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课程纲要

发布 2022-08-16 11:43:28 阅读 3558

学校: 设计教师:

课程名称:历史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材**:人教版。

课时总数:26课时。

一、课程目标: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及解读。

2023年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更加突出了历史课程的“四性”,即“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在关于历史课程性质的认识上这确实是一个进步。不过从字面上看,“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似乎并不是历史课程所独有的本质属性,所以,我们要从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来把握历史课程的性质:

思想性”指的是,历史课程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分析,培养学生树立积极的历史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基础性”指的是,历史课程重在引导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历史发展线索和脉络,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掌握分析人类社会现象的基础原理(如学会运用唯物史观的原理分析人类社会现象)、基本方法(如运用各种史料多角度分析人类社会现象)、基本能力(如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分析能力),学会判断、学会思考,不人云亦云。

人文性”指的是,历史课程必须发挥其在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方面的功能。如通过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成果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用发展的眼光理解人类社会的进步历程,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积极参与社会和国家建设的思想意识。

综合性”指的是,历史课程重在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方**分析历史现象、历史事件,运用综合的视角**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最终使学生基本掌握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课程的“四性”,善于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和生动的教学实践来理解历史课程的“四性”,不能孤立去理解。遗憾的是,2023年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语意表述方面存在不足,容易引起理解上的偏差。比如强调“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程”,这里显然将“历史课程”与“历史学”混淆了,因为“历史课程”并不隶属于“人文社会学科”,因而不可能是“人文社会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程”。

建议初中历史教师这样来理解:“历史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中具有显著的人文社会特色和历史学特色的一门基础课程”。

2)教材分析。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共有四大学习主题,分为四个单元,叙述我国远古至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一至第三课,是以后世发展的眼光来概述原始社会的历史。主要讲述中国境内远古居民、农耕文化特征和华夏之祖的形成;二、国家的产生和变革,第四至第九课,提示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的文明成就和社会变革;三、统一国家的建立,第十至第十七课,侧重于秦汉统一国家建立与巩固的历史。

如《秦王扫六合》指导学生复习前面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为秦实现统一全国打下基础。分析并归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并启发学生分析讨论每一措施的利弊,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秦在巩固政权的同时形成了**,为秦末农民起义做铺垫。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史实评价历史人物;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十八课至第二十二课,政权分立是社会**动荡的反映,是消极的,但**动荡中又包含一些积极的因素,客观上为民族交往与融合提供了土壤。

讲解官渡和赤壁战役的经过,分析胜败的原因及历史作用,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通过对曹操的分析评价,认识到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3)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校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于课本。学生课余查阅资料的途径局限性较大。大部分学生主要靠课本获取历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

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视音频制造意境,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4)课程目标。

1.欣赏影视作品等途径,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线索、历史概念及内在联系。

2.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

3.能够阅读和理解一些简单的历史材料和历史**,尝试对历史问题进行客观的解释,作出正确的评判。, 能够认识这种制度在某一历史阶段的作用和弊端。

5.能够归纳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二、课程内容及实施。

1)教学进度及内容。

2)课程实施策略及建议。

结合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能力,结合教材,利用多**使用数字资源(如**、**、动画、演示文稿、学科工具)进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遵循“三主原则”,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通过集体备课研讨中的《导学案》来体现,辅以课堂调控、评价、激励、点拨和强调。

以学生为主体是指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到合作交流、展示、评价、训练、检测,全过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读、写、演、练,并采用多种方法(比赛、加分等)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通过让学生全方位展示,给学生施加压力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以训练为主线指每一节课根据本节内容的需要设置不同的课堂训练和检测。通过训练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并能灵活运用所学内容。

三、课程评价。

1)对学的评价:

1.学生学习过程评价 (权重:40%,按照a、b、c三个等级来判定)

1)自学能力;(2)课堂上提出问题的能力;(3)课堂参与互动、小组讨论的情况;(4)归纳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5)参与**活动的表现(6)识图能力和分析历史现象,探索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7)利用网络搜集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等。

2.学生学习成绩评价 (权重:60%,按照a、b、c三个等级来判定)

1)当堂达标能力评价和单元综合练习评价;

2)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评价。

2)对教的评价:

要将教学评价视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将教学评价看作是教学过程结束后实施的一种教学行为。换句话说,要将教学评价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及时关注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与进步,并做出即**价,从而不断提升教学的质量。

七年级历史上册课程纲要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 七年级历史上册。课程类型 义务教育必修课程。授课教师 授课课时 22课时。授课对象 七年级全体学生。课程目标 1 知道我国境内的生活的远古居民 国家产生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2 了解我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及所取的成就,学习思想家 文...

七年级历史上册课程纲要

七年级历史上册 课程纲要。学校名称 康店一中 课程类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设计教师 赵国强 适用年级 七年级。课时 30课时左右。课程总目标 1 坚持认真学习 贯彻 道德课堂 要求,全面推进新课改理念,以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为主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2 坚持以人为本 和...

九年级历史上册课程纲要

九年级世界历史 上册课程纲要。学校名称 新密市来集镇第二初级中学。科目名称 九年级 世界历史 上册。开发教师 陈留福。课程类型 国家课程。课时 25课时。日期 2011年8月。九年级 世界历史 上册课程纲要。学校名称 新密市来集镇第二初级中学。科目名称 世界历史 九年级上册 教学材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