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解填空。
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
2、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
3、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4、 在中学生夏令营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
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
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
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新课标第一网。
9、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
10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并阐述为。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对文中两个“其”、两个“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也相同。
b.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也不同。
c.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不同。
d.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相同。
2.对文中四个带“ ”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人”指三个人 b.“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
c.“择”是选择之意。 d.“从”是跟从,意译为学习。
四。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中不:__引顾:__
2.给文中划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
3.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因为“友人又。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5. 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诲女知之乎。
b.学而不思则罔。
c.路转溪头忽见。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6.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敬词有。谦词有。
7.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
答。8.这则故事选自作者朝代)文学家。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
五、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本文选自此书为西汉淮南王编著。
成语出自于此。
2.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马无故亡而入胡( )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此独以跛之故( )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何遽不为福乎?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4.本文是一则___文体),其蕴含的道理是是。
六、古诗词阅读。
一)、选择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c.枯藤/老树/昏鸦 d.明月别/枝惊鹊。
二)、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回答:
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三)、把下列相关的内容连在一起。
篇名作者出处体裁。
观沧海》 白居易 《全元散曲》 元曲。
如梦令》 马致远 《乐府诗集》 古体诗。
天净沙秋思》 王湾 《漱玉词》 五律。
钱塘湖春行》 曹操 《白氏长庆集》 词。
次北固山下》 李清照 《全唐诗》 七律。
四)、选出下面内容中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先写远景,后写近景,景中有情,描写了西湖早春的动人景色,又将作者尽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酣畅淋漓。
b.《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虽通篇写景,但怀乡之情却贯穿始终。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六种景物都是秋天所特有的,美丽的秋景衬托着“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描写,更加突出了秋意的萧瑟和作者悲怆凄楚的心情。
五)、阅读。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___体___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___写景诗。
2.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3.最后两句与诗的正文内容的关系是。
4.本诗以___字统领全篇,先写___景,然后写___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这是___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作,体例上属于___诗,内容上属___之作。
6.如果把依次每五字看做一句,诗中哪两句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
答。7.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答。8.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答。9.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鸿雁传书”或“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寄向**?是向哪个方向寄?
答。人日思归。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10.诗题中的“人日”指的是哪月哪日?从诗文中找答案。
答。11.选出对“思发在花前”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是说自己在花丛前面萌生了回乡的想法。
b.是说自己在花开以前就萌发了回乡的想法。
c.是说自己思乡之情随春天到来而萌生了。
d.是说自己回乡的心愿在春天里变得强烈起来了。
12.从诗的内容看,作者人在何方?所思之处又在何方?简要说明理由。
答。七、语文诗词名句背诵——检测练习。
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3.《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习态度的:
谈学习方法的:
4.《论语》的“论”读它是的书。
5.创建会议在舒城召开,舒城百姓喜迎各地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6.张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觉得其他同学的许多想法对自己很有启发,这使她对孔子所说的这句话体会更深了。
7.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要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但发达国家有长处,也有短处,那么我们所持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用《〈论语〉十则》中的语句填写)
8.小明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引述《论语》十则中的两句话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9.《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 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是是 。
10.《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1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次北固山下》中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
12.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15.《钱塘湖春行》中直接描写动物的两句诗是: 。
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
16.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了“莺歌燕舞”的初春景色的诗句是, 。
17.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 ,
18.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以小鸟的活动写出早春特色的诗句是:
19.《天净沙秋思》中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
20.《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
21.《龟虽寿》中最能体现诗人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的诗句(含比喻)是:
22.王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奋著书。如果要送他一幅书法作品,用曹操的诗句。
, 作为内容就很合适。
23..孟浩然《过故人庄》一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
24.《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 , 的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
25.大自然美丽的湖光山色涤荡了我们的心胸,让我们心清如水;愉悦了百鸟的性情,使它们在山林间尽情歌唱。这真 , 填写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诗句)
27.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两句诗各含有一个成语,这两句诗是:
28.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本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
29.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月寄情。如唐代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 , 两句,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
30.友情,历来为人所珍重。”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则想象了与友人剪烛夜谈的情景“ ,
31.《泊秦淮》一诗中,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的诗句是: 。
32.朱熹在《观书有感》表现作者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
33.晏殊《浣溪沙》中的“ ,的对偶句,被誉为“千古奇偶”。
附:资料积累:
1、《论语》:
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创建会议在我县召开,舒城百姓喜迎各地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孟浩然的《过故人庄》:①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5杜牧的《泊秦淮》: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7、曹操的《龟虽寿》:最能体现诗人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的诗句(含比喻)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本文的成语:老骥伏枥。
8、朱熹的《观书有感》: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表现作者这种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出自本文的成语:源头活水。
9、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本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0、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
11、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9个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原黄昏行施图,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2、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在《浣溪沙》中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3、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
文言文词义 句意掌握秘诀 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 段不离篇。文言文句子翻译五字法 留 保留 换 替换 补 补充 删 删减 调 调换词序 说明 方框里的词是课文注释没有或有解释但没有单独列出 加点词是注释中已单独列出 第五课 伤仲永 一。实词含义。1.隶 2.未尝 3.书具 4.异焉 5.自为其名 6.自...
2019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试题 新版人教版
2018 2018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语第一学期言语段及古诗词练习。一 论语 十二 一 理解填空 1 论语 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2 谈 学 与 思 辨证关系的句子。3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 论语 中孔子的话 4 在中学生夏令营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 孔子说...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文言文复习
人教版初一语文文言文复习。一 伯牙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伯牙弹琴,钟子期在一旁欣赏。伯牙开始用琴声抒发自己志在泰山的情怀,钟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