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精读

发布 2023-04-20 11:02:28 阅读 9918

童趣。一、整体把握。

本文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物外之趣”虽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它是观物者的主观体验作用于物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因物而生成之意趣。本文中所说的夏蚊及草间之虫皆极细小之物,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意趣即由此生成。

开篇先说作者儿时视力极好,然后点明文章主旨。“张目对日”,犹言两眼能经受强光刺激;“明察秋毫”,言视力极佳,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有如此好的视力,再加上“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的癖好,因而能发现“物外之趣”。

这是总提,仅用32字,行文简洁可见。以下分述。

夏蚊成雷,人不堪其苦,而年幼的作者异想天开,将它想像成“群鹤舞于空中”的动人图景,并且看得入了迷。随后他又联想到曾经见过的“鹤唳云端”的图景,于是“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结果是他真的见到了这样的图景。这是一幅凭借想像而“放大”了的图景,它表现了一个孩子幼稚心灵中自发的审美意识。

此其一。

其二,作者年幼时居城中,渴望见到大自然风光而不得,于是他用想像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他把花园里土墙凹凸处和花台上的丛草想像成树林,把虫蚊想像成野兽,把高出的小土块想像成丘陵,把低陷的小土块想像成山沟,这使他有了一个自由而广阔的天地,可以饱览“大自然”的风光。有一天,有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在年幼作者的想像中就成了两兽在树林里相斗,使他看得格外入神;不料一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一伸舌,便将两兽一齐吞入腹中。年幼的作者被吓得六神无主;待到清醒过来,幻觉消失,才发现此前那个“庞然大物”不过是一只癞虾蟆。他恼恨之极,却并不想伤害它,仅以鞭打示惩──用什么做鞭子,文章未做交代,大概是小树枝吧?

他惩罚癞虾蟆,可能含有为两小虫复仇的意思,但从“驱之别院”一举来看,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作者用“物外之趣”一语来统摄以上二事,意在说明他幼年时已有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重点词语解释。

余忆童稚时余 :我童稚 :童年。

能张目对日张目:睁开眼睛对日:直视太阳。

明察秋毫秋毫:比喻极细小的事物。

见藐小之物之:的。

必细察其纹理细:仔细。察,观察其:它的。

故时有物外之情故 ;所以。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私下拟:比于:在。

则或千或百则:就或:有时。

昂首观之昂:抬。 首:头。之:它,代蚊子。

项为之强项:颈,脖颈。为:因为之:代词这(指观蚊) 强:通“僵”,僵硬。

有留蚊于素帐中于:在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徐喷以烟徐:慢慢地。以:用。

使之冲烟而飞鸣之:它们。

作青云白鹤观作:当做观:景象,景观。

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然。 唳:鸟鸣。

为之怡然称快为 :因为之:这(指戏蚊)怡然:愉快的样子。

蹲其身,使与台齐其:自己的。

以从草为林以:把为:当着。

凹者为壑壑:山沟,山谷。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观之,兴正浓兴:兴趣。

盖一癞**盖:原来(是)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被。

余年幼,方出神方:正。

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

三、一词多义归纳。

之:见藐小之物/故时有物外之趣助词,的

昂首观之/使之冲烟而飞鸣代词,它们;代夏蚊

项为之强这, 代词, 代“昂首观之”这件事

为之怡然称快代词,代“果如鹤唳云端”

观之,兴正浓代词,代“二虫斗草间”

驱之别院它,代词, 代癞虾蟆

心之所向舒缓语气,不译

为:为之怡然称快/项为之强 (因为)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被)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当作)

以:徐喷以烟用)

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把)

观: 作青云白鹤观景象)

昂首观之看)

而: 使之冲烟而飞鸣/拔山倒树而来表修饰)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表承接)

四、常见重点问题简答。

1.《童趣》选自《浮生六记》,作者是清代文学家沈复。本文依次写了①观蚊戏蚊 ②神游“山林” ③鞭逐虾蟆三件事,全文紧紧围绕一个“趣”字,揭示了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其中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是本文画龙点睛之语,而这需要通过联想和想象的心理过程才能实现的。

文章所记闲情之趣有多种,有想象之趣,比如:“私拟作群鹤舞空”等句; 有细察之趣,比如:“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等句;有童稚之趣,比如:

“神定,捉虾蟆……别院”。

2、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①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②点明文章的主旨。

3、“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答: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4、作者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么?是怎样产生。

的? 物外之趣”指的是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

5、学习本文,你认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你认为怎样能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

作者是一个活泼可爱、天真无邪、有情趣的人。

①要热爱生活、热爱自然②要善于观察事物③要富于联想和想象能力, 才能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

6、“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运用了什么修辞?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比喻、夸张; 表现了小孩子天真烂漫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

在结构上与上文相照应,为下文作铺垫。

7、找出本文**现的常见的成语并解释:

明察秋毫: 比喻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

怡然自得: 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庞然大物: 形容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夏蚊成雷: 形容夏天成群的蚊子的叫声跟雷声一样。

8、“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是否恰当,为什么?

答:恰当。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自然成了“庞然大物”。它的突然到来,自然就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了。

论语十则。一、整体把握。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讲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时”,这里是副词,相当于“以时”,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习”的本义是“鸟数飞”,引申为“实习”“演习”。

孔子所讲的功课如礼、乐、射、御等都需要实习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课如讲经,那就只能是“温习”或“复习”了。这类字眼要懂得活解。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朋”旧注:“同门曰朋。

”跟现在说的“同学”“同班”相近。孔子说这句话是有背景的。《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辞官以后,专力讲学,“**弥众(越来越多),至自远方”。

这自然使他感到很快乐。这句话是孔子对他的**说的,所以“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人不知”,“不知”什么呢?没有说出来,但意思很明白,就是“自己”。

从《论语·宪问》中“不患人之不己知(不必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这句话,也可以看得出来。“君子”,在《论语》一书中有多个义项:有时指有道德的人;有时指在高位的人。

在这句话里,可取前义。因为这个词现在也常用,大家都懂得它的意思,我们没有翻译;一定要译,也可以译作“高尚的人”。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讲解]《论语》记孔子门人一般称字,如对仲由称“子路”,对端木赐称“子贡”,对曾参独称“子”,因为此书是孔子二传或三传**所记,曾受业于曾参。“三省”,多次反省。文言文中,“三”“九”诸字皆有“多”义,不是确数。

下述三事,这是巧合。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过去有这样一种理解,把“温故”(复习旧知识)和“知新”(获取新知识)看作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如子夏所说“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见《论语·子张》),这是因为忽略了下面“为师”二字。《礼记·学记》中记录了孔子这句话:

“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这说明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其中,“罔”“殆”二字历来解释纷纭。朱熹注云:

“不求诸心,故昏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不求诸心”指的是不思考;“不习其事”,指的是不读书。讲这一章,要防止产生片面理解,要使学生认识到“学”是基础。

孔子就很重视“学”,反对离开“学”这个基础去胡思乱想。他曾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卫灵公》)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

童区寄传同步练习。1 本文选自作者是代的。2 给加点的字注音。孰若吾得专焉童自转。因大号 一虚皆惊岂可近耶是儿少秦武阳二岁 3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之虚所卖之 之 之 不当为僮 为 以缚背刃以去逾四十里 去 一人去为市 去侧目,莫敢过其门 其 4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

一 理解重点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一 重点实词练习。1 张目对日 张大眼睛 2 果如鹤唳云端 鸟鸣 3 昂首观之 抬头 4 为之怡然称快 愉快的样子 5 士不可以不弘毅 刚强勇毅 6 择其善者而从之 采纳,听从 7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生气,发怒 8 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 9 思而不学则殆 有害...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总复习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期中考试复习。5 童趣 一 解释黑体字词的含义。1 项为之强项 强 2 徐喷以烟徐 以 3 果如鹤唳云端果 唳 4 以从草为林林 5 兴正浓兴6 方出神方 7 鞭数十,驱之别院鞭 驱 8 必细察其纹理细 察 9 昂首观之昂 首 之 10 为之怡然称快怡然。11 明察秋毫 秋毫12 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