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

发布 2022-11-13 19:20:28 阅读 3170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

4、土壤的成分。

教学目标:1.通过实地观察和采集土壤,知道土壤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地点和自然形态。

2.观察土壤样本,知道土壤由多种物质组成。

3.通过分析实验,知道并认识土壤中存在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到土壤由多种物质组成,知道土壤中有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分析,认识土壤中的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

教学准备:土壤样本、水杯、水、镊子、餐巾纸、烧杯等等。

预习要求:观察我们周围的土壤,初步了解哪些地方存在土壤?土壤是什么样子的?土壤中有哪些成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出示小诗:土壤是伟大的妈妈,他的怀抱很大很大!

瞧!嫩草发芽了。

看!小树扎根了。

这里,冬眠的青蛙醒来啦!

那里,钻洞的蚯蚓歇息啦!

亿万个生命,都在他温暖的怀抱中长大!

学生读一读小诗,交流:

这首小诗主要写了什么物质?(土壤)

写了土壤的什么?(主要写了土壤的作用。)

土壤有什么作用?(让嫩草在里面发芽,让小树在里面扎根,让青蛙冬眠,让蚯蚓钻洞,让亿万个生命,在她的怀抱中长大。)

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周围都存在土壤,土壤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东西。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研究第二单元——研究土壤。

板书课题:第二单元研究土壤。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本单元的第1课,了解一下土壤的成分。

板书课题:4、土壤的成分。

二、交流土壤采集的过程及感受。

教师引导: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在家长的帮助下,到大自然中采集土壤,大家采集了吗?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交流采集土壤的过程及感受。

交流问题:土壤是在什么地方采集的?和谁一起采集的?怎样采集的?采集的土壤是什么样子的?你们采集的土壤跟你平时看到的土壤是一样的吗?

学生回顾自己采集土壤的过程,交流问题和感受。

教师相机引导,并对学生的发言表示肯定。

引导:通过土壤的采集,你们知道土壤是什么了吗?

出示句子: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学生读一读这个句子,初步了解土壤是什么以及土壤的特点。

三、研究土壤里有什么。

教师引导:土壤中有哪些东西呢?你们有仔细观察过吗?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土壤里有什么东西。

提出观察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自己带来的土壤样本,看一看土壤中含有哪些物质。

教师提醒学生操作的注意点:在观察土壤的过程中,可以把分辨出来的土壤中的物体挑出来,分类摆放,可以像课本上一样采用画简图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发现。

相机出示课本上的两幅简图,引导学生模仿学习。

学生分小组观察土壤样本,了解土壤中含有哪些东西并填写好活动手册。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相机指导。

全班交流,说一说土壤样本中含有哪些东西,并展示自己的简图。

四、研究土壤的成分。

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了解到土壤中有哪些东西,那么土壤究竟有哪些成分组成呢?下面我们继续来研究。

出示课本上的操作**及文字说明,引导学生观察这几幅操作图,并且读一读相关的文字,了解研究土壤成分的方法。

全班交流,并且试一试。

方法一:用手握一握。

引导学生用纸巾包上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仔细观察一下,看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方法二:用水泡一泡。

把土块放入水中,仔细观察,开始你看到了什么,过一会儿,你又看到了什么?

提示:在这个环节中,干燥的土壤放入水中,会有小气泡产生,还会有一些细小的物质浮起,因此,教师要特别引导学生注意,仔细观察。

方法三:搅一搅,拌一拌。

用玻璃棒搅拌烧杯中的物质,你看到什么?搅拌过后,静置一段时间之后,再观察,又看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分段仔细观察,并说一说自己看到的现象。

提醒学生注意分段仔细观察,在烧杯里水的表面看到什么?中间一段看到什么?水的下部看到什么?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水、空气、黏土、沙子等主要成分。

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土壤成分**示意图。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土壤中还有水空气,蚂蚁,树叶,黏土沙子等等一些物质,下一刻,我们将继续研究土壤,课后请大家认真预习。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

5.土壤的类型。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土壤颗粒和阅读资料,知道土壤可以按照颗粒的大小,分成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类。

2.能用多种方法研究、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之处,并分别说出他们的特点。

3.学会举例说出,不同类型的土壤分别适宜生长什么样的植物。

教学重点:知道土壤可以按照颗粒的大小分成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类,了解他们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用多种方法研究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之处,分别说出它们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课件、土壤样本、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样品、玻璃杯、水等等。

预习要求:仔细观察我们周围的土壤,了解土壤的特点,观察这些土壤中分别生长了哪些植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上一课我们初步认识了土壤,知道土壤中有很多东西,它的主要成分有沙子、水、空气、黏土等等。

在我们江苏平原地区,到处都可以看到土壤,那么这些土壤都一样吗?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本单元的第2课——土壤的类型。

板书课题:5.土壤的类型。

二、活动研究。

活动一:放大镜观察土壤。

为了便于同学们了解土壤的类型,我们先用放大镜来看一看组成土壤的颗粒。

出示材料:放大镜、小棒、土壤样本。

活动要求:同小组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看看土壤的颗粒是否都是一样的?如果不一样,不一样在什么地方?请大家按照颗粒的大小,来分一分类。

学生按要求进行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

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的活动情况及分类情况。

教师相机引导并加以小结,出示课本中有关土壤颗粒组成情况的资料。

学生自由读一读,教师引导学生明白:按照颗粒的大小,可以分为大颗粒的沙粒,中等颗粒的粉粒和细小颗粒的黏粒。人们根据三种颗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较多的叫沙质土,黏粒含量较多的叫黏质土,而沙粒、黏粒、粉粒三者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活动二: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之处。

教师引导:既然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是不一样的,那我们怎样才能区别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呢?

出示课本中的**及说明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方法。

全班交流:方法一:用手捻一捻。

方法二:和点水握一握。

方法三:加点水搓一搓。

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另外的方法。

引导学生分小组活动,分别用这三种方法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不同之处,然后填写好活动报告单。

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方法。

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并填写活动报告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做相应提示。

全班交流活动的结果,并填写活动报告单。

活动三: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渗水性。

同学们,除了上述三个方法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之外,我们还可以用第4种方法,那就是比较它们的渗水性。

活动材料:过滤杯、滤纸、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样本、水等等。

出示课文中的活动示意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活动方法。

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渗水性,并填好活动报告单。

全班交流,共同完成活动报告单。

活动总结,出示全班共同完成的活动报告单,引导学生看一看,总结一下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之处。

三、研究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的植物。

教师引导:不同的土壤有不同的特点,在不同的土壤中,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那么不同的土壤分别适宜生长哪些植物呢?下面我们就来交流讨论一下。

出示课本中的**,引导学生读一读,看一看,了解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特点以及适宜生长的植物。

出示仙人掌的卡片,引导:

同学们,大家认识**中的植物吗?(认识,是仙人掌。)

仙人掌有什么生长习性呢?(耐高温、干旱、贫瘠、不喜潮湿。)

那么,仙人掌适宜生长在沙质土、黏质土,还是壤土中呢?为什么?

学生为仙人掌选择适宜的土壤,并说一说这样选择的原因。

仙人掌适宜生长在沙质土中,因为沙质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差,而仙人掌适宜生长在干旱、贫瘠的地方。)

教师出示水稻的**和生长习性,引导学生为水稻选择适宜的土壤,并说一说原因。

水稻适宜生长在黏质土中,因为水稻对潮湿、保肥、供肥能力要求比较高,而黏质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好,渗水性最差,所以,适合水稻的生长。

大家还知道哪些植物适宜生长在哪种土壤中吗?举举例子,并说一说其中的原因。

花生、仙人掌适合沙质土;红薯、丝瓜适合壤土;水稻、蒲公英适合黏质土。

牡丹要选择地势高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栽植,因此以表面土为壤土,底土为砂壤土最相宜。

教师总结:好的,刚才大家举了很多例子,说明植物适宜生长在哪种土壤中,下面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制作“土壤与植物”卡片。出示卡片的样式,引导学生学习模仿。

学生分小组制作“土壤与植物”卡片。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土壤的类型,知道土壤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类,这三类土壤在透水性、保湿、保肥等各方面的特点都不一样。同时我们还知道了不同生长习性的植物,适宜生长在不同的土壤中。课后请大家继续制作“土壤与植物”卡片,下节课,我们来开一个“土壤与植物”展览会。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

6.肥沃的土壤。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会影响土壤的肥力。

2.知道一些小动物在成肥过程中的作用。

3.阅读资料,知道土壤有肥沃和贫瘠之分,了解土壤贫瘠的原因和常用的改良土壤肥力的方法。

4.能够在做肥料袋的过程中,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腐殖质,了解土壤贫瘠的原因,知道如何改良土壤的肥力。教学难点:

知道如何改良土壤的肥力,并试着做一个肥料袋。

教学准备:多**课件,塑料袋、蚯蚓、土壤、果皮、菜叶、水等等制作肥料袋的材料。

预习要求:观察不同地方的土壤表层和下层,看一看土壤的表层和下层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上一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可以根据土壤中三种颗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是哪三类呢?

指生回答: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出示上节课同学们总结归纳得出的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不同特点的活动报告单。引导学生再看一看,进一步了解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

苏教版2019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解析

苏教版xx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解析。第二单元22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2 能够运用文字 图表等记录观察 调查的结果。3 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2019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单元知识点。1.可以到 田野 花圃 或 池塘边 等不同的地方挖一些土壤来研究。在挖土的时候必须有大人陪同才能去水边。2.土壤 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 肥力 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 营养物质 3.挖来的土壤里有 蚂蚁 小石子 枯树叶 沙子 等。4.土壤中常见的小...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4 动物 植物 人》教案

4.动物 植物 人 教案。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尊重其他物种,与之和谐相处。2.意识到人也是动物,是自然的一部分,要做有益于生存空间的事情。科学 1.能够对植物 动物 人进行观察,比较出它们的不同与相同。2.能够用语言 文字 图表表达 交流观察的结果。科学知识 1.知道生物的共同特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