
5.4平移说课稿。玛纳斯县第四中学七年级数学教师王歆存。一 背景分析。1 学习任务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教材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和平行线 最后一节。平移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也是本套教材引进的第一个图形变换。因此有两个作用 1 作为平行线的推广作用。2 渗透图形变换的思想。使学生尽早接触利用...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平移》教学设计
平移 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4平移。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平移的概念,发现并归纳平移的性质,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操作 归纳和总结平移性质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体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提高综合...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 4平移教学反思新港中学佘文娟
5.4平移 教学反思。新港中学佘文娟。本节课的课题是人教社2012版数学教材中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的第四节内容 平移 主要内容是平移的概念以及平移的性质及其应用,从小结以及课堂的目标检测题的反馈情况看,学生基本掌握了平移的概念以及性质,并能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一 目标达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