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吨的认识教案

发布 2022-12-06 03:23:28 阅读 2863

第一课时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82---84页吨的认识。

教学提示: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身边的真实素材,通过不同的方法计算30名学生的体重一共是多少千克问题,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感受1吨的实际意义。然后通过1头犀牛大约重1吨,增加学生对1吨的感官认识。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感受认识吨的过程。

2.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

3. 能正确换算质量单位,感受“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

难点:感受“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答题纸。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师:谁来说说我们以前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生:我们以前学过克、千克两个质量单位。

生:1千克=1000克 1kg=1000g

师:谁知道比千克更大的质量单位?

生:我知道有“吨”我们家买煤的时候爸爸说买了两吨。

师:不错,吨是比千克更大的质量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学过的质量单位,联系生活实际引出“吨”这个质量单位,使学生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

二、探索新知。

1.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课件出示教材82页统计表,让学生认真观察。

师:根据你对**的观察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计算出这30名同学的体重一共是多少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生:我用连加的方法把30个学生的体重依次相加38+32+35+……29=1014(千克)。

生:我用简便方法计算,先把相同的数,数出来用乘法计算,最后再加上不同的数。计算结果也是1014千克。

师:1014千克也可以说大约1000千克,1000千克也叫1吨。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1吨=1000千克或1t=1000kg。

2.进一步体会1吨有多重。出示83页教学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师:出示1桶矿泉水重10千克的情境图,100桶矿泉水重多少千克?

生:每桶矿泉水重10千克,100桶重100×10=1000千克=1吨。

师:出示1头犀牛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识:1头犀牛大约重1吨。

3.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3页说一说中的练习题。

生:认真观察情境图,获得必要的信息,独立解决所提的问题,组内进行交流。

答案不唯一,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给予肯定。(几只动物的重量不超过1吨)

4.介绍吨的用途。

师:计量物品质量时你认为哪些物品可用吨做单位?

生:煤、钢材,一座桥的承载重量,一辆卡车的载重量等。

师: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出示教材84页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标志的意义。

生:20t表示这座桥的最大载重量是20t;“6吨”表示这辆汽车的最大载重量是6吨。

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吨”的知识?

生: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计算,初步形成1吨的观念,找到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吨”的理解。

三、巩固知新。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4页练一练。

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作出判断,再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

第2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推算。

设计意图:结合实例加深对吨的理解。

四、达标反馈。

1.填空。6吨=( 千克 3吨500千克千克。

5000千克=( 吨 2吨5千克=( 千克。

2. 比较大小。

560克()5千克4吨()3900克。

6000千克()6吨3千克()3000克。

3.一头猪重100千克,20头猪重多少千克,多少吨?

4.有320吨货物,每节车厢的载重量是60吨,5节车厢够吗?

答案:1. 6000 3500 5 2005 23. 100×20=2000(千克) 2000千克=2吨 4. 60×5=300吨 300<320 不够。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有吨。

生:1吨=1000千克。

师:很好,大家在实际生活中要注意质量单位的广泛应用。用我们的所学来为生活服务。

六、布置作业。

1. 2吨200千克=()千克5千克=()克。

14000千克=()吨2吨=()千克=()克。

5400千克=()吨 ()克。

2. 比较大小。

16吨( )16千克 2600千克( )4吨

500克( )5吨 7000千克( )6吨

9千克( )9吨 1020千克( )1吨

3.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1吨 600千克比 2 000 千克少( )

a.120千克 b.80千克 c.400千克 d.120

(2)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 9000千克,合( )吨。

a.9000 b .90 c.9

(3)一个苹果约重( )

a.60吨 b.60千克 c .60克。

4.一头奶牛的重量是约 500千克,8头这样的奶牛共重多少吨?

5.宏信建材商店有水泥4000吨,运了4天后还剩下800吨,平均每天运多少吨?

答案:1. 2200 5000 14 2000 2000000 5 400 23. c c c 4. 500×8=4000千克 4000千克=4吨。

5. (4000-800)÷4=800(吨)

板书设计。1吨=1000千克 1t=1000kg

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教学反思。吨”是一个非常大的质量单位,离学生生活遥远,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如何拉近1吨与学生的距离,本课以“感知—活动—体验—应用”为主线展开教学,体现了以下特点。

教学时从“量”上体验1吨之重。从30个学生的体重,100桶10千克的水,一头犀牛的重量等,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丰富的想象,在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中,深刻感受1吨之重、1吨之大。从“形”上体验1吨之多。

从30名学生的体重,堆积如山的1吨矿泉水,一个个展示的形体,把学生吓了一跳,使学生从视觉上感受1吨之多。

整堂课,学生心情激动、想象丰富、思维活跃。整个认知过程是体验不断丰富,概念不断形成,知识不断建构的过程。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精彩片段。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吨”的知识,接下来我们就利用刚学到的这些知识一起到趣味乐园去看看好吗?

1.图画里的数学。

师:一天,大森林要召开大会,动物们都来参加,路上几只动物不约而同走到了一块,这时他们遇到一个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

师:哪几只动物可以一起通过呢?可以先和你周围的同学说说。

师:谁来说一说?

师:有没有三只动物可以通过?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方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动物们都安全的通过了这座桥。

二)教学资源包。

曹冲称象时分6次才将石头称完,算一算这头大象有多重?大约重几吨?

分别是:380 320 350 400 330 350

解析:把6次的质量相加就是大象的质量。

答案:380+320+350+400+330+350=2130(千克)2130≈2000千克。

2000千克=2吨这头大象重约2吨。

点拨:1吨=1000千克。

三)资料链接。

同胞兄弟。千克和克是同胞兄弟,都认为自己本领大,经常争得面红耳赤。

一天,白鸽小姐请千克和克到家作客.白鸽小姐想称一下刚从金店买回的一对金耳环,便请千克和克帮忙.千克迫不及待地说:“我来称.”可称来称去好像没有重量一样.

怎么会没有重量呢?克说,“我称称看,5.8克.白鸽小姐笑眯眯地说:“对,对.”

克看到千克垂头丧气的样子,高兴地说:“怎么样,还是我的本领大吧。”

千克涨红了脸,没有说一句话就走了。

又过了几天,猴王举行生日宴会,又邀请千克和克去赴宴.猴王说;“感谢大家的光临,今天买了许多水果,请尽情享用吧.”

克见表现自己的机会又来了,很神气地说:“猴大哥,让我来帮你称一下吧.”

克刚称,便大叫起来,猴王跑过去一看,只见克被压得连气都喘不过来了。

千克笑了笑,说:“还是让我来吧.”结果千克轻松地就称出了西瓜7.5千克,苹果8千克,桃子5千克,雪梨6千克。

猴王看见克不高兴的样子,说:“你和千克都是质量单位,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若能互相帮助,所有问题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千克和克听猴王这么一说,都伸出了友好的双手,从此,彼此还相互谦让哩.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吨的认识。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掌握 1吨 1000千克 或 1t 1000kg 培养同学们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 动画片 曹冲称象 提出问题。1.曹冲要称大象的什么?2.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

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1教案冀教版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教师小结 40个同学的体重 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约都是1吨。5 根据自己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进行推算,然后汇报 1吨就是 的重量 6 举例 让学生举出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7 出示书上例题的 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2 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1 出示 3吨 千克 ...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对称》教学设计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对称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以及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并能识别对称现象。2 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其经历看一看 想一想 折一折 说一说 剪一剪 画一画 听一听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拓宽学生视野。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