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课程纲要

发布 2023-02-24 03:41:28 阅读 4107

2014—201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课程纲要。君召初中政史地组。

2023年8月。

七年级历史上册》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登封市君召乡初级中学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人教版教科书。

设计教师:白金福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课时:30课时左右。

课程总目标】

1、坚持认真学习、贯彻“道德课堂”要求,全面推进新课改理念,.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主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2、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课堂中贯彻民主平等原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3、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这段历史。了解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基本了解我国古代朝代更替,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课程内容】根据《普通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教材共有四个单元的内容,其具体内容。

1、第一单元: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3课华夏之祖。

2、第二单元: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3、第三单元: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4、第四单元:第18课三国鼎立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课程实施】一)教学方式:坚持道德课堂模式下的教学方式。具体如下:

1、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要质量。

2、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如电子白板教学,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3、做好学案指导、单元测试及讲评工作。

4、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

5、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审题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 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

七年级上册共四个单元,讲述从远古到隋以前的中国历史。

第一单元、中国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中国远古人类第1课时。

内容标准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第2课时。

内容标准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第三课华夏之祖第3课时。

内容标准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对第一单元复习、测试第课时。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第6课时。

内容标准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第7课时。

内容标准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状况及特点;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

2.学生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我国经济发展的概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学生能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3.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学生能够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第8课时

内容标准学生能够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晋楚争霸与城濮大战,了解南方的吴越争霸,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方位及长平之战的影响。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第9课时。

内容标准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第八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第 10课时。

内容标准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

第九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第 11课时。

内容标准孔子及其仁学说。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老子和他的辩证思想。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

对第二单元进行复习、测试第课时。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十课 “秦王扫六合” 第14课时。

内容标准学生能够了解秦朝统一六国和**集权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以及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的历史事实。

第十一课第 15课时。

内容标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第十二课大一统的汉朝第16课时。

内容标准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及其它相关的历史事实。第十三课两汉经济的发展第17课时。

内容标准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为我国两汉盛世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使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第十四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第18课时。

内容标准了解了匈奴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第十五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第19课时。

内容标准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教材**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性和两汉经营西域的史实。

第十六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20课时。

内容标准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纸的发明和改进、华佗和张仲景的成就,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十七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21课时。

内容标准学生能够知道《史记》的作者、体裁和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借助实例,分析佛教、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对第三单元复习、测试第课时。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十八课三国鼎立 24课时。

内容标准学生能够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大致情况,和最后形成的三国鼎立的形式。

第十九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25课时。

内容标准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

第二十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26课时。

内容标准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第二十一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27课时。

内容标准说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数学。地理。农学三方面的科技成就。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和动手能力,了解祖冲之和圆周率的基本内容。

第二十二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28课时。

内容标准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主要有: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对第四单元复习测试课时。

期末总复习。

三)课外拓展性练习: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教材、影视作品、歌曲、网络资源等,发挥多**教学的优势。

让学生收集**、票证和物件等,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他们通过拟订访谈。

提纲、访问长辈、实地考察、整理记录、收集。

资料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实事求是精神和体验。

**式学习方法

举行故事会,让学生讲述科学家的生平和主要成就。

课堂组织形式。

导入新课——制定学标——指导自学——合作**——展示成果——教师评价释疑——当堂测试——学习评价——学习反思。

课程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1,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课堂纪律、课堂互动参与情况等)进行及时的评价和记载,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依据。

2,参与**活动的表现。

3, 考后的反思和分析。

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

1,练习的完成:掌握每课的基本概念:选择题的准确率在80%左右;材料阅读题,要求能认真阅读材料并能。

运用其中的信息有层次地进行问题的解答。问答题,要求认真领会题目的含义,准确把握问题的角度进行回答。

2,回答课堂提问的情况:要求的领会、语言的表述等。

3,课堂笔记的情况:条理的清晰、重点的突出、字迹的端正、内容的完整等,最重要的是:自主性的体现——是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地作一些札记。

4,每个单元综合练习的评价。

5,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的评价。

九年级历史课程纲要

九年级 世界历史 上册课程纲要。学校名称 郑州市第八十一中学。科目名称 世界历史 九年级上册 教学材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3版 世界历史 授课时间 23课时。授课教师 周诗英李瑶 授课对象 郑州市第八十一中学九年级学生。课程目标 1 坚持认真学习 贯彻 道德课堂 要求,全面推进新课改理念,以...

九年级历史课程纲要

九年级,历史,课程,纲要,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九年级上学期历史 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日期。适用年级。九年级。总课时。48课时。学校。学生 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经过两年初中历史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初中历史的学习方法 在智力方面,抽象逻辑思...

九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纲要

九年级历史上册。课程纲要。学校 郑州市郑东新区豫兴中学编写人 张丽珍授课对象 九年级全体学生时间 2014年8月。九年级历史上册课程纲要。学校名称郑州市郑东新区豫兴中学学科名称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课程类型必修。教学材料人教版世界历史授课教师张丽珍授课对象九年级全体学生。一 目标解读 1 坚持认真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