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教案鸡免同笼

发布 2023-01-04 12:04:28 阅读 4380

下面是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推荐的鸡免同笼,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鸡免同笼。备课时间:第九周上课时间:第十三周。

第4 课时鸡兔同笼。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掌握运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运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丰富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2.通过鸡兔同笼,把同学们带入古代的数学问题情景,学生体会到数学中的趣进一步强调课堂与生活的联系,突出显示数学教学的实际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通过对祖国文明史的了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中华崛起而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根据等量关系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

教学难点。1.读懂古算题;

2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多**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引入课题(15分钟,小组讨论与全班交流交叉进行,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题意)

内容1:例1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提问:(1)上有三十五头的意思是什么?下有九十四足呢?

2) 你能解决这个有趣的问题吗?

说明:多**展示鸡兔同笼问题后,说明该问题是古代著名的难题,以此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好奇心;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先思考,后讨论,然后找学生说出他的解题思路,写出解题过程,让学生讨论对不对,有没有不同的思路和观点;最后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老师用多**课件,给出正确的答案。)

1.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解:设有鸡x只,则有兔(35-x)只,得。

所以有鸡23只 ,兔12只。

小结:一元一次方程解法优点: 思维便捷些。

一元一次方程解法不足:计算较复杂。

2.用二元一次方程求解:

解:设有鸡x只,兔y只,则。

x+y=35, ①

2x+4y=94. ②

2,得 2x+2y=70 ,

-③,得 2y=24,y=12,把 y=12 代入①,得x=23.

所以有鸡23只,兔12只。

小结: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答优点:思维快速简单。

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答不足:计算复杂些。

内容2:随堂练习1

列方程解古算题:今有牛。

五、羊二, 值金十两;有牛。

二、羊五,值金八两。牛、羊各值金几何?

在引例及例题的基础上,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此题可由学生独立完成。当然由于本题是古文,可以先找学生说出题目的大意:5头牛、2只羊共价值10两金,2头牛、5只羊共价值8两金,每头牛、每只羊各价值多少金?

在题的结果上强调只要分数表示即可;要学生板书整个解题过程。)

解:设每头牛值金 x 两,设每只羊值金 y 两,则有方程:

5x+2y=10 ,

2x+5y=8. ②

2,得 10x+4y=20 ,

5, 得 10x+25y=40 ,

-③,得 21y=20,解得 y= ,把 y= 代入②得:x= .

所以,每头牛值金两,设每只羊值金两。

第二环节: 典型例题(20分钟,教师引导分析,演示解题过程,并总结步骤)

内容1: 例1 以绳测井,若将绳三折测之,绳多五尺;若将绳四折测之,绳多一尺。绳长、井深各几何?

提问:1.将绳三折测之,绳多五尺,什么意思?

2.若将绳四折测之, 绳多一尺,又是什么意思?可以让学生演示。

此时课堂讨论可能很热烈,要注意引导,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显示完整的解题过程。)

解:设绳长x尺,井深y尺,则。

y=5 ,

y=1. ②联立①,②

-②,得 - 4,4,x=48,将 x=48 代入①,得 y=11.

答:绳长48尺,井深11尺。

内容2:小结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步骤。

根据上面几例,总结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步骤:

1) 审清题意,设未知数;

2) 弄清各个量之间的关系,找出等量关系;

3) 列出方程,联立方程,得二元一次方程组;

4)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5) 作答。

并指出: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内容3:随堂练习2

古有一捕快,一天晚上他在野外的一个茅屋里,听到外边来了一群人,在分赃,在吵闹,他隐隐约约地听到几个声音,下面有这一古诗为证:

隔壁听到人分银,不知人数不知银。

只知每人五两多六两,每人六两少五两,问你多少人数多少银?

第三环节 :感悟和收获(5 分钟,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内容:1. 通过前面几个题,你对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掌握的怎样?

2. 这里面应该注意的是什么?关键是什么?

3.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不能解决求两个量的问题?(可以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的。

4. 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说明:通过以上四个问题,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可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及疑问。

第四环节:布置作业。

习题7.4a组(优等生) 1,2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b组(中等生)1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c组(后三分之一生)1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八年级数学教案

课题 用扇形图描述数据。开课时间 2005.10.19 地点 陈店中学多 教室。开课班级 初二 9 班 主讲 陈秋松。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际问题进一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的含义和特点,学会制作扇形统计图 2 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3 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并...

八年级数学教案

19 2.1矩形 1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2.1矩形 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矩形的有关概念,理解并掌握矩形的有关性质 过程与方法 经过探索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的过程,发展学生合情推理意识 掌握几何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严谨的推理能力,和严密的思维意识 审美观 ...

八年级数学教案

15.2.1平方差公式。一 内容及分析。1 内容 课本p151 p153内容平方差公式。2 分析 本节课是继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内容的一种升华,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是由多项式乘多项式而得到的,同时又为下一节课打下了基础,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探索与归纳能力,体会到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