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发布 2023-01-29 14:42:28 阅读 8979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声物体和不发声物体的状态

2)能借助物体来设计观察物体的振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倾听,体会**声音的乐趣。

2)培养细致观察、积极探索的学习科学的习惯和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实验、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三、教学准备:

演示材料:**素材、鼓、试管、尺子、纸张、橡皮筋、音叉。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感受声音。

1、动物声音歌曲导入,谈话: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学生汇报。提问:你能记住哪些动物的声音?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为新课做铺垫。)

2、小组合作, 纸张发声。

谈话:请试用不同的方法让这只纸张发出声音。

学生实验,交流方法。

3、小结。我们周围充满了各种声音,有自然的,有人为的。它们为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

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

二)、**声音的产生。

提问:为什么使用不同的方法都能使物体发出声音?

物体之间产生振动)

学生交流。设计意图:假设。科学研究都是从先假设到实验到结论的过程。)

三)、设计实验、制造声音,观察现象,猜想原因。

1、请你按要求使它们发出声音,完成记录表。

1)橡皮筋。

同学合作,一人拉长橡皮筋,另一人用手指拨动橡皮筋。

2)尺子。一只手在桌子边缘按住尺子的一小部分,另一只手向下按住尺子的另一端,松开。

3)音叉。一只手按住音叉盒,另一只手用小锤敲击音叉,用带线的小球靠近音叉顶部。

4)教师演示实验——鼓。

将小碎片纸撒在鼓面上,轻轻敲击鼓面。

学生实验,完成记录表一。

学生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利用不同的材料去找共同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问:经过这几个活动,你有什么发现?

2、明确物体的振动的定义。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的运动,科学上叫做振动。

设计意图:对于四年级的同学,定义不是很强调,关键是让他们能够找出问题的根本。)

3、反证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谈话:既然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停止物体的振动,声音就应该消失,是不是这样呢?用实验证明。

教师演示实验,敲击音钹,然后一学生迅速按住钹面。

学生做喉咙发声的实验。

学生实验、完成记录表二。

学生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时间原因只能做演示实验,但效果明显。反证声音的产生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四)归纳结论。

以上实验现象可以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出声音。

设计意图:教师启发学生想办法让振动发声现象显性化,鼓励学生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充分表达、交流实验方案与实验结果,体现了个性的张扬和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五)、应用:应用所学,升华认知,感受快乐。

1、教师击锣、锣声发出的声音很长,怎样去做才能使锣声立即停止呢?(用手摸锣面或用其他物体的接触锣面。)

2、。 找寻人体发声部位。

集体说话:我爱科学。边说边用手摸一摸自己身体哪个部位在振动。

3、欣赏歌曲(幸福拍手歌):让我们随着优美的歌声,用心体会振动发声带给我们的快乐。

设计意图:联系现实生活,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并能使学生有用所学知识去改变生活的意识。)

五、板书设计: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由物体振动。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

最新资料推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 1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观察发声物体的实验 2 能通过对不同的发声物体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2 能将观察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能对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概括,得出结论 3 能在教师指导下,按教材中 的提示,小组合作制作小乐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

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

优选教育资源共赢共享共进。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材分析 本课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 使物体发出声音。声音到底是怎么发出来的,可能是学生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活动时可首先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使这个物体发出声音,再...

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说课稿

科学四年级上册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说课稿。科学四年级上册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说课稿。科学课倡导以科学实验为中心,在 活动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体验科学的奥秘,尝试科学 的乐趣,认识科学 的真谛。这节课根据三维教学目标,制定了本节课三个教学要求 1 能够在 活动中,感受并认识声音有音量 音调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