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四单元导学案

发布 2023-02-26 03:27:28 阅读 3698

11《春》导学案。

班级姓名。导学目标】

1、理解并积累字词:嘹亮、静默、应和、抚摸、繁花嫩叶、抖擞精神。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诵读、品味本文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的语言。

4、背诵优美语段。

作者简介】朱自清(2023年11月22日—2023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

他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类散文,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抗战胜利后,参与爱国民主运动,在身患重病时,仍签名于《**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死于贫病交迫之中,被誉为有骨气的爱国文化人。

自学导航】1.借助工具书,给下列加点字注意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酿蓑衣黄晕( )

抖擞眨眼lǎng( )润。

第1课时。自主学习】

一、竞读: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做到真情流露。

二、整体感知。

a.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填空:作者抓住春天的特点,用诗的笔调,描绘了的景象,融情于景,抒发了的感情。

b.文章围绕“春”可分为三部分。

春天春天春天。

c.默读全文,同桌讨论,在文章第二部分,作者分别描绘了春草图,__图图图和___图。

d.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图,发挥想像,绘成一幅美术画。

合作**】学生展示,赏析美景。

1.盼春。分析:为什么一连说了两个“盼望着?”两个“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反复,表达期盼春天心情的急切。朗读时要上扬。给人以非常亲切、柔和的感觉,两个“了”中又充满了喜悦之情。

2.绘春(1)指名读第2—7自然段,第二部分怎么描绘春天的?

第2段是总写春景,宏观勾勒;第3段至第7段是分写,微观描绘。描绘了五幅春天的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2)齐读第2自然段,分析:本段两句话,分别用了怎样的修辞?侧重写什么?

_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刚睡醒的样子”“张开了眼”生动地表现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欣欣然”的意思是欢欢喜喜地,赋予大自然的万物以人的感情,不仅人们喜欢春天,大自然的万物也喜欢春天。

太阳的“脸红”则更使人感到春日的可爱。

3)分组研讨。

a组:春草图,着力描绘春草的勃发景象,从哪几个方面写的?哪些词用得好?

示例:(1)情态:如“偷偷”、“钻”写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第1句是从“点”上描绘,第2句是从“面”上描绘,第3句写孩子们的游戏,侧面写春草带给人的欢乐,第4句以风衬草,从感受的角度表现春草的可爱。(由点到面,由近及远,从正面到侧面。) 一大片一大片” 使人似乎看到春草遍地萌发的旺盛长势,感到春草的勃勃生机。

用了“坐”“躺”“打滚”“踢”“赛跑”“捉迷藏”等动词。侧面表现春草带给人的欢乐。

b组:春花图,着力描绘了春花竞相开放的景象,是按怎样的顺序,从哪些角度来写?作者为什么能把春花竞相开放的景象写得如此栩栩如生?

作者是按“树上”“花下”“遍地”三个层次,从高到低地描写春花的。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 以拟人的方法描绘出各种花竞相开放,百花争春、百花争艳的情景,非常形象,把树写活了,“闹”字中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喧闹沸腾的景象“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两个比喻描绘了阳光下野花闪闪烁烁、逗人喜爱的样子。

c组:春风图,描绘了春风的和煦,芳香和悦耳,课文从哪些角度写春风?找出相应的语句。

借助其他事物,从触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来写春风。

六种感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视觉、感觉

d组:春雨图,描绘了江南特有的雨景。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特色。

a.“最寻常”和“一下就是三两天”,说明了什么?

b.“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表现了春雨的什么特点?

这三个比喻表现了春雨细密、闪烁、绵长的特点。

c.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雨,雨中人,有哪些词用得精当?为什么?

“斜”含蓄地写了“轻悄悄”的春风,“织”照应了“像细丝”的比喻,“全”表现了开阔的视野,“笼”准确地写出“薄烟”的情状。

“静默” 用拟人笔法传神地写出了春雨中“安静而和平”的景象,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把人引入了一种妙不可言的意境。“绿得发亮”,小草儿会“青得逼你的眼” 经雨一洗,灰尘没有了,又沾了迷蒙的细雨滴,色彩更艳。

e组:迎春图,写春早人勤。

想一想:引用俗语的目的是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f组研:“颂春”部分。

想一想:三个比喻各有什么含义?三个比喻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刚落地的娃娃”表现春天的“新”,像新生命的开始,给人以无限的希望;“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状写春天的美,令人喜爱;“健壮的青年”赞美春天充满活力,给人以信心和力量。这三个比喻句从“娃娃”写到“姑娘”再写到“青年”,形象地表现了春天成长的进程,排列有序,不能颠倒。

12济南的冬天。

班级: 姓名。

导学目标】1、理解并积累字词:温情、水藻、澄清、着落、慈善。

2、反复朗读,在朗读过程中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景物的特征。

3、品味比喻、拟人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并体会文章情景交融的特点。

知识链接】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骆驼祥子》(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老舍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大学任教七年,对山东产生了深厚感情,他称山东为'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2023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

自学导航】1.借助工具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济南伦敦水藻贮蓄( )

着落看护xiāng qiàn

发jchéng( )清绿píng响( )晴。

2.收集有关写冬的小美文,古诗词等。

合作**】一、整体感知。

1.济南的冬天独具一格的特点是什么?课文从什么角度,采用什么表现手法表现这一特点的?

济南冬天的“温晴”。 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色调对比,烘托形象。

以北京冬天朔风怒号、天寒地冻的肃杀衬托济南冬天的“暖”色。(以寒衬暖)

以伦敦灰雾惨淡的阴郁衬托济南冬天的“明”色。(以暗衬明)

以热带地区烈日高照的可怕衬托济南冬天的“温”色。(以热衬温)

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 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突出济南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

2.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

二、语言品味。

1.课文中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和思想感情。仔细读文,试着找出几例,品味拟人手法好在**?

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2.除了拟人外,课文还运用了哪些比喻的修辞,试着找一找,读一读,体会其妙用。

3.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知识拓展】三、对比阅读。

1.《济南的冬天》与《春》的写法上有哪些异同?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

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七年级地理三四节导学案

3 在有经纬网的图上判断方向 根据经线和经度判断东西方向,根据纬线和纬度判断南北方向。4 同一条经线上只有南北方向,同一条纬线上只有东西方向的差异。5 图例 对地图上各种和的说明。阅读课本19 21页内容回答 1 根据正确地使用地图,才能及时 准确的获得有用的信息。2 去公园游览,寻找景点,借助 图...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1 在山的那边 主备课人胡红娟副备课人胡艳玲郭慧颖。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2 理解 山 海 的象征意义。3 树立理想,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学习重点 理解 山 海 的深层含义。学习难点 品味诗歌凝练的语言。课前预习 学生个人独立完成,最后小组长签字。组长签...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 论语 六则 导学案。班级姓名座号。课标要求 学习古诗文要多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背诵,多积累,加强感悟和体会。利用工具书,能读懂浅显文言文。学习目标 1 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重点 2 能够总结出课文中孔子提出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并联系实际,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