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桥之美》学案新人教版

发布 2022-12-15 19:21:28 阅读 6684

12 桥之美。

学习设计第1课时。

一、课前热身:

请收集有关“吴冠中”的名言、诗句和故事:

作者简介:吴冠中(2024年—2024年),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2024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2024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2024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2024年秋回国,先后任教于**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

2024年6月25日23时57分,吴冠中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1岁。他擅长表现江南水乡景色,画面充满诗意,并且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

二、认定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2.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3.学习从某一个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三、夯实基础:

初读(预习)课文,扫清障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和谐点缀煞( )它风景孕( )育。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

2)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

3)停止脚步。——

4)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四、整体感知:

1.**录音,听名家泛读,感受语言之美,并给发音不准的生字词注上拼音。

2.仿读课文,理出课文结构。(标注在课本上)

第2课时。一、研读文本(新课导入略):问题**:

1.在作者眼里桥美在何处?

2.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各自美在何处?

3.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来欣赏一副画?

4.美句欣赏: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5.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

2)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

3)极目一片庄稼地,有些单调,小径尽头忽然出现一座小桥,桥下小河里映着桥的倒影,倒影又往往被浮萍、杂草刺破。

4)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

5)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6.比较本文和《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

二、把握主旨:

这篇课文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美术工作者以独到的视角,引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去看我们此前虽感觉到美好而说不出好在何处的景物,这些景物在此时焕发出新的灵性与生命力。

三、拓展延伸:

1.文人笔下的桥:说说文学作品中描写“桥”的诗词名句。

2.小练笔:去发现一下,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桥”,请将自己的感悟写出来。

教学反思:参***。

学习设计第1课时。

一、课前热身:示例:吴冠中名言:

1.艺术发自心灵与灵感,心灵与灵感无处买卖,艺术家本无职业。

2.笔墨等于零:脱离了画面,单独的线条、颜色都是零。笔墨不是程式化的东西。

3.我有两个观众,一是西方的大师,二是中国老百姓。二者之间差距太大了,如何适应?是人情的关联。

二、认定目标:略。

三、夯实基础:

第2课时。一、研读文本(新课导入略):问题**:

1.在作者眼里桥美在何处?

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源于桥在不同环境下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2.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各自美在何处?

举了四个例子:

乌镇石桥。江南石桥。

水天长桥。风雨廊桥。

疏朗开阔神清气爽变化之美。

刚柔相济和谐统一对比之美。

打破单调赋有生命和谐之美。

险峰急流安闲自在映衬之美。

这句话的意思是,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韵律,这吸引着画家总是追寻着桥的身影。

5.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二、把握主旨:略。

三、拓展延伸:

1.文人笔下的桥:说说文学作品中描写“桥”的诗词名句。

示例:天净沙秋思寄扬州韩绰判官。

马致远杜牧

枯藤老树昏鸦青山隐隐水迢迢,小桥流水人家秋尽江南草未凋。

古道西风瘦马二十四桥明月夜,夕阳西下玉人何处教**?

断肠人在天涯。

红军不怕远征难轻轻的我走了,万水千山只等闲正如我轻轻的来;

五岭逶迤腾细浪我轻轻的招手,乌蒙磅礴走泥丸作别西天的云彩。

金沙水拍云崖难,大渡桥横铁索寒那河畔的金柳,更喜岷山千里雪是夕阳中的新娘;

三军过后尽开颜波光里的艳影,——***《七律。长征在我的心头荡漾。 …

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吴冠中。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法]罗丹。

2.略。

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桥之美》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2019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 桥之美 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感受作者形象生动的语言。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 导入 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说明性的小品文 桥之美 拿...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桥之美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12 桥之美。基础导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纤细 驻足险峻 孕育 颐和园 煞风景 1 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 xi t ng 谱出形与色的乐曲。2 方 圆之间相处 h xi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与美感的规律相拍合。3 小桥流水人家 固然具 sh j ng 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桥之美教案1新人教版

12桥之美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2.体会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对事物总的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教学难点 对本文生动优美语言的体会。教学课时 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利用多 让学生先看几张关于桥的 以增加学生对桥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