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搭石》教案

发布 2020-09-25 21:38:28 阅读 9948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搭石》精品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搭石》精品教案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师:看大屏幕:同学们请看,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故乡。

这里有重峦叠翠的山峰,郁郁葱葱的树林。但是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是这些,而是一块块躺在小溪中的普通搭石。这是为什么呢?

就让我们去跟随刘章爷爷的记忆,去寻找感受平凡而美丽的搭石之美。

2、板书课题:搭石。(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认识搭石。

谴责懒惰俗语俩人间隔猛涨协调有序。

师:哪位同学起来读第一行?大家注意听有没有读的不准的?大家仔细观察第二行,你有什么发现?(指名学生起来说,老师讲解)

好我们**车来读一读?

、师:自由阅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这两个问题、并在文中划出答案。

1)什么是搭石?(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样过小溪呢。

交流。1)、师:什么是搭石?谁用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2)、师: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样过小溪呢?谁也能用文中。

的句子来说一说。

生: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大屏幕出示:“挽”。“挽wǎn”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

(生:卷起来的意思。)那脱鞋绾裤呢?

(生:脱掉鞋子卷起裤子。)师:

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收工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脱鞋绾裤。

师:从这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我觉得总要脱鞋绾裤,家乡的人过小溪就很不方便。生:我认为会很辛苦。生:还会很麻烦。)…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如果是在炎热的夏天,可能还是一种享受,可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

三、风景切入,发现美、欣赏美。

师: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你们说的都不错,和作家刘章爷爷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的第。

二自然段有一句话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就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请同学们默读第。

二、三、四、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家乡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想那时一幅怎样的画面。(生静静的默读、圈画,2分多钟)

二)重点精读品味美。

师:咱们依顺序来交流、交流。

生:我找的是“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师点击课件出示“每当……的美感”这段话)

师:你找的真准确,老师发现有一个词语你读的很准确。(“一行人红)你再来读一遍这个词语吧。这是一个多音字?

师: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常叫我们排成很整齐的一队,叫作排成一——(生:hánɡ)这些在搭石上行走着的人叫——(生:行xínɡ人)(齐读两遍)

师:这儿还有几个词语,谁再读一遍?(“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变红)男生来读读。(男生读、女生读)

师: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生:我从“协调有序”体会到美。

师:这叫抓重点词语体会。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生1:就是很有顺序,配合得很好。

师:这是从字面上理解。注意:这个不是方法。

生2:就是“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

师:你联系下文理解了。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生1:抬起脚来)后面的——(生2:紧跟上去)(速度渐快,生3、生4、生5、生6与老师合作轮读)

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生齐:轻快的**)

师: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这边两组走前面,这边两组走后面。师:前面的——(生组1: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组2:紧跟上去)

速度渐快,引读三遍)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生摇头)对,其实又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生:协调有序)

师:用抓重点词语的方法,你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生:“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绰”变红是生字,课前大家查了字典吗?(生:查了)(出示“绰”在字典中的三种意思)“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师: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

师: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像画一样——请读读这两个词语。

师:你的朗读把我带到了画前,谁能把大家带进画里呢?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画面。

师:还有想读的同学,全班一齐读。(全班读,比较快,韵味不够)

师:水波在轻轻地荡漾呀,再读。(全班再读)如果学生读的好,可读一遍。

师: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课件中的语段变成诗的排列)谁来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配乐指名读。

师:(情境引读)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生齐读)

师:(情境引读)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生再次融情朗读)

师: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生:一道风景)

我们找到了搭石看得见的美,还有我们看不见的美,需要我们细心去发现、用心去感受。

二、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故乡的人美。

在静静地搭石上这时走来了一位老人。

*大屏暮幕出示*:)师齐:“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从这里你从老人身上体会到了什么?(老人的负责心灵美为他人)你是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到这种看不见的心灵美。(无论、只要、一定、直到、才,学生一边找老师一边讲)

读到这里我们感受到了老人家的心灵美。不由得让我们觉得刘章爷爷的故乡不仅景美,故乡的人---更美!所以作者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情感了?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学第四自然段,看看两个年轻人怎么过搭石的,找出重点词语,和小组谈谈你的体会?(3分钟)

师:谁来说一说?

师:他们招手示意,说明他么很谦让,所以这份美好的情感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伏”字,我们看到了年轻人的尊老。“理所当然”大家给他找个近义词?--应该。

师:如果你是年轻人帮老人背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生:不需要)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家乡的人都习以为常了,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师:

多好的年轻人,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生:不会)为什么?

(生: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我在想,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生齐: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因为——(生: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生:其他的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因为——(生: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我们感受到这里多么美好的民风啊!如果时间紧张,可以简处理,这一部分可以不要。

师:透过“伏”“理所当然”我们感受到了家乡人民的尊老无私奉献,所以作者说搭石精美人更美---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带着这种情感读读这两句。

三、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作者的一份乡情。(1)、齐读。

2)、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的躺在溪水中,任人走任人踏,却无怨无悔,总是默默的静静的。

师:从这一段中你体会到了搭石的什么精神?(搭石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精神)

3)、作者仅仅是在赞美故乡的搭石吗?(作者同时还赞扬了乡亲们的美好心灵,表达了作者的一份乡情。)

4)、我们感受到了搭石的美,更重要的是通过搭石感受到了乡亲们的默默奉献的心灵美,在这里作者采用了一种“借物喻人”的写法,借搭石去表达对家乡人们的赞美,同学们也要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争取写出和搭石一样美的文章。

四、拓展提高。

生活不缺乏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学过了搭石这一课,你是不是也能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呢,拿出笔来写一写吧。

板书设计:搭石。

搭石,家乡的一道风景!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21 《搭石》教学设计精编版

最新资料推荐。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21 搭石 教学设计。执教人 刘云。一 教学课题。本组课文围绕 人间真情 这一专题,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 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1《搭石》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1 搭石 精品教案。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 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一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1课《搭石》教学设计课题

2012年11月24日学校示范课教学设计。教材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1课。课题 搭石 第二课时。执教人 张海萍 执教班级 威宁县第三小学四 2 班。执教时间 2012年11月24日。教学目标 1.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运用抓住重点词句 边读边想象画面 创设情境 联系生活体验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