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搭石》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六组的第二篇课文《搭石》,让我们举起右手,一起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生:21搭石。
二、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103页,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什么是“搭石”?课文围绕“搭石”都写了哪些内容?好,开始吧!
生自读课文。
师:好,同学们读书非常投入,也非常认真。谁来说一说,课文围绕“搭石”都讲了哪些内容?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原来学过了很多总结课文内容的方法,像这样的自然段段数较少的课文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帮助我们总结课文主要内容?
生:针对这样自然段比较少的课文,可以用串联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来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我们不妨一段一段来看,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内容?谁来说一下?
生:第一自然段写了搭石是什么?
师:搭石是什么?就是让我们认识了——
生:搭石。(师板书:识搭石(1))
生:第二自然段写了人们修搭石、换搭石。
师:他说修搭石、换搭石,你能换一个合适的词语吗?
生:摆搭石。
师:摆搭石,是谁?你能用课文中的语句来回答吗?
生:上了点年岁的人摆搭石。(师板书:摆搭石(2))生:第三自然段写的是人们走搭石。
师:什么人走搭石?用文中的词回答。
生:一行人走搭石。(师板书:走搭石一行人)
生:第四自然段写的是两个人走搭石和老人和一个人走搭石。
师:说清楚。
生:两个人走搭石,面对面的时候,还有一个是年轻人遇到老人走搭石的时候。
师:年轻人遇到老人,会怎么做?
生:年轻人会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师板书:走搭石两个人走搭石年轻人背老人)
师:同学们来看一下,同样在写走搭石,那几个自然段都在写走搭石?
生:三、四自然段。
师自然段都在写走搭石。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呢?
生:赞美搭石(师板书:赞搭石(5))
师:好,请同学们一起来看黑板。谁能看着板书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这篇课文先让我们认识了什么是搭石,然后再让我们知道了搭石如何摆,上了点年纪的人遇到了哪个地方如果不平,一定会摆好。然后是走搭石,让我们知道了一行人走搭石是什么样的情景,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是什么样的情景,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是什么样的情景,最后课文赞美了搭石。
三、深入读文,感受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
师:可见,像自然段数比较少的课文我们完全可以用串联自然段段意的方法帮助我们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什么是搭石?
谁能从文中找到恰当的句子来读一读?大胆举手,哪些句子告诉我们什么是搭石?
生: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师:老师听出这里有一个读音读得特别好,是什么?
生齐读:间(jiàn)隔。
师:“间”是个多音字,这个间还有另外一个音,谁知道?
生:jiān
师:组词?生:房间。
师:房间、中间,都可以。齐读这个词。
生:间隔。师:再读。
生:间隔。师:同学们,你们看一下课文中的插图,你们来看一下搭石,这些石头在乡下常见吗?
生:常见。师:也就是说它们很普通,也很——
生:平凡。师板书:平凡。
师:可是呀,如果家乡没有了搭石,人们怎样过小溪呢?谁能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生: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师:读得很流畅,同学们都来看,这里有一个词——
生:脱鞋绾裤。
师:什么是“绾”啊?
生:把裤子绾上去生:向上卷衣服。
师:把什么东西卷上去。那么人们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脱鞋绾裤呢?当人们出工的时候,需要——
生:脱鞋绾裤。
师:当人们收工的时候,需要——
生:脱鞋绾裤。
师:人们赶集的时候,需要——
生:脱鞋绾裤。
师:人们访友的时候,还需要——
生:脱鞋绾裤。
师:觉出什么来啦?
生:太麻烦了。
师:这还是在夏天,如果是在秋天或冬天呢?
生:溪水很冷,如果再脱鞋绾裤的话,可能会很冷。生:生病。
师:从这里可以看出,平凡的搭石对家乡的人们来说——
生:很重要。
师:它的重要性恰恰体现出它——
生:不平凡的一面。(师板书:不平凡。)
师:同学们,不仅如此,在作者眼中,搭石还构成了——
生:家乡的一道的风景。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句话。
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的风景。(师板书:家乡的一道的风景)
师:你觉得什么样的景色可以称之为“风景”?
生:非常迷人的景色。
生:迷人而且是天然的景色。
师:迷人、天然、非常美丽的景色。那么,搭石所构成的风景究竟美在哪儿呢?
请同学们一起来看自读提示:课文许多地方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画一画有关的句子,可以在书空里批注你的感受。
好,开始吧。
生默读、画句子、做批注。
师:好,很多同学都画完了,而且画得非常全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我们汇报的时候希望同学们能按照课文的先后顺序来读,谁找到了第一处?给大家读一读。
生: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读得不错,同学们,我们都来看一下这个句子,请同学们放开声音都来读一读,看看这幅画面它美在**?
生自读。师:谁来谈谈你的感受?你觉得这幅画面美在**?
生:我感受到老人害怕自己摔倒,而且他不光害怕自己摔倒,害怕别人摔倒,所以就在石头上踏几个来回才走。
师:如果你是那位老人,你心里可能在想什么?
生:我心里可能会想:呀,这块石头不平稳,要是别人来了摔倒怎么办呢?还是拿快石头弄上再走吧。
师:再换上再走一走吧,是不是?多么朴素的想法呀,同学们。可是这种想法有是多么的可贵。谁还想说一说你的感受?你还从哪些词语中体会了老人的这种心情?
生: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我从“无论怎样急着赶路”这一句。
师:哦,抓住了“无论、怎样”
生: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直接说哪个词语?
生:直到。师:谁来给他补充?
生:一定。(“无论、只要、一定、直到”变红)
师:同学们,我们都来读读这一部分,体会老人心灵的那种美。
生齐读。师:老人心里想的是谁啊?
生:他人。师:也就是说,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师板书:一心为他人着想)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黑板,就是老人摆搭石的这一个画面构成了家乡的——
生:一道风景。
师:让这平凡的搭石,变得——
生:不平凡。
师:那么,一行人走搭石,又是怎样的画面呢?谁找到了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生: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有没有同学帮助他纠正一个字音?
生:清波漾漾。
师:你再读一下这个词。生:清波漾漾。
师:非常好。同学们,我们一起看这里,这里出现了一个生词,读一读。
生:协调有序。
师:你是怎么理解的?课前都预习了,什么叫“协调有序”?
生:很整齐。很有规律。很一致。
师:很和谐。同学们,在这个地方说,动作协调有序。不妨我们来合作读一读,体会一下这种“协调有序”的动作。老师来领读,同学们来试着走一走搭石,可以吗?
生:可以。师:请这一组同学先来试试,你是前面的,你是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
生: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紧跟上去。
师:前面的——
生没有接上。
师:坏了,掉进溪水里去了。再来一遍。前面的——
生: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紧跟上去。
师:哪一组的同学,也来走一走搭石?师:前面的——
生: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紧跟上去。
师逐渐加快速度)
师:有没有人指挥他们走啊:
生:没有。师:这样的动作就叫做什么呀?
生齐:“协调有序”。
师:在这段文中,还有两个生词,读一读(大屏幕出示)
生:“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课前,老师查了词典,这个“绰”有三个意思,你帮我选一选,哪一个意思正确?
生:“绰”的意思选第三个“形容姿态柔美”
师:形容姿态柔美,很好。那什么是“人影绰绰”呢?连起来说一说?
生:在文中是指,这么多的人的影子非常的柔美、优美。
师:说的非常好,同学们“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究竟刻画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谁想大胆想象一下,大胆描述一番?
生:我在想,微风拂来,树叶慢慢的摇摆,很多人都走在搭石上,溪水演奏着美妙的**。走搭石的人的人影倒映在溪面上,很漂亮。
师:多美的一幅画面,同学们,你们想象到了吗。
生:想象到了。
师:咱们就结合这种想象,把这段文字换成一首诗,自己试着读一读。
生自读。师:谁想配着**来读一读?
生1:“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太美了,让我们都在读一读,进入着美妙的境界吧!“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读。
生配乐齐读。
师:老师都陶醉在这美妙的**中了,同学们看,一行人走搭石,给我构造了一幅怎样的美?
生:画一样的美。
师:像**、像画面,非常棒。很和谐,对不对?这是一种什么?和谐之美。
板书“和谐之美”)
师:同学们,一行人走搭石,又构成了家乡的一道?
生齐:风景。
师:让平凡的搭石变得?
生齐:不平凡起来。
师:还有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找一个同学来读一读,声音洪亮,谁来读?
生:“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师:在这幅画面中,你又体会到怎样的美?谁来说一说?
生:相互谦让的美。
师:搭石就是这样,又构成了一道?
师生:美丽的风景。
师:还有呢,年轻人背老人,谁又找到了相关的句子?
生:“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读得不错,一起来看这里,在这里,还有一个生字(大屏幕出示)读。
生:伏。师:那么,什么是“伏”
生:锅下腰。
师:锅下腰?换一个词?
生:弯下腰。
师:老师也查了词典,一起来看一看。这个伏,就是趴的意思,脸向下,体前曲。
大屏幕出示伏的演变过程。
师:同学们请看第一个字,这是伏的甲骨文,就像一个人弯着腰,非常形象,到了篆体的时候,又在人的旁边加了什么?
生:犬。师:
那么本意是什么?老师也查了词典就是过去的时候,猎人带着他的猎犬打猎,一起趴在草丛中等待猎物。那么,你从这个伏字,能体会到年轻人怎么样?
谁来做一做这个动作?
生做动作。师:那么,你从这个伏字,能体会到年轻人怎么样?
生:体会到年轻人非常的尊敬老人。
师:这是一种什么美?
生:尊老美。
师:人们把这看成什么呀?
生:理所当然的事。
师:过了小溪以后,年轻人需要老人向他道谢吗?
生:不需要。
师:因为这是?
生:理所当然的事。
师:大家想象一下,当这个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也曾经?
生:伏下身子,师生:背其他的老人走搭石。
师:当这个年轻人年老以后呢?
生:也会有另外的年轻人伏下身子,背着他走搭石。
师:因为这是?
生:理所当然的事。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还有什么事人们把它看做理所当然的事呢?“假如遇到谁,谁总会?”谁来大胆试一试。
生:假如遇上一些小孩走搭石,他们总会把小孩抱起来走过搭石,人们把这看做理所当然的事。
师:多么可贵的品质。
生:如果有游客来走搭石,乡里面的人总会让他们先走,人们把这看做理所当然的事。
师:说得多好!透过这一个又一个的“理所当然”这一代又一代的“理所当然”你体会到什么了?
生:他们都很尊敬同乡的人生:他们已经把这养成习惯了。
师:人们早就把这些美德当成什么了?
生:习惯。师:也就是说他们的这种和谐、谦让、尊老已经形成他们淳朴的民风了。家乡人都是这样做的。可是他们需要回报吗?
生:不需要。
师:因为这是他们的习惯。课文学到这里,我们发现,作者把那么平凡的搭石透过一个又一个的场景,让它变得。
生:不平凡。
师:家乡的人们本身也是很平凡的,但是透过一个有一个的行动看出他们。
生:不平凡。
师:所以,作者最后赞美了搭石,一起来读。
生:“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师:“任人走,任人踏”作者赞美了搭石什么样的品质?
生:无私奉献。
师:这就是一种什么样的美?
板书“无私奉献”
师:我想问问仅仅赞美搭石吗?也是在赞美谁?
生:家乡的人。
师:也在赞美家乡的乡亲们。你通过作者把平凡的事物,把它看得不平凡,你认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作者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四、读写结合,完成练笔。
师:说的多好。有一位名人说过“其实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在咱们的生活中,平凡的事物太多了,可是,如果你细心发现,他们身上都有不平凡的美。这节课的“小练笔”
生自读练笔要求。
师:生活中有哪些平凡的人、事、物,可是你发现了不平凡的美。
生:粉笔,它牺牲了自己,让我们学习了知识。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粉笔是不是很平凡,可是老师每写一个字,它就要短一些。多么不平凡的美。还有吗?
生:打扫大街的清洁工,他们每天要45点钟起来打扫,晚上很晚回家休息。
师:就是这样的小人物,他们身上也有不平凡的美?谁还想说一说?
生:像我们班长朱林子,她经常用自己的时间为我们服务。
师:平凡的朱林子身上也有不平凡的美。因为她总是为大家服务。
生: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生:我从一本书上,看到一个老师,每天都在办公室里批作业,他家里的孩子,他都没时间照顾。
师:老师无私得把自己奉献给了自己的学生,自己的孩子没有时间照顾。下面,同学们拿出稿纸,把你想写的想说的都写下来。
生自由写。生汇报:我们楼下看车处的一个老奶奶,有一天,下起了倾盆大雨,我从窗外向外看,那位老奶奶正吃力的往一辆辆车上盖着遮雨布,自己却被大雨淋得湿漉漉的。
师:说的多好,这位老奶奶就是一位非常平凡的人,可是却展现了不平凡的一面,同学们,没有写完的,可以课下写,我们下节课交流。下课!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21 《搭石》教学设计精编版
最新资料推荐。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21 搭石 教学设计。执教人 刘云。一 教学课题。本组课文围绕 人间真情 这一专题,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 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1《搭石》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1 搭石 精品教案。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 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一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1课《搭石》教学设计课题
2012年11月24日学校示范课教学设计。教材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1课。课题 搭石 第二课时。执教人 张海萍 执教班级 威宁县第三小学四 2 班。执教时间 2012年11月24日。教学目标 1.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运用抓住重点词句 边读边想象画面 创设情境 联系生活体验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