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文言文

发布 2023-03-01 06:22:28 阅读 7145

第五课《伤仲永》

1.回答问题。

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

分析:为后文议论铺设了充分的基础。

2、文章开头写了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3、仲永的天赋才能从哪些事情上说明,请列举出来。

4、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其具体做法是。

5、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

6、从最后一段的议论看,作者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分析:2 “世隶耕”说明方仲永既非书香门第,又非官宦世家,显出其绝无诗礼的熏陶。

3、三次叙写仲永才智超常、聪明过人。一是“未尝识书具”却“忽啼求之’;二是“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三是“指物作诗立就”。

4、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5不使学。6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强调后天的学习更为重要。

7开篇一句交代了方仲永的那些方面?

答:籍贯、身份、姓名及家世。

8、你怎样看待方仲永的父亲的做法?

答:方仲永的父亲贪图小利却断送了仲永的前途,这是相当愚昧无知的,是让人鄙弃的。

**》内容理解:

1、用原文填空:

文中极写声响的多杂,盛赞表演者**之“善”的语句:

文中写**表演的以假乱真的语句:

总写失火的声音之逼真的句子:

侧面烘托**人表演技艺高的句子是什么(写出两句即可。

2、回答下列问题:

文章第三节中“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这几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由“遥闻”至“以为妙绝”,写出声音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大而小、疏而密、由少而多的过程,作者抓住哪些词语的变化分层展现这一情景的?

文章第四节运用了___和___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选文第1段交待了哪些事?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交待了**表演者,演出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及听众情况和开演气氛为下文记叙精彩表演作了渲染和铺垫。

第1段中用4个“一”列举道具,有何用意?

突出道具的简单,说明**人表演靠的是高超的技艺。

统领全文的关键字眼是___善___作者是通过___正面描写和侧面___描写来体现的。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体现了观众怎样的心情? 急切而向往的心情。

第2段描写**人表演的声响,其顺序是什么? 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由少及多。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表现了听众听表演的哪些内心感受?

听得入神,心领神会,满意、折服的感受。

课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请简析其作用。

这篇课文用一个“善”字拎起。“善”在**,怎样写“善”?

十。二、开放性试题。

文中提到的**属于民间技艺。除此之外,你喜欢的民间技艺还有哪些?写出一种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突出道具的简单,说明**人表演靠的是高超的技艺而非他物。

善正面侧面。

急切而向往的心情。

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由少及多。

众妙毕备。“妙”在于五种声音,一时齐发,犹如一部大合唱。

听得入神,心领神会,满意、折服的感受。

⒂前句记叙描写的声音较单一,后句记叙描写复杂、逼真。这种从开始单一到后来复杂的声音的模拟,符合失火救火的实际,也与后来观众的反应相吻合。能突出表演以假乱真的高超技艺。

(能谈出一些特点、作用即可)

⒃两次交代极简单的道具仅“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结构上首尾呼应,起落分明;道具的简单,反衬其**技艺的高超,突出技艺在“口”,点明题意。

善在众妙毕备、百千齐作、应有尽有,它写出了**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十。二、剪纸、踩高蹄等。(理由略)。

狼》五、阅读全文,完成下列问题。

1、这篇短篇**通过屠夫战胜恶狼的过程,揭露了狼的___的本性,赞扬了屠户的___嘲笑了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他们怎样狡猾,终归是要被消灭。

2、文中表现狼“黠”的句子有: ,

3、文中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句子是: ,

4、表现狼贪得无厌的句子是: ,

5、“乃悟前狼假寐”照应上文 , 一句。

6、第⑤段写的内容从表达方式上看属于 ,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7、作者发表议论,点明故事主旨的句子是 ,

8、这篇文章叙事部分的情节可以概括为:遇狼杀。

10、说说“投以骨”时,屠夫是怎么想的?

11、读了《狼》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五、1、贪婪、**和狼诈的本性,机智勇敢。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假暝,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4、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5、目似瞑,意暇甚。

6、议论点明主题。

7、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惧狼御狼。

9、(1)抱薪救火、釜底抽薪 (2)倚门傍户、倚马可待。

(3)应接不暇、目不暇接 (4)恍然大悟。

10、屠户心里很害怕,想把骨头扔给狼,让狼吃了骨头就不再紧跟他。

11、(1)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2)邪不敌正。

孙权劝学》1.文章写了两件事,分别是___和___

2.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 3.孙权劝学鲁肃惊赞4.侧面衬托吕蒙才略非同寻常,表明他进步之快,从而表达“开卷有益”的中心。

3. 用原文回答。

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表现吕蒙学习有惊人长进的语句有哪些?

a.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b.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 说说文中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

1)孙权:豁达、大度,开明,待人坦诚,平易近人,关爱下属;

2)吕蒙:坦诚,豪爽,机敏精干,善于学习;

3)鲁肃:忠厚的长者,爱才,惜才。

5. 解释下列成语,并任选一个造句。

吴下阿蒙:比喻学识浅陋的人刮目相待: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6.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严格要求,有充满关爱的期望的态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对吕蒙惊人长进的吃惊和赞叹的态度。

7.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短文两篇》6. 理解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结尾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力,丰富了这一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得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2)“夸父逐日”这个神话现常用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3)你怎么看待夸父敢于 “与日逐走”?

从积极方面看,表现了夸父的宏大志向,巨大的力量和气魄,英勇的气概。从消极方面来看,比喻自不量力,但这种理解不合乎《夸父逐日》作为神话在本质上所有的积极意义。虽然这行为以失败告终,但上古时代的神话是人类用来表达征服自然愿望的一种手段,其着眼点在于表现那种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

七年级下文言文

方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 属于 耕。仲永生五年,未尝 曾经 识书具 书写工具 忽啼求之。父异焉 对此感到诧异 借旁近 附近 与 给 之,即书 写 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题上自己的名字 其诗以养 赡养 父母 收族 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 从此 指物作诗立就 立刻...

七年级下文言文

伤仲永 注释 1.伤 哀伤,叹息 2.金溪 地名,现在江西金溪 3.民 平民百姓 4.世 世代 5.隶 属于 6.耕 耕田 7.生 生长到 8.年 岁 9.未 不 没有 10.尝 曾经 11.识 认识 12.书具 书写的工具 笔 墨 纸 砚等 13.忽 忽然 14.啼 出声地哭 15.求 要 16....

七年级下文言文翻译

伤仲永 译文。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 纸 墨 笔 砚等 有一天 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 感到 很诧异,从邻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的意思是赡养父母 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