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复习要点。
一、文学常识。
1、说:古代一种文体,内容以议论和说理为主。可以说明事物,也可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表达作者对某一社会现象的精辟见解,与现代杂文相似。
2、作者韩愈,字退之,河南安阳人,唐代文学家,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里的《杂说》。韩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与柳宗元共倡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宋代苏轼称其“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二、重点词语解释。
而伯乐不常有而:但是。
故虽有名马故:所以,因此;虽:即使虽有千里之能虽:即使。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只:只是辱:指受屈辱。
骈死于槽枥之间骈死: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
不以千里称也以:用;
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吃一顿;食:吃;或:有时;尽:吃完。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其:指千里马;千里:日行千里。 是马也是:这样的
才美不外见才:才能; 外见:表现在外面;见:同“现”,显现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尚且;等:等同,一样;可: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安:怎么,**;求:要求。
策之不以其道策:鞭打,驱使;之:指千里马;以:按照,采用;道:方法。
食之不能尽其材食:通“饲”,喂养;尽:竭尽;材:通“才”,才能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通晓,理解。
执策而临之执:握; 策:马鞭; 临:到(它)跟前
其真无马邪其:难道,表反问语气;邪:通“耶”,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
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语气,可译为“恐怕”
通假字:食马者(“食”通“饲”,喂养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
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显现) 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相当于“吗”)
一词多义:
策策之不以其道动词,鞭打,驱使。
执策而临之名词,马鞭。
食食不饱,力不足 (shí)吃一食或尽粟一石 (shí)吃。
食之不能尽其材 (sì)通“饲”,喂,喂养。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sì)通“饲”,喂养。
其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代词,指“千里马”
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指“千里马”
其真无马邪? 难道,表反问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恐怕,表推测语气。
以不以千里称也以:用(一说:因 )
策之不以其道以:按照。
之骈死于槽枥之间” 的。
策之不以其道指代“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无意义,调节音节。
词类活用:策之不以其道策:鞭打,驱使。(名词用作动词)
尽粟一石尽:吃尽,吃完。(形容词用作动词)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辱:指受屈辱。(形容词用作动词)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日行千里。(数量词用作动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尽:竭尽,使……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三、重点句子翻译。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2、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所以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是辱没在做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因日行千里而著称。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养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鞭策它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它的意思。
6、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四、课文内容分析。
一)各段大意。
第1段:提出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2段: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从反面论述了中心论点。)
第3段: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其真不知马也”,讽刺“食马者”的浅薄无知,对统治阶级埋没人才提出尖锐的批评。
二)托物寓意的写法及主题:
1、本文采用托物寓意写法。(即寓深刻的思想于具体的形象之中)明为写马,实际写人。
千里马”:喻指人才(或:能为统治阶级效力的人才);
伯乐”:比喻善于识别发现人才的统治者;
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奴隶人”:指压制摧残人才、扼杀人才的统治者。
2、这篇文章表面是在谈马,其实是在谈人才,表面写千里马被埋没,实际写人才被埋没。韩愈在文中强调了识别发现人才和善待尊重人才的重要性。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摧残人才。表达的政治主张是:希望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和作用。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的思想感情是:表达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埋没摧残人才的强烈愤慨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3、主题:本文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原因,论述识别发现人才和善待尊重人才的重要性,批判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重用人才、摧残扼杀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抒发了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4、三段文字都用一个“也”字收住,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无限痛惜;愤怒谴责;深刻嘲讽。
三)内容理解。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或:表明千里马对伯乐依赖关系的句子;表明环境对人才的决定作用的句子;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
2、本文与名言“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意思一致的句子。
(或: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描写千里马的悲惨遭遇的句子: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4、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是:①伯乐不常有。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其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根本原因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表明食马者无知的句子: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或: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
8、最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的句子是: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9、本文的主旨句:其真不知马也。 贯穿全文的中心句:其真不知马也。
10、在作者看来,伯乐和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伯乐更重要。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
11、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作反面论据,从反面论证观点。】
12、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
【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无限痛惜。】
13、找出文中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怎样的作用?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修辞:排比。
作用: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无知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辛辣嘲讽与愤怒谴责之情,增强语言气势。】
1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埋没摧残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15、“其真不知马也”的作用:与开头呼应,点明全文主旨。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
别人才,埋没摧残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16、“呜呼”蕴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蕴含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强烈愤慨。】
17、韩愈抨击当时“食马者”不知马的错误行为,但没从正面阐明怎么做,从第三段看,你认为韩愈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主张封建统治者应善于识别人才,尊之以高位,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知人善用,使他们充分施展才干。(扣住“识别人才,善待人才,知人善用”之意即可)】
18、韩愈认为要想成为人才应具备哪些条件?
识别是人才出现的前提;培养是人才出现的必然条件;正确使用是人才成长的根本】
19、文章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要有千里马的才能;要有展示的机会;要有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
20、对联。
上联:怀才不遇思伯乐下联:仕途失意作马说。
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下联:有志可成万里驹
4、拓展: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观点启发我们应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你是否同意作者观点?
【要识别人才,善待人才,重用人才。我不同意作者观点,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素质更重要。千里马应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和自我推销能力,不应只坐等伯乐赏识,应主动寻找机会展示自己。】
2、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的理解?
写出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也写出来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在封建社会即使有人才,没有伯乐的发现也会被埋没甚至被摧残。而在当今社会,如果没有伯乐,我们也要自己储备知识能量,寻找机会,创造机会,为社会做贡献。
】3、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与朱元思书。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翻译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2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翻译 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3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翻译 那一座座高山 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4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翻译...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与朱元思书。概括每段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找出中心句并分析作用。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哪句最能体现?水和山各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试举例分析作用。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找出总写富春江全貌句。从 西 写出了作者什么情怀?2段最后一句与 三峡 中异曲同工之妙句子。3段中写声...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与朱元思书 吴均。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