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文言文

发布 2022-12-15 01:25:28 阅读 3190

杜甫诗三首。

一、重点字词。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造化钟神秀钟2)决眦人归鸟眦:

(3)会当凌绝顶会4)浑欲不胜簪浑:

(5)老翁逾墙走逾6)三男邺城戍戍:

(7)二男新战死新8)夜久语声绝绝: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望岳》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

2.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

3.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

4.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体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语句:

春望》1.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

2.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通过描写花和鸟来表现诗人悲怆心情)的语句: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

4.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最能体现诗人愁苦难解、焦虑万分)的语句的:

石壕吏》1.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

2.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战争惨烈)的语句:

3.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

4.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

5.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破坏严重)的语句:

6.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

7.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

第26课三峡。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quē 曦xī 襄xiāng陵湍tuān 巘 yǎn 漱shù 属zhǔ引凄异。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夏水襄陵。襄2)沿溯阻绝。沿溯: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 疾: (4) [略无]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6)属引凄异。属: 引:

(7)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飞漱: (8)自三峡七百里中职自:

9)自非亭午夜分自10)略无阙处略无:

11)不见曦月曦13)或王命急宣或:

14)有时朝发白帝有时15)霜旦。

[亭午夜分]

荣宣] [虽御素]

回巘(yǎn漱(sh肃]

[三]表示概数。

通假字 [阙]通“缺”,空缺。

一词多义。绝]①沿溯阻绝[断,断绝] ②绝巘多生怪柏[极] ③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词类活用 ①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②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③回清倒影[清波]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写三峡连绵、高耸的山势的句子是。

(2)写三峡夏季水势之大的句子是流之速的句子是。

3)用以渲染三峡凄清悲凉气氛的渔歌是:

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表现春冬清流缓的句子是。

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2.第一段总写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3.第一段中三峡的山具有怎样的特点?

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特定环境下的情景综合表现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5.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

6.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

7.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

8.第三段作者是抓住三峡的那些典型景物描写的?表现了三峡怎样的季节特点?

9.总括春冬之景的四个字是什么?

10.“良多趣味”表现在何处?

11.第四段写什么季节的景色?作者是从哪一角度写景的?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12.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13.作者为什么先写夏水?又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

14.分别概括三峡夏、春冬、秋三段时间三峡景物的美点。

17.文中提到了巫峡,另两峡是什么?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人名),字善长,北魏(朝代)地理学家(称谓)。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

《水经注》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注》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补充:精要笔记:

赞美三峡雄伟而秀丽的山水风光。第一节写三峡的山高,第二节写夏水之急,第三节写春冬山林间的水清,第四节写深秋时节的凄凉。

结构提纲。总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侧重写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分特点:(1)夏:水涨流速,交通断绝。(2)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3)秋: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重写水:四季不同,风景各异。)

第27课短文两篇。

一、重点字词。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五色交辉。交辉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四时:

(3)晓雾将歇。歇4)夕日欲颓。颓: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

6)沉鳞竟跃沉鳞跃:

共谈沉鳞】潜在水中的鱼。鳞,竞跃】争相跳跃。竞, 【欲界】 【仙都】 【复】

(6)念无与为乐者。念7)相与步于中庭。相与: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

闲人:户欣然遂寝]

空明交横盖耳]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表现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

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

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

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

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

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2)《记承天寺夜游》中写庭院月色美景的句子是

3)表明“念“的结果的句子是什么?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4)念无与为乐者。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回答下列问题。

答谢中书书》

1、《答谢中书书》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2、《答谢中书书》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9.本文实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1)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①山水相映之美。②色彩配合之美。③晨昏变化之美。④动静相衬之美。

2)结构美。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

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文中的写景部分,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

3)语言美。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

记承天寺夜游》

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月光(月色)

月色入户”表现了怎样的情味?

2.“欣然起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从“念无与为乐者”中揣摩作者的心情。

4、为什么不假思索地去“寻张怀民”?

5、作者“解衣欲睡,欣然起行”,“怀民亦未寝”,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

6.想像一下作者与张怀民散步是什么心情。

7.“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分别比喻什么?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积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

藻荇交横”比喻月影。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也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全句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8.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么?

9.写景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10.结尾惋惜无人赏月,暗示了什么?

11.“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

12.文中紧扣“闲”字组织文章,“闲人”是点睛之笔,,“闲”表现在何处?(摘引文中句回答)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

3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 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b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修 崇尚 培养 c 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 因此 d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 大家一样 4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

一 舟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望,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左刻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石青糁之。1 核舟记 的作者著有本文节选自作者是朝的。2 这段文字说明了核舟的和。3 这段文字具体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核舟。刻字的目的是...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

八 上 期末文言文复习教学案。复习目的 归纳课内知识点 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复习重点 字词掌握 文言课文默写 翻译和内容 复习难点 对学生复习情况的落实与督促。课时安排 3课时。复习过程。一 文言文实词 虚词积累。文言文实词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方法解释,有的可用换字的办法解释,这些词的词义古今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