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反思

发布 2022-08-16 11:23:28 阅读 2367

《秦王扫六合》教学反思。

---马元顺。

授完《秦王扫六合》一课,细细反思,觉得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本节课我采用多**课件辅助教学,而且运用得恰到好处,从而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有利于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把历史事件和时间、空间紧密地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围绕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来组织教学,而且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出色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为增强知识的系统性,我打破了教材编写的顺序,将教学内容设计为秦完成统一和巩固、维护统一两大内容,在处理第二项内容时,又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关系)等方面来归纳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这样做,不仅线索清晰,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创新问题设计上有突破,能联系生活实际,引起学生共鸣。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以学生为主角,强调自学,师生互动,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本着这种理念,本课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课文内容,然后学生思考、讨论、作答,教师点拨、同时辅以课件展示。

我还注重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机会,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去发挥、去创造。如:我指导学生到黑板上设计秦的疆域示意图,以帮助学生压缩信息,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

这节课也体现了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一定的转变,由原来的讲述者转变为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学生会的,允许学生自由发挥,互相补充,教师及**价;学生不会的,教师进行激励、引导,然后共同解决。不过回想起这一节课,也有一些遗憾。

最大的不足就是:教师还是不敢放开手脚,给学生以机会,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是机械照搬盘锦三段六步教学模式,由教师提出问题,这与新课改倡导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相违背,今后要在这方面有所突破,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相对应着,就要求课件不能仅仅停留在演示这一层面上,要增强随意性和互动性。

其它细微之处,还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释疑过程中,有些小问题的设置稍显牵强;过渡语,有个别之处,不够自然;习题设计过于单调死板,以后应力求多样化、趣味性,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分析秦完成统一的原因出现困难时,教者引导的语言有些罗嗦,没有做到简明扼要;对学困生的关注明显不足;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尤其是前半堂,较真正的成功课还有很大差距,以后我会在这些方面多下一番功夫,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素养。

学生方面:在讨论秦始皇的历史作用时,他们的回答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非常透彻、全面尤其是说说他们原先印象中的秦始皇时,学生的反应特别积极,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是比较关注历史的,我们有理由对历史教学充满信心。

以上几点是我本节课的教学心得。已全面展开的新课程改革,对我们青年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尽快成长起来,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难,要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

本学期即将结束,我对这一学期教学进行反思。反思如下 首先,增加历史课的趣味性。对于一件历史事件我们的教材交待得很简单而且不是很连贯,比如,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经常具有跳跃性,学生就会问 这一期间孙中山做什么去了?如果我们适当的补充一些历史事件,比如孙中山的 第二次 运动 不但可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而且填...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反思。本节课共有三部分内容 1 张骞通西域2 丝绸之路3 班超经营西域 其中,第1和第2个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在学习时把大部分的时间投入到这两部分内容上。通过学习本节课,让学生掌握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培养学生全...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一。这两周是开学的头两个教学周,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这门学科,对这门学科级喜欢又陌生。初一历史第一单元讲授中华文明的起源即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原始的农耕生活 神奇的远古传说等内容。在本学期,学校施行新课标改革,打造高效课堂,加强学生自主学习 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方式的改革下,在常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