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发布 2022-12-15 01:17:28 阅读 4956

与朱元思书。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翻译: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翻译: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翻译:(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翻译: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得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翻译: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翻译: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

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

答: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

答: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答:望峰窥谷。

送东阳马生序。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翻译: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收藏书籍的人家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翻译:在深山大沟中赶路。严冬刮着猛烈的风,大雪深积几尺,脚上的**冻裂了也不知道。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翻译: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戴着缀有红缨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腰刀,右边挂香袋,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翻译: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翻译:我站着陪侍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

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翻译:用被子(将全身)蒙盖好,好久才暖和过来。

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翻译: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心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知他人了。

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翻译:总之我求学时的辛勤与艰苦就是如此罢。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翻译: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究获得了学识。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翻译: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流,(因而)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答:艰苦的学习过程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2、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答:勤奋学习的谦虚求学的态度。

3、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的内容。答;叙述了作者奔走求学之苦。

4、作者在写自己的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

答:通过对比更足以突出作者不慕富贵,专心学习的思想品质。

5、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事?答:借书之苦。求教之难。

6、“卒获有所闻”这里的“闻”指什么?答:得到知识,明白道理。

7、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

答: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8、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

答: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五柳先生传。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翻译:(他)喜欢读书,(却)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2、衔觞赋诗,以乐其志。翻译: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的志向而感到快乐。

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五柳先生三大爱好是指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答:1、好读书;2、性嗜酒;3、常著文章自娱。4、平和、旷达的性格。

2、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象的总体勾勒,使一位沉默寡言,淡泊功利的隐世名士飘然而生?

答: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表现了五柳先生怎么样的性格特点?

答:自得其乐,淡泊名利。

马说。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翻译:所以虽有好马,也只好屈辱在做贱役的(养马)人的手里。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翻译:(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里马”(的称号)去称呼它。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翻译: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翻译:驾驭千里马而不采用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它(日行千里的)才能,(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图。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翻译: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

小石潭记。句子翻译。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翻译: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翻译: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翻译: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翻译: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翻译: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

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翻译: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翻译: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

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翻译: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

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答:游览顺序。

2.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答;幽静。

3.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答;幽深冷寂,孤苦凄凉。悲哀深沉。

4.本文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的?

答: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5.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答: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岳阳楼记。翻译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翻译: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翻译: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翻译:被降职外调的**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翻译: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十分悲伤的了。

4、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翻译: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翻译:我曾经**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翻译: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7、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翻译: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

8、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翻译:大概人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通假字】1)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

2)百废具兴:具同“俱”,全。

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1、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唐贤今人诗赋。

“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醉翁亭记。句子翻译: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翻译:顺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这就是酿泉。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翻译:绕过山峰,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似的亭子,座落在泉水边上,这就醉翁亭了。

3)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翻译: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

4)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翻译:太守跟宾客到这里来喝酒,他喝得很少却总是喝醉,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翻译: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6)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翻译: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翻译:像那太阳出来了,林间的雾气逐渐消尽,暮云四合,岩谷洞穴变得昏暗起来国。

这明暗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8)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翻译: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9)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

翻译: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筹码杂乱交错,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欢乐的图景。

10)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翻译: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的人,昏昏欲倒的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11)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翻译:不久,太阳落在西山,人影散乱,这是宾客们跟着太守回去了。

12)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翻译:这时树林里变得昏暗了,上上下下一片鸟啼声,游人离去后,鸟儿欢乐起来。

1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翻译:人们只懂得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懂得太守心中自有他的乐趣。

1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翻译: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述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与朱元思书。概括每段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找出中心句并分析作用。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哪句最能体现?水和山各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试举例分析作用。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找出总写富春江全貌句。从 西 写出了作者什么情怀?2段最后一句与 三峡 中异曲同工之妙句子。3段中写声...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默写

1 风烟 天山共色任意东西。2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3 水皆 千丈见底。游鱼细石。4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争高直指,千百成峰。5 泉水好鸟相鸣。6 则千转不穷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7在 犹昏有时见日。8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宅边有五柳树。9 闲静少言好读书。10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期在必醉。11 ...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重点复习 1 重点句子翻译 1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2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