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教案 1

发布 2023-04-20 01:43:28 阅读 2146

复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朗读文言文,提高记诵古文的能力。

2、积累一些文言词汇,体会用词的精当。

3、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借助注解理解每一篇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2、分类整理笔记;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并能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复习重点: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复习课时:3课时。

复习过程:第一课时。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一、词语积累。

内集]家庭聚会。内,指家人。集,聚集。

[儿女]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讲**义]讲解诗文。义,道理,意义,文章表达的意思。

[俄而]不久,一会儿。[欣然]高兴的样子。[似]相似,像。

[差(chà)]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不如,比不上。

[因]由于。

二、文学常识。

1.《世说新语》:六朝志(记)人**代表作。全书8卷,分德行、言语、方正、政事、文学、雅量等36门。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笺(jiān)疏》中的“言语”一门。

三、内容点击。

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少女谢道韫表现了以柳絮咏雪的才能。

四、阅读**。

1.文中“寒雪”“内集”“讲**义”“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

轻松、温馨、文化气氛浓郁的家庭气氛。

2.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文中“儿女”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天的“儿女”专指子女。

3.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暗示作者更加赞赏她的才气。

4.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第一种意见:“撒盐空中”好。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

第二种意见:“柳絮因风起”一句好。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留有想象空间;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五、迁移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陈太丘与友期》

一、词语积累。

一)常规词语。

期行]约定同行。期,约定。[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期,约定的时间。日中,正午时分。[舍(shě)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舍,放弃。去,离开。[乃]才。

[时年]当时的年龄。[戏]嬉戏,玩耍。[客]客人,指朋友。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委]丢下、舍弃。[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无信]不讲信用。[引]拉。

[顾]回头看。

二)通假字。

不]同“否”。

二、文学常识。

出自《世说新语笺疏》中“方正”一门。

三、内容点击。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的故事。既表现了他的聪敏,更写出了他的懂得为人的道理。

四、阅读**。

1.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

不讲信用,粗野无礼。

2.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3.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第一种意见]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第二种意见]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4.有人认为,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同意。面对元方的反驳,有人很惭愧,想与元方握手道歉,这说明他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5.友人为什么能够哑口无言、赔礼道歉?

元方的反驳有理有据。第一,从信用方面看,父亲朋友失约在先,无信;从礼貌方面,父亲的友人当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无礼。因此,友人最后哑口无言,只得赔礼道歉。

五、迁移拓展。

1.面对他人的无礼,你该如何处理?

意见一]抓住对方失礼之处,针锋相对,维护个人名誉不受侵害。

意见二]针对对方失礼之处,摆事实,讲道理,使对方明白自己的过错,既维护个人名誉,又不伤害对方。自己不能向对方一样失礼。

2.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

在能确定对方身份的前提下,以礼相待;如果不明对方身份,要机智地探询对方情况,提高安全意识。

3.你还知道哪些《世说新语》中的故事?

如“王戎识李”。

4.有不少成语出自《世说新语》,请写出几个。

望梅止渴、难兄难弟、鹤立鸡群、标新立异、一往情深。

5.古代像谢道韫、陈元方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事例吗?

王冕四岁作画;

曹植七岁作诗;

甘罗十二岁做宰相;

司马光砸缸。

第二课时。〈论语〉十二章》

一、文学常识。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其教育代表思想着重有“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启发诱导”、“温故知新”等等。《论语》介绍: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及其再传**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四书)《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经)并称“四书五经”。

二、词语积累。

一)常规词语。

子]先生,指孔子。[时习]时常地复习。时,时常(又:按一定时间)。习,温习、复习、实习。[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亦]也。

自]从。[(不)知](不)了解。[愠(yùn)]生气,发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吾]我。[日]每天。

[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省,反省。

[为(wèi)]替,给。[谋]谋划,指办事。[忠]尽心竭力。

[交]结交,交往。[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指学过的知识。[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dài)]有害。[善者]指长处。善,好。

[从]跟从,这里指学习。

二)通假字。

说]通“悦”,愉快。[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三)古今异义。

1)有朋自远方来。朋,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朋友。

2)不亦君子乎。君子,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对人的敬称。

3)五日三省吾身。三,古义:泛指次数;今义:二加一所得的数目。

4)择其善者而从之。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从前。

三)一词多义。

1)时:学而时习之(时常、按时)元芳时年七岁(当时)

2)志:吾十又五而志于学(立志)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向)

四)成语。不亦乐乎、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三十而立、温故知新。

三、阅读**。

1.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这一则告诉我们要有怎样的学习方法、学习乐趣(态度)和为人态度(个人修养)?

学习方法:学后要时常复习。②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学问。③为人态度:对不了解自己的人,毫不怨恨。

2)学后复习本是一件艰苦的事,孔子怎么说是愉快呢?

在复习中巩固了所学,加深了理解,收获增多,这对一个渴求知识和技能的人来说一定是愉快的。

3)“有朋自远方来”,孔子为什么会感到快乐?

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投奔自己,向自己学习,且双方可以**学问,这自然是十分快乐的事情。

4)从第三句来看,我们应学习孔子什么美德?

胸怀宽广,为人大度。

2.第二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从曾子“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做法?

重视品德修养。德乃为人之本,治学之基。一个人首先应该有德,有才无德,其人会遭人鄙视,其才也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却会引起消极的影响。

3.第三则: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本章讲的是孔子自己求学与品德修养的提高过程。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4.第四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温故”和“知新”是否是并列关系?作者强调了什么?为什么?

不是。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孔子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复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所以,要“知新”,关键是要独立思考。

2)“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在学习中要及时温习旧知识,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有新发现,从而将知识融汇贯通,增长自己的能力。

5.第五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这一则阐述了怎样的内容?你从中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

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二者不可偏废。

2)为什么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学是基础,只学不思,是死学;只思不学,是空想。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真正领悟知识的精髓。

6.第六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本章讨论思想道德修养,颜回清平乐道的高尚品质。

7.第七则: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本章讲正确的学习态度。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弥补不足。

8、第八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本章讲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应乐在其中,不羡慕、不贫图不义之财。

9、第九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本章讲的是要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借鉴别人不好的地方,修正自己的缺点。

1)这则讲了怎样的学习态度?

要善于向一切人学习。既要学习长处,又要借鉴短处,从而反省自己。

2)用一个成语概括这则的主要意思。

取长补短。3)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你能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第十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本章告诉我们时光飞快流逝,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

11、第十一则: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本章用国家的帅将与一个人的志向做对比,说明立下大的志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第十二则: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本章说明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

四、总结迁移。

1.请按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给十则语录归类。

说明学习方法的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表明学习态度的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描述品德修养的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论语》中含有大量的成语,请再从《论语》中挑选出几个本文外的成语。

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又要重新布置班级了,请在本文中选择几条格言,书写成条幅,挂在班级墙壁上。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⑤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学了本文,你受到哪些教益?

作为学生不应死学书本,应该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更应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使自己的各方面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 ;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为人称道的名句,请从写作手法和抒情的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答:写作手法: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写的是虚境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抒发感情:抒发了诗人期望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表现了诗人宽广博大的胸怀。

3.诗中两个“若”字用得好,请你说出好在**。

答: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答:江水浩荡,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面上。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的“阔”和“悬”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阔”表现出江水浩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荡。“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悬”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表现出诗人胸襟的开阔和心情的舒坦。

3、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表现了作者在感受时光流逝时,油然而生的别绪思乡之情。

4、从诗中选取你最喜欢的两句诗,仔细品味,说说它好在**。

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思乡之情。(3)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4)“生”“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5)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 朗读文言文,提高诵读古文的能力。2 继续积累常见文言词汇。3 理解重点篇目的主要内容。复习重点 1 学会分类整理常见文言现象。2 理解重点篇目的主要内容。复习课时 4课时。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伤仲永 一 有关作者。王安石,北宋政治家 思想家 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世称王荆公,谥号文...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

童区寄传同步练习。1 本文选自作者是代的。2 给加点的字注音。孰若吾得专焉童自转。因大号 一虚皆惊岂可近耶是儿少秦武阳二岁 3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之虚所卖之 之 之 不当为僮 为 以缚背刃以去逾四十里 去 一人去为市 去侧目,莫敢过其门 其 4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

一 理解重点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一 重点实词练习。1 张目对日 张大眼睛 2 果如鹤唳云端 鸟鸣 3 昂首观之 抬头 4 为之怡然称快 愉快的样子 5 士不可以不弘毅 刚强勇毅 6 择其善者而从之 采纳,听从 7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生气,发怒 8 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 9 思而不学则殆 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