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归纳。
一.文言文文学常识积累:
1.《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
2.《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又叫《木兰辞》,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对后代的文学艺术产生过不小的影响。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了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辑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乐府。
3.《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字君实。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2024年的史事。全书长于描写战争。《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都是本书描写战争的代表作。
这里“资”是“帮助”;“治”是治理;“通”是“通史”;“鉴”是“借鉴”;整个书名的意思是:以历史上的得失为鉴戒来帮助加强政治。
4.《**》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顺治年间进士。代表作有《铁崖文集》《秋声诗》《虞初新志》。《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
5.《夸父逐日》节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
6.《共工怒触不周山》节选自《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7.《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聊斋志异》是短篇**集。“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二.本册出现的通假字。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bān) 通“攀” 牵、引。 《伤仲永》
2.对镜帖花环 “帖”(tiē) 通“贴” 粘,粘贴。 《木兰诗》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yé) 通“耶” 语气词 《孙权劝学》
4.满坐寂然坐”(zuò) 通“座” 座位,这里指宾客 《**》
5.止有剩骨只增笑耳 “止”(zhǐ) 通“只” 只有狼》
三.古今异义举例。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是——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从此”。今义:判断动词)
2.或以钱币乞之(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今义:或许,或者。)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古义:文采或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4.泯然众人矣(众人——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
5.卷卷有爷名(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6.双兔傍地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几欲先走。
7.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古义:只,副词。今义:常用作转折连词。)但当涉猎。
8.出郭相扶将(郭——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作姓氏。)
9.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古义:研究。今义:治理。)
10.见往事耳(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
11.及鲁肃过寻阳(过——古义:到。今义:经过。)
12.治经为博士邪!(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最高的一级。)
13.会宾客大宴(会——古义:适逢,正赶上。今义:聚在一起,合拢。)
14.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微——古义:隐隐约约。今义:小,细微。)
15.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闻——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
16.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间——古义:其中夹杂。今义:里面。)
17.两股战战(股——古义:大腿。今义:量词、屁股)屠自后断其股。
18.虽人有百手(虽——古义:即使,表假设连词。今义:虽然,标转折连词。)
19.河、渭不足(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20.只增笑耳(耳——古义:文言文**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今义:耳朵。)
四.一词多义举例:
1.自: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
2.闻: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 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
3.其:其诗以养父母(代词,这) 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
4.然: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 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5.宾客:稍稍宾客其父(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名词,客人)
6.为: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动词,成为) 卒之为众人(动词,成为)
7.名:并自为其名(名词,名字) 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
8.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动词,完成) 蒙乃始就学。(.动词,从事,做)
9.于:贤于材人远也(.介词,此,) 于厅事之东北角(.介词,在)
10.夫:今夫不受之天(指示代词,那些) 夫起大呼(名词,丈夫)
11.市:东市买鞍马(集市) 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12.将:.将军百战死(名词,高级将领) 出郭相扶将(动词,扶持)
13.帖:昨夜见军帖(名词,文书,告示) 对镜帖花黄(动词,通“贴”,粘上)
14.机:不闻机杼声(名词,织布机) 万里赴戎机(名词,重要的事务)
15.当:当涂掌事(与“涂”连用译为“当道,当权”.掌管) 但当涉猎(应当)
16.见:见往事耳(动词,知道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认清,识别)
17.乳:妇抚儿乳(动词,喂奶) 儿含乳啼(名词,乳头)
18.绝:以为妙绝(副词,极) 群响毕绝(动词,消失)
19.指:手有百指(名词,手指) 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
20.妙:.众妙毕备(名词,妙处) 以为妙绝(形容词,美妙,奇妙)
21.作:有鼠作作索索(拟声词) 百千齐作(动词,开始,文中是发出声音)
22.坐:满坐寂然(名词,通“座”) 众宾团坐(动词,坐)
23.止: 止有剩骨(副词,只有) 一狼得骨止(动词,停止)
24.敌:.恐前后受其敌(动词,敌对,文中是胁迫、攻击)盖以诱敌(名词,敌人)
25.意:意暇甚(名词,神情、态度) 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动词,企图,打算)
26.前:其一犬坐于前(名词,前面) 狼不敢前(动词,上前)
27.恐:恐前后受其敌(动词,担心) 不治将恐深(动词,恐怕)
28.之:久之(补充音节,无义)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于厅室之东北角(助词,的)
又数刀毙之(代词,指狼) 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取消主谓句的独立性,不译)
29.其:恐前后受其敌(代词,它们,指狼) 场主积薪其中(代词,麦场)
屠乃奔倚其下(代词,柴草) 其一犬坐于前(代词,其中的)
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代词,指屠户)
30.以: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连词,表示目的,可译为“来”) 盖以诱敌(介词,用) 以军中多务(用)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为”译为“认为”)
五.特殊句式的句子:(了解)
1.判断句:
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全局表判断。) 金溪百姓方仲永,世代务农。
2.省略句:
1)“不使学”中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不使之学”; 不让方仲永学习。
2)“令作诗”中也省略宾语“其”,可补充为“令其作诗”。 我叫方仲永作诗。
3)“还自扬州”中省略主语“我”,可补充为“我还自扬州”。 我)从扬州回乡。
4)“受之天”中“之”后省略“于”,可补充为“受之于天”;
借旁近与之”中“借”后面省去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借于旁近与之”。
肃遂拜蒙母”中,“拜”后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肃遂拜于蒙母”。
5)“愿为市鞍马”中省略宾语“此”,补充为“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6)“抢夺声,泼水声”中省略了“抢夺”的宾语“财物”,补充为“抢夺财物声,泼水声。”
7)“北饮大泽”中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北饮于大泽”。
8)未至,道渴而死。(“未至”前省略了“夸父”)夸父还没有赶到太湖,就在半路渴死了。9).投以骨(应“投之以骨”,之,代狼。)把骨头投向(狼)。
10)场主积薪其中(应积薪于其中,省略介词“于”。)场主在那里堆积了柴草。
11)一狼洞其中(一狼洞于其中 ,省略介词“于”。)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12)屠户乃奔倚其下(屠乃奔倚于其下,省略介词“于”。)屠户就跑过去背*在柴草堆下面。
13)“顾野有麦场”中省略主语“屠”,可补充为“屠顾野有麦场”。
3.倒装句
1)“还自扬州”是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2)“问女何所思”中的“何所思”,是宾语前置,是“所思何”的倒装,正确的语序为“问女所思何”。 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何见事”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大兄见事何之晚乎”。老兄你为什么看事情的变化这么晚呢? 4)“蒙辞以军中多务”是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5)会宾客大宴。(应为“会大宴宾客”,宾语前置。)正碰上由家人大摆宴席请客。
6)投以骨(是“以骨投”的倒装;“以”介词,译为“把”介词结构后置。)
六.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5课《伤仲永》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幼年天资聪慧“即书诗四句”。
“指物作诗立就”。第二阶段:才能渐退,“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阶段:“泯然众人矣”。
2、“受于天”指什么?“受于天”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又指什么?指人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根本原因是什么?受于人者不至也还有其他原因吗?父利其然,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 最后一段的表达方式是什么?议论。说明了什么道理?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性。
七年级下文言文
方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 属于 耕。仲永生五年,未尝 曾经 识书具 书写工具 忽啼求之。父异焉 对此感到诧异 借旁近 附近 与 给 之,即书 写 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题上自己的名字 其诗以养 赡养 父母 收族 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 从此 指物作诗立就 立刻...
七年级下文言文
伤仲永 注释 1.伤 哀伤,叹息 2.金溪 地名,现在江西金溪 3.民 平民百姓 4.世 世代 5.隶 属于 6.耕 耕田 7.生 生长到 8.年 岁 9.未 不 没有 10.尝 曾经 11.识 认识 12.书具 书写的工具 笔 墨 纸 砚等 13.忽 忽然 14.啼 出声地哭 15.求 要 16....
七年级下文言文
第五课 伤仲永 1 回答问题。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分析 为后文议论铺设了充分的基础。2 文章开头写了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3 仲永的天赋才能从哪些事情上说明,请列举出来。4 仲永的父亲 不使学 的原因是其具体做法是。5 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 泯然众人 原因是。6 从最后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