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之美》的作者是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这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美学小品文,阐述了作者对“桥之美”的认识和看法,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首先,在布局谋篇上新颖独到,文章用画家的眼光来写桥之美,画家眼中的桥有什么特殊的美感呢?概括地说:是桥在不同环境中起着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即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为了让我们理解和接受这个观点,文章从大家熟知的“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诗入手,先摆出一个看法:“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接着以粗线条勾勒,大块涂抹的方式迅速将小桥、流水、人家提炼成构成图所需要的块、线、面、并把它们搭配组合起来,构成画面,强调了桥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然后又大而言之,指出桥在江南水乡和威尼斯同样在构成当地特色美景上不可或缺,这段文字为我们开辟了一个视角:
可以完全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桥,同时为下文展开描述预设了心理准备。
接着作者举了四个例子,桥在外观、材料与所处位置上各不相同,而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第一个例子是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第二个例子是写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
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与弱,轻与重之分,有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 (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差距如此之大而仍能和谐统一,可能就在于桥有着经过精心设计的轮廓吧!第三个例子是写长桥之美。长桥一般建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同时,如前所说,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似乎也具有了生命。第四个例子写的是形式比较独特的桥──风雨桥。作者没有明言桥所起的作用,不过,我们不妨做一些揣测,如从作者说风雨桥上的廊和亭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再结合我们欣赏国画的经验,可以想象得到,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
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这四个例子,桥或为主体,或为陪衬,或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都与周围景物成为和谐的一体,共同构成入画的景致。
其次,本文短小精悍,生动活泼,语言极富哲理性,作者起笔轻松,如话家常,“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自然而然地引出画家见到的桥是最多的这个话题,在简略谈桥之结构与形式美后,却轻轻避开众人的议论话题,转向本文要表达的主题上来:“不过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作者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的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引领我们用 “另一种眼光”去看美好的景物,而文中所揭示的一些美学原则,如讲究对比、变化、和谐等,不光适用于发现欣赏品味“桥之美”,还可以作为通用的原则来进行一些审美活动,提高我们的艺术欣赏水平。
再次,本文语言优美,富有情味。比如:“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用“密不透风”形容小河两岸芦苇的严实,“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石桥出现在密密的芦苇中,拱桥强劲有力的弧线或方桥单纯的直线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比,打破了这里的单调与沉闷,使整个画面豁然开朗,从而表现了桥的形式作用。“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杨柳拂桥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作者将时间限定为杨柳刚刚返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桥限定为石桥,两种景物之间的反差与对比形成特殊的美感。
“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 谱出形与色的乐曲”这句话的意思是,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韵律,这吸引着画家总是追寻着桥的身影。
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它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先点明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随后举了一些具体例子,但是与《中国石拱桥》这种较为规范的说明文不同的是,在举例时,作者并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作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也让读者能够从美术工作者的独到视觉,用“另一种眼光”去看我们此前虽感觉到美好,而说不出好在何处的景物,这些景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焕发着美的灵性与顽强的生命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12《桥之美》同步练习
一 基础部分。1.给多音多义字注音组词。2.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现在大慨很少有人用这口吻教训后生小子了。b.彻底催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c.即使碰不见晓风惨月,也令画家消魂。d.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3.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a.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 家乡的桥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 家乡的桥。篇一 我的家乡楚门是一个依山傍水的江南小镇,悠悠楚门河像一条洁白的玉带穿过小镇。有河就有桥,家乡的桥虽没有立交桥的雄伟壮丽,也没有赵州桥的悠久历史,但家乡的桥千姿百态。桥不仅是家乡特有的景观,也是家乡的文化积淀,同时也折射家乡的变化与发展。南门河上有一座建于1983...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桥”话题作文指导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ldqu 桥 rdqu 话题作文指导。一 这个话题写说明文有困难,因为学生对具体一座桥的了解不能全面深入,会无话可说。要让每个学生真正去深入了解,做不到也没必要。不如让学生介绍自己家里或房间里的特点,可能效果会更好。此话题写散文,借以托物言志或托物抒情,应该更有价值。二 中心的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