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舟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望,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核舟记》的作者著有本文节选自作者是朝的。
2、这段文字说明了核舟的和。
3、这段文字具体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核舟。
、刻字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句话写的是核舟之小;第二句写的是第三四五写的是船舱的是。
6、 本段文字写船舱的窗,共写了下列几项内容,窗的。
、“启窗而望,雕栏相望焉。”句点明窗子的特点,说明雕刻的精巧。
、文中引号的作用是( )
a..表引用 b. 表特定称谓 c. 表讽刺 d. 表否定
、“舟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一句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
0、用“||线给语段划分层次。
1、概括段意:
(二)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下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其两膝相比者(比,挨着b.佛印绝类弥勒(类,类别)
c.神情与苏、黄不属(属,相类似) d. 珠可历历数也(历历,清清楚楚)
、这一段是介绍船头部分,着重说明什么?
、作者判断船头三人中间坐的是苏东坡的依据是什么?
、船头三人中,为何先从苏东坡写起,从鲁直开始从左到右的写不是更好吗?
二、阅读《三峡》,做以下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略无阙处2)重岩叠嶂3)素湍绿潭。
(2)写出加点字的古今义。
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 或王命急宣。
3) 林寒涧肃。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
1) 为什么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突出了三峡什么特征?
2) “自非”指曦月”指( )
4)第4段描绘了三峡( )季的景色。
5)翻译“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6)翻译:“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读《记承天寺夜游》练习。
1.解释。念无与为乐者:
怀民亦未寝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四、读《石壕吏》练习。
1.解释划线词语的含义。
吏呼一何怒一男附书至。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2.文段中老妇人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一步步逼问出来的,请你展开想象,在下边空白处用现代汉语补上石壕吏说的话。
石壕吏扑进小屋,四处搜索,却找不到一个男人,于是怒吼道老妇哭泣着说:“我家三个男儿都当兵守邺城去了。”石壕吏大发雷霆:
“难道老妇道:“家里再没有别的人了。”这时被儿媳抱着躲在里屋的孩子,被石壕吏的怒吼声吓得大哭起来。
石壕吏立即逼问道老妇不得已,求道:“只有个孙子啊!还**呢,小得很啊!
”石壕吏又追问道老妇哭求道:“孙子是有个母亲,她的丈夫刚刚战死,她连身能走出门的衣服都没有,行行好吧。如果实在要抓,你就把我抓走吧。
”3.诗中的老妇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4.这首诗的主题是: 。
五、阅读《陋室铭》,完成下列练习:
1.注音: 德馨帘青鸿儒案牍。
2.解释加点的字:
(1)德馨:——
2)鸿儒:——
3)白丁:——
3.“铭”是一种文体。这种文体讲究押韵,句式整齐,常用排比句、对偶句。本文押韵的韵脚有: 。
4.下列语句中能够表现本文主旨的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 何陋之有。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d. 惟吾德馨。
5.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
a.自己同诸葛亮、杨雄一样,都居住陋室,居住环境不好。
b.为了衬托自己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一样有名。
c.以古代名贤自况,进一步突出“德馨”。
d.为了说明诸葛亮的草庐和杨子云的亭子都很出名。
6.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是。
a.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操。
b. 世上的人保持高尚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思想。
c.作者希望自己像诸葛亮、杨子云那样,住的是陋室,得到的是世人的景仰。
d.作者希望世人以诸葛亮、杨子云为榜样,不追求华丽的居室。
7.《陋室铭》的立意贯穿全篇,以几方面来写陋室不陋。这几方面是。
a.写居室的环境恬静、雅致。
b.写居室交往的人物纵情畅谈、谈笑风生的情景。
c.写居室日常生活中抚琴调音、展卷读经的高雅脱俗。
d.写古贤人的居室的简陋,进行类比,进而突出陋室不陋。
e.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说明居室简陋,可室中的主人却很出名。
8.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a. 本文的开头,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以下文字皆由此而发。
b.“苔痕上阶绿,草鱼入帘青”是说: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显示“陋室”环境恬静、雅致。
c. 本文采用了一种从反向立意的写法,只字不写“陋室”如何“陋”,却从“陋”的反面“不陋”来立意,极力表现“陋室”的“不陋”。
d. 这篇文章虽是一篇散文,但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谐美,读起来抑扬顿挫,毫无呆板之感。
六、阅读《爱莲说》,完成下列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甚蕃淤泥濯。
清涟亵玩鲜有闻。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a . 应当 b. 好 c. 合适)
亭亭净植a.种b.树立 c.茎)
濯清涟而不妖a. 美丽 b. 不好看 c. 美丽而不庄重)
予渭菊a .说b. 称 c. 认为)
3.《爱莲说》是周敦颐的名文,作者以的莲婉曲地批判了当时的世风。全文用菊和牡丹来作。
和而突出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4.本文语言上的一个特点:骈散结合。下面的句子骈句与散句的分类正确的是( )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孔子云:“何陋之有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番。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人矣!
a.骈句①③⑥散句b.骈句②③⑥散句①④⑤
c.骈句①③⑤散句d.骈句②④⑥散句①③⑤
5.《爱莲说》中描写莲花的特点以象征君子的品德,原文中哪些句子照应了下面所列的君子的品德,请写在横线上。
(1)为人虚心正直: 。
(2)不结党营私,不攀缘权贵。
(3)卓然自立,坚守节操。
(4)不为世俗间恶习所污染。
(5)洁身自好,然而不以此媚人。
(6)人的美德可以传播久远。
6.本文赞美的对象是莲花,但还写了菊花和牡丹花,写菊花是为了写莲花,写牡丹花是为了写莲花。
7.本文共两个自然段,表达方式不同,内容侧重点也不同,前一段运用了的表达方式,描述了莲花的后一段运用了表达方式,点明了文章的意义,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8.文中描写莲“可爱”的形状是为了反映。
9.对“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牡丹的人多,而作者的知己少。
b.贪图宝贵的人多,而品德高尚的君子少。
c.爱牡丹的人多,更说明牡丹的珍贵。
d.作者借此嘲讽追逐名利的世态。
10.《爱莲说》一文中,第一段按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可爱的花,第二段开头也按这样的顺序写出各自的象征意义,为何文章最后按菊、莲、牡丹的顺序来写?
一、阅读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1)缘2)行3)异之4)穷。
2、在此段中作者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出现和渔人的想法,使读者产生了悬念。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
3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 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b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修 崇尚 培养 c 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 因此 d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 大家一样 4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
杜甫诗三首。一 重点字词。2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 造化钟神秀钟2 决眦人归鸟眦 3 会当凌绝顶会4 浑欲不胜簪浑 5 老翁逾墙走逾6 三男邺城戍戍 7 二男新战死新8 夜久语声绝绝 二 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望岳 1 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 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 2 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 高...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题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题,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题。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集。1 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苦闷心情。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3.翻译下列句子 4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