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现象》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六册——《对称现象》
教学目的:1、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经历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通过对生活事物及相应图形的欣赏,感受对称图形的美,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 感知对称,识别对称图形。
教具、学具:课件、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春天到来,人们都喜欢外出春游玩耍。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去参观一所美丽的校园,好吗?
出示课件1:主题图)
师:从大屏幕上你看到了什么?
生:有教学楼、乒乓球台、树等。
师:请你再仔细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它们是两边一样的)
师:你看,整齐别致的教学楼前面有两棵高大的扬树,,操场中间是供同学们锻炼身体的双杠和乒乓台……孩子们,其实呀,校园里这些现象都是对称现象。(板书:对称现象)
二、教师主导,合作**。
1、课件出示实物图,学生自主观察,初步感知对称现象。
指导学生看书,师:这里都有些什么?(有蝴蝶、书、蜻蜓、飞机、杠铃、绳子结成的横“8”七星瓢虫、火箭)
师:孩子们可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物体,仔细观察它的样儿,然后向同伴讲一讲。(学生选择物体进行观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讲讲你所选物体的样儿?
生:我喜欢飞机。飞机的身子两边各有一个翅膀,下面两边各有一个轮子,它的两边都一样,就像一只大鸟;我喜欢蜻蜓,蜻蜓的头上鼓着一双大眼睛,身体两侧长着一对透明的翅膀,身体的两边都一样;我喜欢天平,天平的两边各有一个盘,它们的两边一样;我喜欢书,打开的书合在一起,完全重合了。
课件演示2,师:老师从书中选了几个物体,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不是和同学们说的一样——两边都是一样的?(板书:两边一样)
2、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对称现象。
师:那,在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有没有这样两边一样的图形呢?请同学们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它们是不是两边一样?
1)、小组学生对折实物图 (2)、学生展示。
师:你还能判断其他图形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下课以后试一试。
3、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对折,发现这些物体的两边都一样,它们都是对称的。(边敘述边板书:——对称)
4、说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师:其实呀,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都是对称的,你还能讲讲吗?比如:..请把你知道的,和同组的小伙伴说说(小组讨论)
师: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听?
三、趣味练习,巩固深化。
1、下面我们来作个游戏。我这里有8个秘密任务。每个小组我都发了一个,请你们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根据任务提示行事。
(每个组的内容不同,有让学生用身体动作表示对称、用学具组合来展示对称、找对称汉字、找对称数字、找对称字母、对称的标志、画出对称的服装、对称的建筑等。)学生展示对称。允许同组成员补充。
2、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各式各样的对称。所以,老师也要好好的嘉奖大家,请小组长上来领取你们的奖品。
(剪好的蝴蝶、飞机、乌龟等图形)打开看看,你们喜欢吗?它们都是对称的吗?
师:你知道我是怎样剪出来的吗?
师:先将纸对折,在再折痕的一边画出一半的图案,再把它剪下来,打开。(演示过程)
3、学生独立动手制作,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我建议做好的同学把自己的作品在小组内展示一下,同伴相互评一评。
师:谁愿意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学生上台边展示边介绍)
4、学生小组内展示,教师参与。
师:孩子们真能干,用自己灵巧的小手剪出了一张张精美的对称**。
四、拓展知识,启发激励。
对称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对称在艺术领域中更有它独特的魅力。(课件演示3:世界各地著名建筑物、艺术品、山的倒影……)学生欣赏。
师:孩子们,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
生:对称现象可真多呀!对称用在建筑中,看上去多么美。许多建筑中都有对称现象。我感受到我们的祖国多么伟大,有这么多的雄伟建筑)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学生说)
孩子们谈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对称,对称的事物也是美丽的,希望同学们把对今天所学的应用到生活中,使生活到处充满了对称的美!
对称现象》教学反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六册《对称现象》的内容包括单元主题图、1个例题和1个课堂活动。编排意图是结合生活情境和现实题材,让学生感知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认识轴对称图形做好准备。
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几条教学策略的运用还是比较成功的:
1、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主题图是以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中的对称现象为题材。这些题材都是学生熟悉的,学生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可以较自然地引出对称现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对称现象在生活中的存在。
2、以动促思,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过程是以动促思,是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途径,是知识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为每位学生提供了折一折、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逐步积累对称的概念。
3、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是使人变聪明的一门科学",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任务之一,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之一。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感悟思维的有序性。首先从板书设计着手,通过观察、对折发现“两边一样”,进而指出这就是“对称”的现象。
接着,在反馈交流中,让学生找出“两边一样”的对称现象,学生再进行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师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互动。
4、加强合作与交流。
数学学习方式不是单一的、枯燥的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当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在操作应用这一环节中,我有意设计了8个秘密任务,要8个小组合作完成。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更清晰地认识各种对称现象,在倾听、观察同学的想法、做法中得到启发,从而获得对于对称现象的深刻理解,感受到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乐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在这节课上,最令我感到惊喜的是:判断对称字母时,有一个孩子居然指出了“s”是“中心对称”。
我不能说她是错误的,但和我们今天讲的对称现象又有一点出入。于是,我只是说了“它不是我们今天认识的‘两边一样’的对称现象”。但课后我总感到一丝歉然,我还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
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我也发现了许多细节还有待改进。比如对数学语言的准确度把握;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还可以更丰富些;教学中的临场组织、应变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此外,在教学中使我感受颇深的是教学并不是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它需要执教者的创造加工,将教材内容变成有关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变成发展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内容,并把它纳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加以组织,使人类文化进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履历情境”。这,才是现今新课改对我们老师备课的要求,也是我们在当前设计教学时必须遵循的原则。
当然新课改的实施不可能没有疑问和困难,但只要我们长期、耐心地坚持下去,积极总结和反思在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多学习、多思考、多创新,那么离成功的彼岸就会越来越近!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对称》教学设计与反思
对称 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 西师版三年级下 对称 教学目标 1 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2 经过观察 讨论 交流 操作,能认识对称图形。3 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物体的对称美,激发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1 感知对称现象。2 理解 完全重合 教学难点 能在理解 完全重合 的基础上动...
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对称现象》教学反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六册 对称现象 的内容包括单元主题图 1个例题和1个课堂活动,编排意图是结合生活情境和现实趣材,让学生感知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而认识轴对称图形做好准备。木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几条教学策略的运用还是比较成功的 1 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题图是以学生熟悉...
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导学案
平滩镇白鹤小学数学教学 导学案 年级 三年级主备课 罗成强执教者 罗成强审核 课题对称现象 第1课时 1.知识与能力 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初步建立起 对称 的概念。教学。2.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 操作 交流等过程,在此过程中有积极的学习心态。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生活中物体的对称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