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六年级下册,第27课时

发布 2023-02-15 06:45:28 阅读 9797

第27课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学习内容。课本第59~60页例4,第63页练习十一第1~2题。学习目标。

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会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习题解析。课文先介绍生活中的一些放大与缩小现象:照像、用放大镜看书、投影仪放大图表、人和影子。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比的实际应用。从数学的角度认识,这是图形的相似性。

你知道吗”,介绍图形放大或缩小在计算机上的应用。

例4,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的放大图和缩小图,通过画图了解到:要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只要把图形的各边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即可。

在此基础上,概括: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所得的图形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比例尺的意义,是本课的学习基础。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是本课的新知。

辅导精要。放大与缩小。让孩子看图说图意:图1,把天安门缩小;图2,把文字放大;图3,把统计表放大;图4,人放大成他的影子。

你知道吗”,读课文。让孩子在电脑上打开一幅**,通过鼠标的拖动,把**放大或缩小。

复习。阅读课本第53页课文,回顾前项是1的比例尺把平面图缩小,后项是1的比例尺把平面图放大。

例4,读题,在“2∶1”批注:放大比例尺,画出图形的边长是原来的2倍。分析。

原图中,正方形的边长是3;长方形的长是4,宽是2;三角形的底是4,高是3。放大。按比例尺2∶1计算,正方形的边长是6;长方形的长是8,宽是4;三角形的底是8,高是6。

画图。在方格纸中画出经放大的图形。

变化规律。想一想:观察一下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比较它们的内角、边长、周长,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用量角器测量内角的度数,发现:对应角的度数相同。

数方格,正方形的边长由3变成6,周长由12变成24;长方形的长由4变成8,宽由2变成4,周长由12变成24。

小结。图形放大了,但形状不变,放大后的图形各条边分别是原来的2倍。缩小。

读课文:把放大后的正方形按1∶3,长方形按1∶4,三角形按1∶2缩小。计算。

正方形的边长是2;长方形的长是2,宽是1;三角形的底是4,高是3。画图。在方格纸中画出经缩小的图形。

小结。图形缩小了,所得的图形其大小发生变化,但形状不变。

阅读课文。在主题图分别批注:缩小,放大。例4,在上图批注:原图;在下图批注:放大,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做一做”,读题,“按4∶1放大”、“按1∶2缩小”下划线。想像:形状相同,大小不同。先计算,再画图。

放大:三角形的底是8,高是4;缩小:三角形的底是4,高是2。习题解析。

第1题,巩固练习。读题,“按2∶1放大”下划线。计算,再辨认图形。

答案:a宽3,高2;放大后宽6,高4,即d。b、c都只放大其中的一条边,不符合放大原理。

第2题,巩固练习。整体读题,“自己选定比例”下划线,如按4∶1放大画b,按1∶2缩小画c。答案:

1)b、c可以由a放大后得到。(2)a、c可以由b缩小后得到。(3)选学内容。

计算,a的面积s=1/2ab=2,b的面积s=1/2ab=32。b的面积是a的16倍。b和a的面积比是16∶1,边长比4∶1。

六年级下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作业题

1 填一填。1 图形在平移和旋转后,发生了变化,不变。图形在放大与缩小后,发生了变化,不变。2 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时,这个比的比值比1 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时,这个比的比值比1 3 学校准备出一张环保知识的手抄报,要将这幅画按1 2复印出来放在手抄报上,应该调到 4 美术老师想将这幅画放大后放在橱窗里...

六年级数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反思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比的实际应用,是在比和比例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并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的图形放大或缩...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放大与缩小

放大与缩小 教材p46 47 设计 长征三校刘旭东审校 长征三校陈晓责任编辑 张平。学习目标 1.理解放大与缩小的含义,能按要求摆放放大或缩小的图形。重点 2.体会图形的相似,发展空间观念。难点 课前预习 一 读书探秘。二 课前准备 放大镜 小棒 不少于18根 三 自学检测。1.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