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文言文梳理

发布 2022-12-15 01:19:28 阅读 5464

八年级下文言文知识梳理。

与朱元思书》

一、基础知识。

本文选自作者 ,字叔庠,南朝文学家。

1. 词类活用。

湍奔轩邈。2.通假字。

转反见。3.常规词语。

共色从流】从缥(piǎo)碧。

甚箭寒树竞上。

负势】负百叫无绝】绝鸢飞戾天】戾,

息心经纶。二、阅读**。

1.表明富春山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全貌)的句子是什么? 答: 风烟俱尽,天山共色。

2.既写出江流宛转,小舟随波逐流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的句子是什么? 答: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总写所感,统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答: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作者是怎样有层次的描绘“异水”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先写“缓流”,突出澄澈(游鱼细石);再写“急湍”,突出凶猛(急湍、猛浪)。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

5.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的句子是什么?

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7.、结尾“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似是多余,对此你有何看法?

不多余。一是起了反复渲染的作用。写树木遮空,昼夜不分,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色异彩。二是使结构更加严谨完美。

三、、拓展延伸。

1.、由“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你想到了哪两篇文言文中的话?写出相应语句、作品和作者。

潭中鱼可白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记》)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送东阳马生序》

一、基本知识。

1. 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 ,字景濂,号朝人。

2. 序,一种文体,有书序、赠序两种。本文是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

1. 古今异义:【走】古义汤】古义再】古义。

2.通假字 :【支】通

3.常规词语。

嗜学】嗜致假借手自。

怠逾约既益慕。

圣贤之道趋百里外】趋色愈恭礼愈至】至。

援疑质理】援, 质俟卒逆旅。

负箧曳屣】曳, 屣容臭(xi

二、阅读**。

1.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在年轻时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艰的?

1)幼时求学的艰难: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

2)**后求师的艰难:a.叩问之难。b.旅途之难。c.生活之苦。

3.作者用大量的文字书写求师之艰的目的是什么?

拿自己的艰苦求学经历勉励马生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

4.全文中怎样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中心的?

拿作者自己的粗袍敝衣与同舍生的豪华穿戴作对比。

通过对比,说明了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是否努力的道理。

7.古人有克服艰苦条件努力学习的佳话,试举例。

欧阳修画荻习字。

欧阳修出身于封建仕宦家庭,他的父亲欧阳观是一个小吏。在欧阳修出生后的第四年,父亲就离开了人世,于是家中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欧阳修的母亲郑氏身上。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只读过几天书,但却是一位有毅力、有见识、又肯吃苦的母亲。

眼看欧阳修就到上学的年龄了,郑氏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家里穷,买不起纸笔。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边长着荻草,突发奇想,用这些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不是也很好吗?她就用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开始教欧阳修练字。

欧阳修跟着母亲的教导,在地上一笔一划地练习写字,反反复复地练,错了再写,直到写对写工整为止,一丝不苟。这就是后人传为佳话的"画荻教子"。

②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

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杨时程门立雪。

南宋理学家杨时,平生求学专诚。他先后师事程颢和程颐两位理学大师,学业有成。当他要拜程颐为师时,从福建将乐县跑到湖南求见。

当时程颐已老,不愿再收徒,杨时数次登门求教不得。已经40岁的杨时,有一次与学友游酢同到程家。刚好程颐在午睡,两人不敢惊动,站在门外静待。

当时正值严冬,天下着雪。等到程颐醒来发觉他们,门外的雪已下了一尺深,两人双足都没在雪里。程颐为他们的真诚所感动,才收为**。

这故事传下来,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典实。

匡衡凿壁借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9.你从作者身上看到了什么优良品质?

从作者年轻时求学上看:

作者对读书有浓厚的兴趣,为学有所成,不畏艰难,学习刻苦,有克服困难奔向目标的坚定决心和毅力。

从作者写本文的态度上看:

作者德高望重,但却不摆出名人的架势说教,而是真挚诚恳,循循善诱,反映了他高尚的品德,也反映了他对后代人的殷切关怀。

三、拓展延伸。

11.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条件优越,你怎样学习?(自做答案)

从树立远大理想,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发愤读书,为国为民作贡献等角度作答。

12.请写出古代勉学名言。

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

小石潭记》一、基础知识。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1. 词类活用。

西空西南斗。

蛇凄寒。3. 一词多义。

以】 ①全石以为底(把 ) 卷石底以出(而 ) 以其境过清(因为 )

为】①全石以为底(作为) 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成为)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凄清)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②不可知其源(能)

4.常规词语。

清冽蒙络缀。

许】表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布】散布,铺开。【佁(yǐ)然。

俶尔翕忽悄怆。

二、阅读**。

1. 作者是怎样精心地写小石潭的出现的?

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2.直接和间接写潭水清澈特点的语句是分别是什么?

直接写潭水的语句是: 闻水声,如鸣佩环,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间接写潭水特点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

3.第一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

石奇、水清、树绿。环境清幽,景物奇美。

5.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作者在第二段里具体描绘了什么? 水清鱼乐。

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分别从游鱼 、 鱼影 、 日光等角度去点染,整段文字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却又无处不在写水 。

7.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什么?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9.作者是怎样活灵活现地描绘潭中游鱼的?

10.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景色和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景色和气氛:幽深冷寂;心情:孤凄悲凉。

11.为什么作者先描写“水、石、树蔓”,而后才描写"鱼"呢?

作者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先看到水石树蔓,才能再看到游鱼。

12.作者描写日光、鱼影,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衬托水的清。

14.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如何理解这“一乐一忧”?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摆脱这种抑郁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八年级下文言文

8 木兰诗 练习题。1 选择对字词理解正确的项。策勋十二转 a 次 b 回 c 转动 赏赐百千强 a 多 b 大 c 有余。愿为市鞍马 a 市场 b 买 c 集市 愿驰千里足 a 希望 b 愿意 c 能够 2 选出对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

八年级下文言文知识

知识储备积累。文言文知识。一 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 吾,我,余,予第二人称代词 汝,尔,若,乃。第三人称代词 之,其,彼,伊,焉。二 指示代词。1近指代词 是,此,斯,之可译为 这,这个,这里,这样 2远指代词 其,夫可译为 那,那个,那里,那样。3虚指代词 或 4无定代词 莫,无可译为 没有谁,...

八年级下文言文复习

文言文复习要点。词 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全部列举 句 判断句省略句 省主语 谓语 宾语 介词 各举一例 再是每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 写特别的 一 阅读 与朱元思书 回答1 7题。风烟俱 净,天山共色。从 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 千丈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