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导学案

发布 2023-02-19 15:28:28 阅读 4559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1课时。课题:相交线。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2、能力目标:通过简单推理得到数学结论。

3、情感目标:培养言之有据的思考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教学难点:推理“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1、情境引入,目标导学。

课堂前置·进门测】

1. 回顾“两个角互补”的概念及互补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

2、提出问题,合作**。

阅读课本p1--p3章前图及5.1.1,思考下列问题:

2. 本章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本节课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 对照图形尝试用语言表达邻补角的概念和对顶角的概念?

4. 两直线相交,“对顶角相等”的性质推理过程和依据是什么?

3、初用新知,小试牛刀。

1、如图,已知直线a,b相交,∠1=250,求∠2,∠3,∠4的度数。

2、如图,直线ab、cd、mn两两相交,交点分别为o、p、q.∠aom=280,∠dpn=700,求∠nob,∠cpm,∠bom,∠cpn的度数。

4、当堂检测,达标反馈。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b.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是邻补角;

c.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无公共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d.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2、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oe平分∠aod,∠boc=1000,求∠bod,∠aoe的度数。

3、已知点o为直线ab上一点,将ao沿om折叠后恰好落在直线doc上,∠nom=90°,若 ∠aom=25°,则∠bod= ,con= ,aod= .

你的分析过程:

5、课堂小结,理念升华。

1、通过画图,寻找图中对顶角和邻补角。

(1)若两条直线相交,则有对对顶角, 对邻补角;

(2)若三条直线相交于同一点,则有对对顶角, 对邻补角;

(3)若四条直线相交于同一点,则有对对顶角, 对邻补角;

(4)猜测:若n条直线相交于同一点,则有对对顶角, 对邻补角;

2、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oe平分∠bod,of平分∠cob,∠aod:∠doe=4:7,求∠aof的度数。

6、作业布置,分层要求

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1=∠2.则∠1的对顶角是___4的邻补角是___2的补角是。

2、如图,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oe是∠dob的平分线,若∠aoc=76°,则∠eob=__

第12题图第13题图。

3、如果同一平面内,a∥b,b与c交于点p,那么a与c的关系是。

°角的余角的等于___30°角的余角的的补角=__

5、平面内三条不同直线相交,最多能构成对顶角___对。

6、a、o、b是一条直线上的三点,已知∠boc比∠aoc大24°,则∠boc=__度。

第2课时。课题:垂线。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垂线的概念,会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垂线线段的意义与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体验从操作中发现数学事实,感受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垂线的定义,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垂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区分垂线段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一、情境引入,目标导学。

课堂前置·进门测】

自学教材p3-p5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垂直、垂线、垂足的概念?

如何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可画几条?

垂线的性质是什么?

二、提出问题,合作**。

1、学习垂线的概念。

两条直线相交,当它们的交角有一个角是度时,叫做这两条直线它是直线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其交点叫如图:记作ab⊥cd,垂足为o,“⊥是垂直符号。

**垂线的画法:

问题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问题2:经过直线l上一点a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问题3: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共同归纳结论:过一点有且只有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垂线段的性质。

如图:连接直线l外一点p与直线l上各点o,a1、a2、a3…,其中po⊥l(我们称po为点p到直线l的垂线段),比较线段po,pa1、pa2、pa3,…的长短,这些线段中,哪一条最短?

归纳: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

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

三、初用新知,小试牛刀。

1、如右图, bac=90°,ad⊥bc,ab=6,ac=8,bc=1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点b到ac的垂线段是线段ab;

线段ac是点c到ab的垂线段;

b到ac的距离是6;

点a到bc的距离是4.8 .

a.1 b.2 c.3 d.4

2、如右图,直线ab、cd相交于o,oe⊥of,oc平分∠aoe,且bof=2∠boe,求∠doe的度数。

四、当堂检测,达标反馈。

练习:p;p6

1、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有( )

同一平面内经过直线外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同一平面内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定相互垂直。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那么这两个角互补。

若有两个角相等,则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如果有两个角互余,那么这两个角的和一定是90度。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已知ab⊥cd,垂足为o,图中1与2的关系是。

3、如图,ac⊥bc,ac=3,bc=4,ab=5,则b到ac的距离是 ,点c到ab的距离是 。

五、课堂小结,理念升华。

1、如右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cd,of⊥ab, dof=65°。求boe和aoc的度数。

六、作业布置,分层要求

1、如图,能表示点到直线(线段)的距离的线段有( )

a.2条 b.3条 c.4条 d.5条。

2、如图2,ad⊥bd,bc⊥cd,ab=a,bc=b,则bd的范围是( )

a.大于a b.小于b

c.大于a或小于b d.大于b且小于a

3、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2cm的点有。

a.0个 b.1个; c.无数个 d.无法确定。

4、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是___记作___此时,∠aod90°.

5、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___的垂线。

6、如图所示,直线ab,cd,ef交于点o,og平分∠bof,且cd⊥ef,∠aoe=70°,求∠dog的度数。

7、如图,o为直线ab上一点,∠aoc=∠boc,oc是∠aod的平分线。

(1)求∠cod的度数;(2)判断od与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第3课时。课题: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能从图形中辨别这样一一对应的角。

2、能力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的精神。

教学重点: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2、在复杂的图形中辨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难点:辨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一、情境引入,目标导学。

课堂前置·进门测】

1、两条直线a、b相交,形成了几个角?这些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2、这些角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通过对对顶角、邻补角概念的复习,引入三线八角。使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认识到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与对顶角、邻补角的联系与区别。)

二、 提出问题,合作**。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几个角?

2、观察∠1与∠5,它们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3、观察∠2与∠8,它们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4、观察∠2与∠7,它们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注:(1)题1中分清截线与被截直线;

(2)对于题2,学生进行观察、讨论,若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从以下引导,这两个角在截线c的什么位置?在被截直线a、b的什么位置?

学生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同时对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加以培养。

概念:同位角:截线同旁,被截直线同方的两个角为同位角;

内错角:截线两侧,被截直线之间的两个角为内错角;

同旁内角:截线同旁,被截直线之间的两个角为同旁内角。

三、 初用新知,小试牛刀。

1、分别指出下列图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如图,∠1和∠2是直线和直线被直线所截得的2和∠3是直线和直线被直线所截得的。

四、 当堂检测,达标反馈。

1、如图∠1、∠2、∠3和∠4中,同位角是内错角是同旁内角是。

2、右图中的∠a和∠c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而成的?是什么角?

五、课堂小结,理念升华。

【拓展部分】导学案中直接呈现(5分钟内)

1、填空。(1)如图2-43,直线ab、cd被de所截,则∠1和是同位角,∠1和是内错角,∠1和是同旁内角,如果∠1=∠5,那么∠1 ∠3.

七年级导学案

1 解读目标 学习目标 1 掌握生词与新句子。2 初识现在进行时。学习重点 难点。现在进行时的用法。中考考点。进行时态。二 夯实基础。1 请大声朗读1a中的短语。2 模仿下面句子结构,运用1a中的短语写英语句子。然后大声读给同学听。what are you doing?i m watching tv...

七年级导学案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学习目标。1 明确学习地理的意义。2 意识到地理与日常生活 如衣食住行等方面 与生产建设 与社会风土人情的关系。3 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一 解开地理之 谜 我国祖先留下的文献中,最早出现 地理 一词的是公元前5世纪成文的里面有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

七年级导学案

课题 2.2 同类项。班级 七年级学科 数学教师 齐应山。学习目标 1 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在具体情景中,认识同类项。2 初步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重点 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学习难点 根据同类项的概念在多项式中找同类项。导学指导 一 知识链接。1 运用有理数的运算律计算 3 100t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