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平移说课稿

发布 2023-03-09 01:41:28 阅读 9642

5.4平移说课稿。

玛纳斯县第四中学七年级数学教师王歆存。

一、背景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教材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和平行线》最后一节。平移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也是本套教材引进的第一个图形变换。因此有两个作用:

(1)作为平行线的推广作用。(2)渗透图形变换的思想。使学生尽早接触利用平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本章中只是初步的认识,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

课程标准》对平移变换的要求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探索平移的性质,利用性质按要求作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因此“平移的性质”是本节课的重点。

2.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要理解掌握平移的概念及性质,学生必须具有图形平移的生活常识,线段相等及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储备,同时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观察、归纳、探索能力。目前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好。以上能力基本达到,但学生的抽象概括、探索能力偏弱,故本节课的难点为“平移性质的探索与理解”。

二、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技能:了解平移的特征,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操作、**、归纳、总结图形平移基本特征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体验图形平移过程中的乐趣,感受数学活动中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乐与**的热情。

三、课堂结构设计。

本节课与生活联系很密切,针对这一特点,设计了多个问题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现象作为切入点,目的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按照“活动-发现-应用-感悟”的模式安排教学活动。让学生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思考、总结归纳来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从实例中概括出平移的定义,通过自主探索中得出平移的性质。

将其应用于实践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因此我的课堂结构设计为:创设情景——探索新知——拓展应用——反思小结——作业布置。

四、教学**设计。

通过插入**和有动感的画面,并借助几何画板,充分展示图象的变化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通过引入平移的**,导入课题——平移。这样既交代本节课研究和学习的主要问题,又激发了学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同时又为本节课的教学作了铺垫。

2)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用电脑演示生活中物体运动的画面和利用数学画板的平移功能,通过思考和探索得出平移的定义、性质和平移作图的步骤。

3)巩固训练熟练技能。

通过习题的训练,加强学生进一步理解平移的定义和性质,感受数学和生活密切联系。

4)回顾反思升华提高。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方法及参与程度让学生不仅重视探索的结果,更应重视探索的过程。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关注学生对平移定义、性质的理解和应用。在探索平移性质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不仅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以境生情,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中的情境,使原有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积极探索、主动发展,从而达到知识建构的目的。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平移》教学设计

平移 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4平移。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平移的概念,发现并归纳平移的性质,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操作 归纳和总结平移性质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体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提高综合...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 4平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欣赏 观察 分析图形的过程,理解平移的概念,探索平移的性质 2.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平移后图形的画法 3.学会用运动的观点分析问题,在欣赏和操作中获得数学美的熏陶。重点难点 平移的性质和作平移后的图形是重点 作平移后的图形是难点。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仔细观察课本28页的图案,它们...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 4平移教学反思新港中学佘文娟

5.4平移 教学反思。新港中学佘文娟。本节课的课题是人教社2012版数学教材中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的第四节内容 平移 主要内容是平移的概念以及平移的性质及其应用,从小结以及课堂的目标检测题的反馈情况看,学生基本掌握了平移的概念以及性质,并能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一 目标达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