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卷

发布 2022-12-15 18:49:28 阅读 7630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见曦月(x蝉则千转不穷(zhuǎn) b、沿溯阻绝(shu飞漱其间(shù)

c、水皆缥碧(piǎo互相轩邈(mǎo) d、素湍绿潭(tuān绝 (yǎn)

试题纠错浏览:98次显示答案与解析。

2、 对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林寒涧肃(肃:肃杀,凄寒。)

良多趣味(良:甚,很。)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这里指置身其中。)

虽乘奔御风(奔:飞奔。)

c、仍怜故乡水(怜:喜爱。)

空谷传响(响:回声。) d、芳草萋萋鹦鹉洲(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急湍甚箭(甚箭:比箭还快。)

试题纠错浏览:98次显示答案与解析。

3、 选出对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 )

a、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c、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试题纠错浏览:98次显示答案与解析。

4、 下列作家、作品、朝代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郦道元——《三峡》——北魏 b、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宋代。

c、吴均——《与朱元思书》——宋代 d、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唐代。

试题纠错浏览:98次显示答案与解析。

二、默写。5、 古诗文默写。

1) 自三峡七百里中。

2)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3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4) 李白《渡荆门送别》一诗中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后看到的壮阔景象的两句诗是。

5) 乱花渐欲迷人眼。

6) 在《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曹雪芹借香菱口评述王维《使至塞上》中的两句。

试题纠错浏览:98次显示答案与解析。

三、语言表达。

6、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为了方便广大市民赏花,广州市有关部门透露:今年年底将完成60个赏花点的建设;每月的主题花分别是一月樱花,二月桃花,三月木棉,四月紫荆,五月杜鹃,六月凤凰木花,七月荷花,八月向日葵,九月小叶紫薇,十月玫瑰,十一月兰花,十二月白梅。

1) 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超过20字。

2) 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为主题花做宣传。

濯清涟冬梅出淤泥而不染夏荷远群芳以无争傲霜雪。

试题纠错浏览:98次显示答案与解析。

四、综合性学习。

7、 请你参加以“我们毕业了”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 【活动一:书心声】请把画横线的文字,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

我们今天是欢聚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2) 【活动二:话恩情】请从老师、父母中任选一个对象,说一段感恩的话。

要求:①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②不能出现真实姓名、班名、校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内容;③50字左右。

3) 【活动三:知回报】下面的调查统计图反映了什么情况?请简要概括。

4) 【活动四:表期盼】下面是同学改写的《送别》。请根据活动内容补全诗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风轻轻,柳依依,今宵诉别离;

经年此去杳无音。

同窗谊,恩师情,天涯若比邻;

他年此地重相逢。

—同学改写。

试题纠错浏览:98次显示答案与解析。

五、诗歌鉴赏。

8、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 诗中以“征蓬”和“归雁”喻___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2) 诗的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请你从中选出两个字或一个词加以赏析。

试题纠错浏览:98次显示答案与解析。

六、文言文阅读。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 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___

人物略不相睹___

溯迎而上___

而僦赁看幕___

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3) 对本文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全文分别从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等方面再现了钱塘江潮的景观和观潮的盛况。

b、文章结尾以场面之大,物品之繁,车马之多,空地之少,正面描写观潮者众多和钱塘江潮盛况。

c、作者在描写潮来时,倾狂澜于文面,以“仅如银线”摹其形,以“玉城雪岭”绘其色,以“声如雷霆”言其声,以“吞天沃日”状其势,笔力飞旋挥洒,令人豪兴倍增。

d、写景和叙事相映,深细和繁简相依,风景和风俗相融,对比与映衬相间,是本文最突出的特点。

试题纠错浏览:98次显示答案与解析。

10、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

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翼、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

”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

“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

“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

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从前。

1) 解释划线的实词。

略无阙处___

属引凄异___

二人对酌___

越钱塘,绝长江___

2) 选出下列语句中划线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或王命急宣或异二者之为 b、故渔者歌曰温故而知新。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不能察,必以情 d、乙翁欲扶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5) ①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

试题纠错浏览:98次显示答案与解析。

1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①翠之工,山岚设色②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chōng)③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①染:染成。②设色:涂色,这里可译为“笼上暮色”。③夕舂:夕阳。

1) 下列划线字与“止午未申三时”中的“止”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小惠未徧 , 民弗从也 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c、皆被绮绣 d、人恒过然后能改。

2) 翻译下列语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

3) 请品析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的妙处。

4) 同是借月抒情,苏轼和袁宏道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你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启发?

试题纠错浏览:98次显示答案与解析。

七、命题作文。

12、 以“风景”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的文章。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试卷

八年级语文 上 第三单元试卷。1 积累与运用。1 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5分 洨 河匀称巧妙绝l n斟酌。zh 足轩榭丘hqi ng 薇 怪石l n x n镂 空重峦叠zh ng藻 井磬li 金 y 和园。鳌 头伧 俗 w i 幕蟠 龙金 lu n 殿 t n 香 t ng 萝 2 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自测题 一 基础知识,语言积累与运用 20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带点的字注音。5分 xu nxi l u 空伧 俗帷 幕 zh n 酌。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3分 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在他的游记里,十分这座桥,说它 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并且特别桥栏柱上...

八年级下期语文第三单元试卷

城区2013 2014下期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试卷。一 积累运用 10分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 充p i 分泌 tu 色海市sh n 楼。2 下列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我国海南 广西的海岸也有这种红树林。据海洋生物学家调查,红树分布在北纬32度和南纬38度的海岸。所以叫红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