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发布 2023-02-26 17:37:28 阅读 9076

七下第三单元十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读悟案。

主备人: 解娟审定人:

学习目标:学习按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并能理清文章思路和弄清介绍纪念碑的顺序。

第一课时。一、每节一听。

课前听读一篇佳作,多种形式评点(5分钟)

二、课中比拼(三读三悟一展示)

独立自主学习:学生自由地大声通读全文。各组选出自己认为最精彩的段落上台展示,可快读,齐读,采访式读等;先独学,然后对子交流,若有难题由小组长主持全组起立讨论,做好记录。

(听一听谁读得最精彩)

思问议练悟一:

1.快速地圈画出易错和生僻的词语并注音,然后写在小黑板上,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上台展示,若有错误其他同学指出并纠正。错一个字该组扣一分。

2、一句话概括本文。

这篇课文介绍了: .

(三)齐读(男生/女生/同姓/指定几组/全班读全文或议论抒情句段或中心段或特色段)

合作互助学习: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独立做题,难题由小组长主持全组讨论,做好记录,然后每组选择最能体现作者行踪段落,以独特的方式在全班朗读。(比一比谁答题速度快)

二)思问议练悟活动二:

1.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点是本文是一篇文(体裁)。

2.体会说明顺序:

1)找出作者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时所走的路线:

进入广场踏着石道来到平台——(离开纪念碑。

2)作者介绍十幅浮雕时,按照由东到( )到( )再到( )的顺序进行。同时又是按照“历史顺序瞻仰”。

可见,作者采用了( )顺序和( )顺序相结合的说明顺序。

3.最后一段写到“我又一次瞻仰”,和文章**相照应?

三)齐读全文或某段或某几段或某句(或男女生接读或同姓氏齐读或某几组齐读或某纵排齐读或同一颜色服饰读)

三、展示引导学习:(5分钟)

思问议练悟一展示:

思问议练悟二展示:

四、质疑问难:我代表组出的题目是我要考。

五、巩固提升学习。

烈士们已经远离我们而去了,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们能做些什么?

六、课后活动。

(一)课后百分竞赛:

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瞻( )仰矗( )立髻( )子天堑( )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巍峨镶嵌浮雕丰功伟绩 b.挑衅恣态纯洁永垂不朽。

c.旌旗呼啸撕碎慷概激昂 d.践踏上朔竣峭坚强不屈。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86米。(

2)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3)这是十幅浮雕中最大的一幅。(

能力提高。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②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 (表现表示体现)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 (思念怀念相信)和 (敬仰敬畏敬爱)。③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

④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4. 择恰当的词填在文中横线上。

5.本文段依次介绍了纪念碑的 、 和 。

6.本段的结构特点是 。

7.文中③④句所使用的表达方式分别是和 。

活动二: 积累词汇。

第二课时。主备人: 解娟审定人:

教学目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激励自己继承先烈未竟的事业,奋勇向前。

一、课前一赛(共2题)

1、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 我踏着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

b. 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

c. 看完了所有的浮雕,我又一次瞻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和碑文。

d. 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

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完成4—6各题。

4. 作者对石碑进行说明,采用的顺序是( )

a. 先台阶,再四周;先中间,后碑身,先题字,后碑文的空间顺序。

b. 先四周,后中间;先台阶,后碑身;先题字,后碑文的时间顺序。

c. 先四周,后中间;先台阶,后碑身;先题字,后碑文的空间顺序。

二、课中比拼(三读三悟一展示)

独立自主学习:

(一)齐声通读全文(大声朗读,读出风采)

(二)思问议练悟活动一:

问题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十幅浮雕的内容。

问题二:齐读碑文,体会感情:

思考:为什么把这些内容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为什么碑文要分三个时间段,为什么不全部合为一句话呢?

(三)齐读(男生/女生/同姓/指定几组/全班读全文或议论抒情句段或中心段或特色段)

合作互助学习:

一)读:读悟感情:齐读开头和结尾两节文字,说说作者瞻仰前的心情和瞻仰后的感受。

二)思问议练悟活动二:

问题一:作者综合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来介绍浮雕?以第一幅浮雕为例讨论。

以后的文字是否也符合这样的规律?哪些不符合?

问题二: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并说其作用。

(三)齐读全文或某段或某几段或某句(或男女生接读或同姓氏齐读或某几组齐读或某纵排齐读或同一颜色服饰读)

三:展示引导学习:

质疑问难:我代表组出的题目是我要考。

四:巩固提升学习。

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幅浮雕,为它写一段解说词。

五、课后活动。

活动一:课外文章阅读百分竞赛能力提高。

课外拓展 阅读品味,拓展提高]

北京立交桥(节选)

①建国门立交桥是苜蓿叶式,宛如一片巨大的苜蓿叶,碧绿的草坪、连片的鲜花簇拥着它,犹如一个巨大的花篮,轻托着搭在上面的十字飘带,从低处仰望大桥,四周的高层建筑似乎也矮了几分。

②西直门立交桥与建国门桥风格迥异。顶层机动车道是圆形转盘;中层非机动车道是椭圆形转盘。整个空腹转盘桥外径东西长140米,南北长95米,比工人体育场的足球场面积还要大。

凌空鸟瞰,有人说它犹如满月,有人说它如似盘龙。

③矗立在京都东大门的三元桥,又别具风格,开阔、舒展、豁亮。尽管三环路、机场路、京顺路三路在这里交会,它却没有偏重往立体发展,而是向宽广铺开,路向八方放射,桥向八方伸展,气势宏大。桥开阔舒展,绿化设施也开阔舒展。

总面积达7.5公顷,布置成圆形、矩形等几何图形的四座街心公园里,栽着松柏,植着鲜花,立着雕塑,安着坐椅,俨然一座立体花园。

④一座一座说不尽。每座都是一件艺术品一幅立体画,一首无字的诗,给首都增添了不尽的景观。

1.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三座立交桥的特点。

(1)建国门立交桥。

(2)西直门立交桥。

(3)三元桥。

2. 第①段末句中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简述理由。

3. 第③段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是。

中心句则是。

4. 第④段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在选文结构上,本段有什么作用?

发现创新]5. 昨天,在枪林弹雨的战斗中,人民英雄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今天在商品大潮冲击下,却有许多的科学家甘于寂寞,致力科研。这正像古人所说表现了他们高洁的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活动二:小结品析说明文语言的方法。

这篇文章的语言准确而又生动,请举出一例来具体分析。

品析方法:这句话(这个词)运用了写出了。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___性和___性。

活动三:积累句子,在文中找到多种表达方式的句子并区分品析其不同。

七下第三单元第十三课时《巍巍中山陵》读悟案。

主备人:土关垭中学王勤审阅: 使用人:

学习目标:体会中山陵的设计理念,感受建筑所承载的伟人思想和表现的民族风格。

七年级第三单元导学案

11 春 学案。学习目标 1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感。2 理清思路,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和运用比喻 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 先熟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记录疑难问题,再研做导学案。2 规范书写,认真限时 独立完成导学案。3 查找资料,搜集有关描写 春天 的名...

七年级英语第三单元导学案

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 编写人 period one 1a 1c p.13 学习目标 语言目标 确认物主关系 identity ownership 能力培养 口语训练 询问是否是某人的物品 生词和短语 pencil,book,eraser,box,pencil box,...

七年级英语导学案第三单元

unit3 is this your pencil?导学案。sectionb the third period 1a 2c 第三课时。课型 预习展示课主备人 李媛 审核人学生姓 教师寄语 measure twice and cut once.三思而后行。一 学习目标 1.就物品会进行对话。2.学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