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3.理解并体会本文论述的道理。
4、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5.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6、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体会文言体裁——“记”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2、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体会文言体裁——“记”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复习《礼记》相关知识。
四书”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我们今天要学的《虽有嘉肴》内容就出自“五经”中的《礼记学记》
礼记》又叫《小戴礼记》,是十三经之一,与《周礼》《仪礼》全称为三礼,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
2、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确定的字词。读准字音。
嘉肴(yáo)弗食(fú)
自强(qiánɡ)教学相长(zhǎng)
兑命(yuè)学(xiào)学(xué)半。
3、了解《礼记学记》:
本文选自《礼记学记》。题目是编者加的。《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论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课文主要是谈关于“教学相长”的道理的。
4、朗读课文,并注意课文停顿及语气。
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示例: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出示课文停顿划分。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单独提问学生朗读。
齐声朗读。5、翻译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逐字翻译,划出不理解,存在问题的字句。)
指有骨头的肉指味美最好的道理好。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类比论证:类比亲身学习的重要性。
所以困惑自我反思自己鼓励自己。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故曰:教学相长也。
道理论证:教与学的关系:教学相长。
尚书》中的一篇表示猜测。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引用论证:进一步强调教学相长的关系。
6、提问个别字句翻译,并提问特殊字词。
1)通假字。
兑命》曰。同“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yuè)
2)古今异义。
1) 虽有嘉肴。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2) .不知其旨也。
古义:味美今义:主旨)
3) .教然后知困。
古义:困惑今义:穷苦,艰难)
4) .然后能自强也。
古义:竭力,尽力今义:健壮的,有力的)
5) .教学相长也。
古义:促进,提高今义:增长)
3)一词多义。
学学学半(动词,教导)
学学半(动词,学习)
其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
其此之谓乎(副词,表示推测)
是是非君子之道(近指代词,相当于“这”“此”)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故”“是以”连用,相当于所以、因此等)
惟读书是务(助词,用在句中,起到强调宾语的作用,不必译出)
4)文言句式。
倒装句。其此之谓乎。
“之谓”是文言文中一种比较固定的用法,是将宾语提前的倒装句,译为“说的是”。
7、梳理文中结构。
复习议**基础知识:
1)本文以哪一种表达方式为主。(议**)
复习议**相关知识:论点,论据(事实论证道理论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比喻论证道理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比较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
本文论点:教学相长。
论据:事实道理。
论证:比较论证(类比论证)
道理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2)梳理文中结构。
类比论证——学习的重要性(引论学习态度:重视实践)
虽有嘉肴道理论证——教学相长(全面论述:教和学相辅相成)引用论证——强调教学相长(补充论述:强调教的重要作用,提升)逻辑严密,有条有理。
8、主旨归纳:
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促进的道理。
3)艺术特色。
1)运用类比手法。
文章开头运用类比手法,以“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类比“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2).逻辑严密,有条有理。
文中开头先讲学习的重要性,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最后提出教学相长的结论,逻辑严密,有条有理。
9、合作**。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预设: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用原文填空)
2、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预设:从反面设喻类比,为引出下文观点作铺垫。
3、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预设: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4、“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预设;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共同提高的,说的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
10、拓展延伸。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
“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注:
君:名词作动词,统治。念:
想着。典:主。
)译文: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总是把教育放在首要位置。
《尚书兑命》篇中说:“始终如一地想着要以学习为主”。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
2)、完成练习册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嘉肴食旨学知不足自反。
学习重要性教学相长学学半。
至道学善教知困自强。
教学反思。教师是也只能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过多的展示势必撼动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缺乏了表现的机会,缺乏了“绽放”的体验后肯定是影响注意力的。这节课,我何不在“质疑”、“解疑”上再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和空间呢?
何不取消那几个“有梯度”、“见水平”的预设问题呢?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20虽有佳肴》教案 1
虽有佳肴 教学目标 1 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2 理解 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3 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 教学相长 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 谈话 故事引入 读 世说新语 中的故事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 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 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能读明白吗?虽有佳肴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虽有佳肴》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虽有佳肴 教案设计。虽有嘉肴一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 相辅相成的,即 教学相长 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 教 和 学 是息息相关的。今天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虽有佳肴 教案设计,希望能帮到大家哦...
七年级语文上册《虽有佳肴》教案新人教版
虽有佳肴 教案。课前预习。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 礼记 的有关知识。明确 礼记 又名 小戴礼记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 经 他的 对 经 的解说是 传 或 记 礼记 因此而得名,即对 礼 的解释。礼记 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