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上册

发布 2022-11-30 11:34:28 阅读 1901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教学重点为:通过活动感受可能性和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的难点:领悟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等因素有关。

3. 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三个环节: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课程改革中,十分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而创设的情境要包含数学模型。因此在导入环节,我并未采用教材中联欢会的主题图,而是选择用“石头、剪刀、布”这一项生活中学生们熟悉的游戏进行新课的导入。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游戏互动,让学生体会输赢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2) 活动体验,合作**。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内心体验和丰富的内心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采用动手操作、实验研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让学生在观察、猜测、实验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本环节我设计了“摸球”的游戏,共分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感知“一定”与“不可能”

课前准备一袋大小个数相等的球,要求各组的同学分别进行摸球的游戏。要求摸到黄球最多一组同学获胜。实际上,分发到各组的袋中,有四组同学袋内的球全是白色,而有一组同学袋内的球全是黄色。

引导学生总结出在全是黄球的袋里任意摸出一个球的结果一定是黄球,那其他小组没有获胜的原因是在全是白球的袋里不可能摸到黄球。通过实践操作感知“一定”与“不可能”。

第二阶段:体验“可能”与感知“可能性”的大小。

提问学生:“这样的游戏公平吗?怎样才能使比赛公平呢?”

在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之后,也就是说出“在一个袋子里既要有黄球,又要有白球,这样才公平。”之后,继续追问“这时我们在这样的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的结果会怎样?”引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为了对可能性的大小进行验证感知,将一袋白球和一袋黄球中的一个球进行对换,强调如果游戏规则不变,还是摸到黄球多的为胜的话,你愿意到哪组的袋里来摸球呢?为什么?并让学生再次进行摸球的游戏,并做好记录,实际感知可能性的大小。

第三个阶段:逆向思考“一定”“可能”“不可能”

提出要求,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一定能摸到黄球;

不可能摸到白球;

可能摸到黄球。

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对所学的知识达到融会贯通,进一步深入体验“一定”“可能”“不可能”。

3) 应用知识,拓展练习。

通过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使学生判断哪些事件的发生是一定的,哪些事件的发生是不可能的,哪些事件的发生是可能的。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验事情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太阳一定从东方升起公鸡不可能下蛋明天可能下雨。

通过联系生活常识的拓展练习,进一步深化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理解,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和深化。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三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上册 可能性 说课稿。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八单元第一节课的内容,在本课中渗透了概率的思想,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教学目标 1 通过 猜测 实践 验证 经历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2 ...

三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可能性

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课题。教师先点明我们要做一个抽题的游戏,让学生推荐一名男生,一名女生到讲台上来,其中有唱歌,舞蹈,讲故事等等 抽到什么就表演什么。然后师小结 同学们从刚才活动中,我们可以想到有可能抽到是唱歌,也有可能是跳舞,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生活当中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引出课...

三年级说课稿《可能性》

小学数学三年级说课稿 可能性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幅画,泼墨如注,惜墨如金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首诗,起承转合,跌宕起伏。所有这些都在向我们传达同一个理念,那就是 教学是一门艺术。下面我就结合 看一看,摆一摆 的教学设想谈谈我对课堂教学艺术的理解与把握。我对本课作了如下设计 一 依据课标,说教材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