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6 10导学案

发布 2022-12-21 08:40:28 阅读 2598

阿长与《山海经》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2.理解本文围绕人物特点合理安排材料的特点。

3. 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学习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学习难点: 理解本文围绕人物特点合理安排材料的特点。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一)知识储备。

山海经》则是我国古代的地理著作,书中保留了一些流传广泛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

鲁迅,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

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小引、狗猫鼠、阿长和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以记人为主者有三,即《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范爱农》。《藤野先生》记师恩,《范爱农》记友情,《阿长与〈山海经〉》则记作者儿时的保姆。

(二)自学指导。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着重于读之中了解记叙的事,从而理解人物的性格和作者的情感。

三)预习检测。

1.字词积累。

骇( )掳( )悚( )霹雳孤孀( )

絮说:震悚:

诘问:2.整体感知。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那些事情,重点写了什么。作者对阿长什么的态度有何变化(勾出关键词)。

二.合作**。

**点1:人物形象分析。

1、一部《朝花夕拾》,作者对自己的母亲都没有任何文字记载,惟独对阿长记忆犹新,那个阿长究竟是什么人?请读课文段文字。

2、阿长是不是她的真名?一个人名字都无人知道说明了什么?这个人有什么特点呢?读课文3到5段。

3、我对她的态度可以用文中的哪两个词语来形容?从中看出她什么性格?

**点2:作者感情分析。

读课文5-18段,写了那些事?我对她的态度又有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点3:理解本文围绕人物特点合理安排材料的特点。

读19到29段,这几段文字记叙了什么事情?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回事时,我是怎么想的?表明我的什么心理?

2.当阿长将《山海经》交给我时,我有什么反应?表现我什么心理?

3.我这时对她态度又有什么变化?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什么人?

三.达标测评。

1.为什么不写阿长买书的过程,反倒此前此后写了很多?

2.任选其一:想像阿长如何千辛万苦地买《山海经》的经过,用文字描述出那时那景(注意一个细节:阿长连书名也记不清);

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的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些什么?请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展开想像,赋予人物新的时代特色,代长妈妈与鲁迅对话。

7.背影。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2.学习本文记叙事实,不加任何修饰渲染的朴实自然的语言。

3.体会本文表现的民族传统美德,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

学习重点:1、理解“背影”在全文中的作用。

2、感悟父亲的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思念之情。

学习难点:作者抓住特定情境展开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独特的表现角度。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一)题目解读。

“背影”上面能表现如山父爱,这是作者独出心裁之处,也是情之所至的神来之笔,只要你留心,父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以成为感人至深、脍炙人口的传世经典。

二)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自称“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等,是其代表佳作,长期被选作大中学校的教材,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三)相关资料。

2024年,朱自清自述:“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

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

四)预习检测

.看拼音写汉字,给加点汉字注音。

狼jchóu躇蹒跚___

琐屑颓唐diàn___记。

.根据意思写词语。

细小而繁多的事。

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一句中,“聪明”的意思是什么?你还能举出几个类似用法的词语吗?

找出文中父亲对我好的地方,说说你的感受。

二.合作**。

**点一了解写背影的背景。

1.读1——5段,文中用了哪些词来描绘家庭和父亲的困厄。(语言、神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点二理解“背影”在全文中的作用。

仔细阅读全文,找出四次写背影的地方。

1.复述父亲买橘子的过程。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

2.父亲离去时的背影,是怎样写的?有什么作用?

3.课文结尾写作者读父亲的信,又见父亲的背影,却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见的,这是什么原因。

三。达标测评

1.我们常常为母亲深情细腻的爱而感动,但常常对父亲如山之爱体会不深。读了此文,请仿照下面例句的结构形式和内容,在横线上仿写句子,谈谈你对父爱的理解。

例句:父爱如虹,闪耀美丽的光辉;父爱如歌,唱出心中的真情;父爱如雨,滋润干涸的心灵。

我的仿写。2.读了本文和《背影》,一定触发你对父亲的感情吧,写写你父亲在某一特定场景中的外貌或一连串的动作,左右。

3.下列诗句哪一句可体现父母爱子之情?有些诗句是你没有学过的,你可以猜一猜。(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读完背影,做完以上题目,你一定想对父母说些什么,请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并把它说给父母听,爱要说出口。

8 台阶。学习目标 1.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能够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

3.全力以赴,阳光展示,学会关心父母,仔细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学习重点 1.梳理**故事情节,理清文章脉络。

2.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把握父亲艰苦创业“有志气”的性格特点。

学习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深刻意蕴。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一)作者简介。

李森祥(1956一 )衢州人。2024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2024年调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

2024年《烟雨楼》杂志发表**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近年来发表**颇多。

李森祥的**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小学老师》被《**月报》等选载,获2024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

二)预习检测。

1、给下面字注音并解释重点词语。

凹凼烦躁涎水门槛啃( )

黏( )性蹿撬磕揩。

茬( )筹( )划晌( )午

尴尬。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

2.复述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本文围绕记叙了父亲为。

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了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况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表达作者对父亲的赞美。

二.合作**

**点一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

1.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2.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3.“新台阶砌好了”,为什么父亲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了”?

**点二深入理解“父亲”形象。

1.找出最让你感动的描写父亲的语句,有感情的谈一谈,说说使你感动的原因。塑造了父亲怎样的形象?(体现父亲的什么特点)

2.比较一下,《台阶》与《背影》在命题立意上有何不同。

3.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可借鉴之处?

三.达标测评。

完成同步解析与测评p19

9 老王。学习目标 1、能够熟读关于老王外貌、动作描写的段落,准确理解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

2、合作**,学习选取典型的日常小事来表现人物的写法,提高人物描写能力。

3、激情展示,阳光参与,激发爱心。

学习重点学会用具体的事件来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能够准确理解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

导学案八年级上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学案。使用时间 2015 9 18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与行为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师寄语 科学上伟大的发现,都需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学习目标。一 知识目标。1.说出菌落的定义 特点及培养过程。2.对比认识细菌...

八年级上导学案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位置和疆域。班级小组姓名 方法指导 1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问题提示,认真预习,仔细研读教科书,回答导学案中的问题。2 全体同学要主动参与,亲身实践,自觉完成导学案。小组长要督促 检查,确保每位同学及时 认真地预习。3 将预习中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出。课堂上积极思考,大胆质...

八年级上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英语导学学案累计课时 unit 1 topic 2 secton d 学习目标 1.预习本课单词和词组。2.学习复合形容词做定语的用法。3.学习表示请求和意愿的句型。自学指导 1.朗读1a对话,翻译对话内容 2.独立完成1b.自学检测。在课本中找出下列短语划在书上并翻译。1.一个十五岁的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