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发布 2023-03-01 06:33:28 阅读 1845

《诫子书》知识点整理。

一、字词解释。

一)重点字词。

诫子书:诫,劝勉、告诫。书,书信。

夫君子之行:(助词,用在句首表示发端。)

之:结构助词,的。)(行:行为、操守。)

静以修身:(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来,表目的。)(修身:修养身心。)

俭以养德:(俭:节俭。)(养:培养。)(养德:培养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志:明确志向。)

非宁静无以致远(致:达到。)(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

非学无以广才(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

才:才干。)

淫慢则不能励精(淫:放纵。慢:懈怠。励:振奋。)

险躁则不能治性:(险:轻薄。躁:浮躁。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年与时驰(与:跟随。)(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与日去(意,意志。去:消失。)

遂成枯落(遂:最终。枯落:凋落,衰残。比喻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多不接世: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悲守穷庐(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将复:且、又。

二)一词多义。

之学而时习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

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

以静以修身:介词,表目的。

非宁静无以致远:介词,用来。

志非淡泊无以明志:志向。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学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

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

3)词性活用。

1、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2、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

3、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志向。

二、句子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应该)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内心恬淡,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学习必须宁静专一,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就没有办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没有办法成就学业。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翻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

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也随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悲伤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

三、文章分析。

1、本文中心论点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文中有句话常被人们当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句话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整理。

1、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及再传**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字词解释。

一)重点字词。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

有朋自远方来(从)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人谋划事情)(竭尽自己的心力)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

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

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可以为师矣(可:可以)(以:凭借)(为:做,当作)人不堪其忧(忍受)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

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

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

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

于我如浮云(对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

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

不舍昼夜(舍弃)

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改变)

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

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二)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愉快。

2.吾十有五“有”通“又”,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三)古今异义词语。

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可能,许可)

四)一词多义。

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而人不知而不愠**折连词,却)

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

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温故而知新(得到)

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

二、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翻译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译文: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世说新语》知识点梳理。

一、字词解释:

内集:把家人聚集在一起。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讲**义:讲解诗文。(讲:讲解)(论:讨论)

文义:文章的义理)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速。何所似:像什么。

欣然:高兴的样子。

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

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不及)(因:乘,趁。)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行,出行。)

日中:正午时分。

至:到。舍去:丢下(他)而离开。(舍:舍弃。去:离开)

乃:才。戏:玩耍,游戏。

尊君在不(fǒu):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假字,通“否”。)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

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信:诚信,讲信用。

礼:礼貌。惭:感到惭愧。

引:拉,牵拉。

顾:回头看。

二、翻译句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义。

译文: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译文:不久,雪下得更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文: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文: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满天飞舞。”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文: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译文: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译文: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过关

一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果如鹤唳云端于土墙凹凸处以土砾凸者为丘 盖一癞虾蟆方出神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奂山山市 然数年恒不一见念近中无此禅院又闻有早行者。始悟为山市居然城郭矣惟危楼一座 或凭或立谢太傅内集俄而雪骤 撒盐空中差可拟期日中太丘舍去 下车引之...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

童区寄传同步练习。1 本文选自作者是代的。2 给加点的字注音。孰若吾得专焉童自转。因大号 一虚皆惊岂可近耶是儿少秦武阳二岁 3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之虚所卖之 之 之 不当为僮 为 以缚背刃以去逾四十里 去 一人去为市 去侧目,莫敢过其门 其 4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

一 理解重点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一 重点实词练习。1 张目对日 张大眼睛 2 果如鹤唳云端 鸟鸣 3 昂首观之 抬头 4 为之怡然称快 愉快的样子 5 士不可以不弘毅 刚强勇毅 6 择其善者而从之 采纳,听从 7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生气,发怒 8 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 9 思而不学则殆 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