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及结论。
一)试题情况。
1试题的长度。
全部试题共24个,卷面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题型与分值。
题型。单选题。
1~2项选择题。
填空与简答题。
实验题。计算题。
数量。10个。个。4个。
3个。2个。
分值。20分。
10分。29分。
32分。9分。
3试题特点。
本次考试大部分题目难度适中,知识的覆盖面比较全,基础性较强。同时还有一部分题目灵活多变,在常见题型的基础上进行变式,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主要考虑与中考题难度增大的趋势接轨,让教师和学生对今后复习的难度尺度有了较清晰的认识。整套试题充分体现了化学的基础性、开放性、应用性与**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对化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注意在具体情景中考查学生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例如等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常见气体用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典型计算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识,知识的覆盖面广。同时,考查形式灵活多样,例如第13题利用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与质量比结合求化学方程式,形式新颖,第19题第二问以“阿斯巴甜是否属于糖类”作为问题,间接考查学生对糖类组成的认识,让学生利用自己对糖类的认识解决问题,避免了死记硬背、机械记忆概念和原理的现象。
4各题得分统计及错误分析(以初三四班为例分析)
选择题答题情况及错误分析表。
题号。主要错误分析。
或d检查装置气密性原理理解不到位。
a或b对实验原理分析不到位,控制变量法理解不到位。
a、d后20名学生不会判断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各物质的质量比。
认为用带火星的木条也可以区分空气和氮气,但未考虑实验现象要明显的问题。
少选(得分率8%)
未掌握该题目的正确解题方法,不会求物质质量变化之比。
多选a题目较难,平时练习少,学生不会解题方法;未讲过常温常压与“一定条件”的关系。
少选d,多选a、
1、老师未讲过可燃物的颗粒大小会影响其着火点,学生误认为着火点就是固定不变的;
2、对“自燃”不熟悉,导致看不懂题目;
3、误认为红色氧化物是四氧化三铁。
错选a、、d
后20名学生上课听不懂,未掌握该类题的解题方法。
非选择题得分情况及主要错误分析。
题号。满分。
实得分。错误分析。三。
1、误认为p2和p10不是空气污染物。
2、对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级别关系不理解,弄反。
3、乙醇燃烧化学方程式不会配平。
4、学生不会分析“化学链燃烧原理示意图”,看不懂题,答案五花八。
1、“碳、氧”循环平时习题练习少,学生少选;
2、对化石燃料的元素组成死记硬背,不理解,考试时忘记了。
3、后20名学生不会写光合作用化学方程式,不会理解性记忆。
1、选择对照实验,只选了一个,答题技巧问题。
2、学生未想到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后要先擦干再加热,认为先预热,未考虑题干信息;
3、不会分析实验装置改进原因,平时练习相关题型较少;将试管放入水中后现象,不知从哪个角度作答,主要因为对实验原理不理解,未将其与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练习起。
1、没有掌握氧化物概念,少写。
2、少选b,对反应理解不透彻。
3、该类型题平时练习少,讲解少,讲解时绝大多数学生没听懂,没有再讲解练习,导致做出的人非常少。四。
1、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不会写,这要集中在后二十名学生。
2、(3)中学生知识点会,但是未能将其与燃烧联系在一起,导致不会作答,根本原因在于老师课上讲解时没有将知识点融汇贯通,不够灵活。
3)中题目要求用所给数值列代数式表示,很多同学没看清楚要求,写的20%;还有同学计算式列错,将14l当做氧气体积;还有同学将代数式化简成分数形式。主要因为平时练习都是直接求氧气体积或者含量,直接出结果,没有练习过用数值列式表示,未讲过答题方法。
1、“植物油作用”以及“收集二氧化碳体积”有一少半学生没分析出,一方面因为平时未练习过该类型题,学生不知如何分析;另一方面体现出学生分析能力有限。
2、(4)中很多学生将控制速率的方法选反,或者重复选,说明很多学生看不懂题目要求,未理解题意。此外,很多学生不知道乙炔气焊原理,这是由于老师未进行该块知识的复习,未将其与反应速率联系到一起。也有些同学忘记了不能用浓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导致错选。
3、()中很多同学误选“小于”,主要因为没有认真审题,看不懂题意,误将试管上方气体体积多少作为判断气体溶解性的依据。
2)学生没有准确掌握求各元素的质量比的方法,或者计算出错,这要集中在1名往后学生。
1、(1)中很多同学将反应后液体和固体总质量当成了固体质量,误写02g
2、误选的同学较多,主要由于课上老师从未提及过该方面知识。
3、计算题错误之处很多,方程式系数错导致后面全错;或者只写出方程式没有得及写过程就到点了;或者最后一步计算错,太粗心。
二)成绩统计分析。
两率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平均分。
从学校内部比较,31班与34班在优秀率、及格率和平均分上差别不大,比32班和33班稍好些。从全区比较,成绩很不理想,是倒数第一,并且分差较大,为6分左右。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学生层面。
1答卷情况分析。
1)重视基础知识训练,但落实不到位,应用能力有待提高。从答题情况看,基础知识方面的试题除学困生多数同学掌握较好,而提高能力方面的试题失分较多,且漏选较多,如17题和23题。原因是只重视简单知识的反复强化,死记硬背,对原理和本质理解不透彻,似懂非懂,忽视了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的培养。
2)重视典型习题训练但忽视实验**过程。典型题型答题情况较好,例如题等,说明平时练习注重基础知识强化,抓住了重难点。但实验题丢分较多,说明学生对科学**过程不理解,不会分析,缺少相应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3)计算题解题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中下游学生,涉及到相对原子质量和天平、量筒等的计算题,就不知如何下手,思路混乱,不理解。
2学习习惯分析。
1)课前缺少预习,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
2)课后着急完成当天作业,不留出时间复习,导致遗忘过快;
3)学习过程缺少及时的整理和归纳,知识散乱不成体系,不能抓住重点、难点,对于不会的知识点也不主动问老师或同学,导致错题反复错;
4)课堂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参与积极性不高,不能及时跟着教师的步伐,对问题缺少深入思考。
二)教师层面。
1、备课不充分。
与去年相比,今年我在备课方面有所进步,但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对整个初中化学知识缺少系统性认识,不够熟练,理解不深刻,应用不灵活;重点不突出,强调不到位,难点讲解不透彻;不了解学情,对学生的掌握程度缺少清晰的认识。
2、课堂效率低。
本学期,我的课堂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依旧暴露出许多问题。例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课堂上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自主、合作、**式学习,欠缺学生的情感体验;课堂组织能力较差,组织学生讨论,有些学生不认真乘机说闲话;授课过程中缺少与学生互动,缺少眼神交流;只重视简单知识的反复强化,死记硬背,对原理和本质强调不透彻,忽视了对学生灵活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
3、挖掘问题背后的问题。
个别学生不做作业、抄作业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事,可如果一个0人的班级中,有十四位同学抄作业,这意味着什么呢?就在这个学期,我带的班级出现了这种状况,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经过调查沟通发现这是事实。我感到非常生气与难过,一段时间后理智告诉我,这肯定是有原因的。
于是我积极联合班主任与学生沟通,并与部分家长沟通,最后发现问题远远不止抄作业这么简单。一部分同学抄作业是由于这块知识没听明白,似懂非懂,这就说明我讲解的不透彻或者没有及时关注到这部分学生;还有部分同学有抄作业的坏习惯,有的甚至每科作业都抄,抄作业时间长达一个多月,大多数家长从不知情。这件事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事出必有因,要解决问题就要找到问题的根,对症下药效果才最佳。
4、欠缺对学生的关注。
学生是我们教学工作的中心,关注学生是我们展开一切教学工作的前提。然而,我做到了吗?当课堂上看到一位同学露出似懂非懂的表情,明显跟不上时,我课下有关心的问一句“你听懂了吗?
当一位同学在某次考试中取得进步想和你分享她的喜悦时,我由衷的夸赞她了吗?当看到成绩单上某位同学化学成绩较差时,我有找他沟通帮助他吗?当某一道题学生总是做错时,我有问过他们是怎么想的吗?
仔细回想这半年,有些事未做,有些事做了,但做的不到位。
三、改进措施。
1、努力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八年级数学学科质量分析
密山市第三中学2014 2015年度八年级数学质量分析。成绩分析 初三学年参加考试有330人,0 35分123人占37.1 36 71分70人占21.1 72 95分68人占21 96 120分69人占21 最高分120,最低分0 平均分55.9,优秀率21 及格率42 低分率37.1 试题一共28...
八年级数学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2006 2007学年第二学期。一 基本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各学校平均分呈合理的正态分布,各学校平均分主要集中在区平均分附近。成绩较好的学校有龙城初中 实验学校 光祖中学。但各学校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最高与最低相差33分之多,值得有关学校深思。二 试卷的主要特点。1 知识覆盖面广,难易适中 从知...
八年级化学质量分析
3.突出了能力立意,全面考查了能力。试题以知识为载体对学生的阅读理解知识迁移 逻辑推理 综合分析 实验 能力等进行重点考查,如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本试卷在20.21小题中均有考查,这充分反映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4.重视化学与生活 社会联系 强化了化学应用意识。如试题中的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