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勾股定理(二)
一、教学目标。
1.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的简单计算。
2.难点: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例1(补充)使学生熟悉定理的使用,刚开始使用定理,让学生画好图形,并标好图形,理清边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确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边都可以求出第三边。并学会利用不同的条件转化为已知两边求第三边。
例2(补充)让学生注意所给条件的不确定性,知道考虑问题要全面,体会分类讨论思想。
例3(补充)勾股定理的使用范围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因此注意要创造直角三角形,作高是常用的创造直角三角形的辅助线做法。让学生把前面学过的知识和新知识综合运用,提高综合能力。
四、课堂引入。
复习勾股定理的文字叙述;勾股定理的符号语言及变形。学习勾股定理重在应用。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补充)在rt△abc,∠c=90°
已知a=b=5,求c。
已知a=1,c=2, 求b。
已知c=17,b=8, 求a。
已知a:b=1:2,c=5, 求a。
已知b=15,∠a=30°,求a,c。
分析:刚开始使用定理,让学生画好图形,并标好图形,理清边之间的关系。⑴已知两直角边,求斜边直接用勾股定理。
⑵⑶已知斜边和一直角边,求另一直角边,用勾股定理的便形式。⑷⑸已知一边和两边比,求未知边。通过前三题让学生明确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边都可以求出第三边。
后两题让学生明确已知一边和两边关系,也可以求出未知边,学会见比设参的数学方法,体会由角转化为边的关系的转化思想。
例2(补充)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12,求第三边。
分析:已知两边中较大边12可能是直角边,也可能是斜边,因此应分两种情况分别进形计算。让学生知道考虑问题要全面,体会分类讨论思想。
例3(补充)已知:如图,等边△abc的边长是6cm。
求等边△abc的高。
求s△abc。
分析:勾股定理的使用范围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因此注意要。
创造直角三角形,作高是常用的创造直角三角形的辅助线做。
法。欲求高cd,可将其置身于rt△adc或rt△bdc中,但只有一边已知,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可求ad=cd=ab=3cm,则此题可解。
六、课堂练习。
1.填空题。
在rt△abc,∠c=90°,a=8,b=15,则c= 。
在rt△abc,∠b=90°,a=3,b=4,则c= 。
在rt△abc,∠c=90°,c=10,a:b=3:4,则a= ,b= 。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则它的三边长分别为。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5cm,,则第三边长为。
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cm,则它的高为 ,面积为。
2.已知:如图,在△abc中,∠c=60°,ab=,ac=4,ad是bc边上的高,求bc的长。
3.已知等腰三角形腰长是10,底边长是16,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七、课后练习。
1.填空题。
在rt△abc,∠c=90°,如果a=7,c=25,则b= 。
如果∠a=30°,a=4,则b= 。
如果∠a=45°,a=3,则c= 。
如果c=10,a-b=2,则b= 。
如果a、b、c是连续整数,则a+b+c
如果b=8,a:c=3:5,则c
2.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ad⊥dc,
ab⊥ac,∠b=60°,cd=1cm,求bc的长。
课堂练习。1.17; ;6,8; 6,8,10; 4或; ,
课后练习。
课题181勾股定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课题 18 1勾股定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莆田擢英中学朱庆云。教学任务。教学准备。教学流程安排。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设计说明。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以及人教版教材的特点,课堂教学要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为他们提供现实 有趣 富有挑战的学习素材,展现教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为了取得理想效果,本...
181勾股定理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下3套 勾股定理教案
勾股定理 2 第二课时。一 引入。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勾股定理的验证方法。二 动手操作,合作 1 利用五巧板拼 青朱出入图 教师利用课件介绍 青朱出入图 的历史 你能利用 青朱出入图 验证勾股定理吗?给学生提供充分实践 探索和交流的时间,鼓励他们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2 教师...
人教版八年级勾股定理
18.1勾股定理 一 学习目标 1 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2 能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进行 知二求一 的计算。学习过程 一 板书题目。一 讲述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学习勾股定理 一 板书课题 二 出示目标。一 过渡语 要达到什么目标呢?二 屏幕显示。学习目标。三 自学指导。一 过渡语 怎样才能当堂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