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班级:咏雪》
2、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看出来的?
参***: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
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3、“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
参***:①柳絮团状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②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
4、有人认为“撒盐空中差可拟”描写雪景比“柳絮”一句更贴切,请为他谈谈理由?
参***:认为“撒盐”一喻好:因为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陈太丘与友期行》
1.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参***: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
所以在两个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友人哑口无言,只好向元方道歉。
2.作者写元方责客“无信”“无礼”的用意何在?
参***: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副得对方无言可答。
3.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参***:为人处理,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4. 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参***:元方聪敏过人、率真方正、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5.我觉得元方的做法值得赞赏: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众骂子的人,语言粗鲁的人,其品行恶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可能想得太多,只是表示他强烈的义愤,符合儿童的心理。
不能用后世的眼光去看待当时的问题,对七岁的小孩不应求全责备。(或者我觉得元方的做法不太好: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不失为有识之士,就应该给人改错的机会,不应用同样不礼貌的方法待人。
)6.你还知道类似谢道韫、陈元方这样机智聪颖的少年吗?
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亦/说乎【不也是。
很高兴吗】?有朋/自远方来【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不知/而不愠【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亦/君子乎【不也是君子吗】?
”学习方法,乐趣,为人态度。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品德修养。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而立【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而不惑【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而知天命【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而耳顺【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而从心所欲【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又不会逾越规矩】。”学习和品德修养的过程。
4、子曰:“温故而知新【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可以为师矣【就可以当老师了】。”学习方法。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思而不学/则殆【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危险了】。”学习方法。
6、子曰:“贤哉,回也【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箪食【一竹篮饭】,一瓢饮【一瓢水】,在陋巷【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人/不堪其忧【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回也/不改其乐【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贤哉,回也【么有贤德啊,颜回】!”学习态度和品德修养。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学习态度。
8、子曰:“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曲肱/而枕之【弯着胳膊当枕头】,乐/亦在/其中矣【乐趣也就在其中了】。不义/而/富且贵【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于我/如浮云【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道德修养。
9、子曰:“三人行【几个人一同走路】,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择其善者/而从之【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其不善者/而改之【(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学习态度。
10、子在川上曰【孔子对着滔滔江水,感慨地说】:“逝者如斯夫【时光就像这流去的江水一样】,不舍昼夜【日夜不停呀】。”珍惜时间(学习态度)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军队可以改变主帅】,匹夫/不可夺志也【但哪怕是一个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道德·修养。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在其中矣【仁德就在其中了】”—学习方法。
诫子书》重点句子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应该)用宁静专一来修善自身,用俭朴来培养自身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内心恬淡,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专一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学习必须宁静专一,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增长才干,不立志不能取得学业的成就。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翻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也随岁月而消失,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
本文作者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从这两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无论是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把失败归结为‘躁’字,把静和躁进行正反对比论证)
a.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
c.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d.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主题思想:诸葛亮将立志、学习和成才三者联系在一起,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勤学成才。
《狼》1、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整理故事情节。
答:第一自然段:开端:遇狼第。
二、三自然段是:发展:惧狼;御狼。第四自然段是:高潮和结局:杀狼。
2、本文前四段与第5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答:前四段是记叙,第5段是议论;前四段是讲故事,第5段是评故事。
3.结尾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答:发表评论,点明故事的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
文中表现狼的狡猾的语句:“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
5.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
文章写出屠户的机智,主要是通过他的动作和行为表现出来的。
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6. 文章主旨:本文通过记叙两只狡诈的狼想要吃掉屠夫,但最终双双被屠夫毙命的故事,①讽喻像狼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②并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要抱有幻想,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寓言四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寓意:爱慕虚荣、盲目自大的人反而不被别人重视。
蚊子和狮子》寓意:骄兵必败,不要取得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要谦虚谨慎。
穿井得一人》寓意:不要道听途说,要通过调查研究,自己判断事情的真伪,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能以讹传讹。
杞人忧天》寓意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的瞎担心。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七年级上语文文言文复习 1
5.童趣。童稚,能目,明察秋毫,见渺小之物纹理,有趣。夏蚊成雷,群鹤舞于空中,千或百,果然鹤也 观之,为之。又留蚊中,喷烟,使冲烟而飞鸣,青云白鹤,鹤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 定神细视,丛草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神游其中,自得。一日,见二...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
文言文词义 句意掌握秘诀 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 段不离篇。文言文句子翻译五字法 留 保留 换 替换 补 补充 删 删减 调 调换词序 说明 方框里的词是课文注释没有或有解释但没有单独列出 加点词是注释中已单独列出 第五课 伤仲永 一。实词含义。1.隶 2.未尝 3.书具 4.异焉 5.自为其名 6.自...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复习
一 王安石 伤仲永 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 思想家 文学家。伟大革命导师列宁称誉王安石是 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 本文选自 作者系 唐宋散文八大家 之一,请写出其他七位 大家 的名字。2.整体把握 本文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 借事说理 请问 借什么事?说什么理?3.问题 1 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