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发布 2023-02-26 17:39:28 阅读 4527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文字和图从两方面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

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另外,还通过“活动”来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引导学生通过轮廓来认识各大洲。四大洋:

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进而通过图表对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过“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3.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二、说学生情况。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现的地球人造卫星**、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四、说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难点: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启发、互助、**、讨论、提问等方法。

学法: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及时动手记笔记。

六、说课时要求和教具使用。

课时:第一课时。

教具使用:大洲轮廓图卡片、地球仪、地理图册。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人类居住在哪一个星球上?(地球)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杨利伟)他们都说:

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

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设计目的:以加加林、杨利伟等事迹提出地球像一个水球的观点,使学生感觉真实,既创设了本节课的学习情景,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互动一】世界海陆分布。

1.读教材p26图2.1“世界海陆分布”,学生观察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后回答:“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读教材p26图2.2“世界海洋和陆地面积比较”,让学生通过读图知道海洋和陆地各占地表的比例是多少。(地表的海陆分布:海洋:71%;陆地:29%)(板书)

3.读教材p27图2.3“地球还是水球”,请同学们来选择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星球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

(叫水球,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叫地球,因为人类生活在陆地上的;可是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水球?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流,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

设计目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不是让学生争议地球的名称是否科学合理,而是通过学生讨论、运用地球仪和地图求证,加深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认识。

阅读“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谈感想。

设计目的: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艰苦历程,知道我们今天能够从课本上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大势,这是无数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外交使节拼搏奋斗和科学**的结果,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互动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绘图:读课本图2.5“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把这幅立体景观图绘成平面图。

在学生画好示意图后,小黑板展示“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示意图”,让学生对照自己所画的示意图,分组讨论。

设计目的:采取对比的方式,学会识别海陆分布的不同形式,重在读图识别,避免死记概念,同时注意及时应用,实现知识的迁移。

2.我们把全球陆地分为七大洲,海洋分为四大洋,请同学们分别在地球仪、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学生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共同查找)

1)请几个同学上台,分别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指出七大洲与四大洋。

2)读图册p14世界陆地各大洲面积比较图,从大到小给他们排排位次。用口诀总结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出示大洲轮廓图卡片,让学生按照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在黑板上排列出来。

4)读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了彼此相连的哪四大洋?“四大洋面积”,比较四大洋的面积,最大的是哪个洋?

最小的是哪个洋?总结成口诀(太大印北,四洋贯通)。

设计目的:观察图的同时,了解大洲的命名,使形象记忆(轮廓)与意义记忆(名称由来)相结合,以加深印象。

互动三】各大洲的分界线。

根据书后的世界地形图,师生共同完成下列各地的界线。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设计目的:通过识图,要求学生学会读图,读懂图,从**中获得文字信息。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世界七大洲、四大洋有所熟悉,下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加强读图训练,强调七大洲、四大洋的相互位置关系。

四)课堂作业:完成活动题。

八、说板书设计。

地理七年级上册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地理七年级上册。大洲和大洋 片段 教学设计。石狮石光华侨联合中学刘芬芳。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运用七大洲轮廓简图,掌握七大洲的名称 轮廓和地理分布特征。2 能力目标 让学生在脑海中能形成一幅世界地图,并能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特征。3 情感目标 通过 七大洲位置和贴图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学科王学科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学科王教学目标。学科王1 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学科王2 能区分大陆 岛屿 半岛和海峡。科王3 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 四大洋的位置 特点,明确亚欧 亚非 亚洲 北美洲和南 北美洲的分界线。学科王教学重点。学科王七大洲 四大洋的位置 特点。科王教学方...

七年级地理教案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教案第一节 与反思。发布者 彭绍云第一章课时安排 1课时。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中国地图出版社 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 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及海陆分布特点 2 理解大陆 半岛 岛屿 大洲 海 洋 海峡等概念 3 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