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教育学与幼儿心理学分别以不同的视野在不同的层面深入研究,不断拓展、不断充实,逐渐在这交叉领域构建起一门新兴学科。
教育心理学应当为“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这一定义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现象。
第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活动中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偏向社会学科,偏重应用的综合科学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指幼教工作者在进行幼儿教育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既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在幼儿教育中的具体运用,又是对人们在幼儿教育中累积经验的总结。
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实,按照心里的本来面目加以考察,并给与科学合理的解释,反对主观臆断,妄自论断。
发展性原则:指把人的心理活动看做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的研究原则,它表明在对个体进行相关研究的过程中,应取动态的、发展的观点来加以分析。
教育性原则:指研究者要以有效地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和科学性水平为宗旨,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尽量使研究活动和教育活动达到和谐统一,有益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防止和避免研究工作对他们造成不良影响。
观察法:指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生上午现象或行为进行系统、连续的观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材料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研究者根据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式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课题的需要,有计划地对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料的搜集来认识教育问题或**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
测量法: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采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按照规定的程序,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实际测定来收集有关的数据资料并加以分析,来揭示教育活动的效果,探索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学习――从广义上讲,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中通过实践和训练而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理变化过程。四个基本特点:一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
二是必须是由经验引起学习者的某种变化。三是学习所引起的变化不是先天的反应倾向或成熟导致的,而是后天所习得的。四是必须是通过练习和训练而引起的能保持一定时期的某种变化。
意义学习——指语言文字符号所表述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旧知识建立一种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
学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掌握书本上的简介经验为主的,为参与未来生活实践做准备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殊认知活动。
学习准备:又称学习的准备状态或学习的准备性,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程度。
学习)关键期;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同样存在一个最容易学习和获得某种心理与行为反应并且一旦错过就难以弥补的特定阶段。
发展)敏感期;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或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桑代克学习“联结说”: 认为学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新反映的获得,即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另一种是刺激与反应间力量的变化。
学习理论:2023年桑代克提出“联结说”以后,人们才把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之上的描述和解释学习过程、性质和规律的心理学原理或学说称之为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或称榜样)的行为(这种行为对于观察者来说是新的行为)及其行为结果,从而获得该行为的象征性表征,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替代强化:指有时观察到的榜样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直接体验的行为后果是以同样的方式影响榜样行为的表现。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行为活动能否导致特定结果的预期,而不是对行为将产生的结果的直接预期。
幼儿学习;幼儿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或由此引起个体倾向与能力变化过程。
肖像表征:指用意象图形或表象来再现知识经验的一种方式。
学习动机:是发动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使之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机机制。
学习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自我导向:自我导向意味着儿童本人决定自己的活动,并且计划并实现他自己的活动。
内在动机:利维认为,游戏行为是受内在动机控制的行为,取决于儿童自我决策。
假装:即象征性游戏,是指幼儿借助于代替物的帮助再现不在眼前的事物或情境的活动。
剩余精力说:席勒和斯宾塞认为,游戏是儿童对剩余精力的毫无目的的消耗。儿童通过释放剩余能量而获得愉悦的体验。它可以解释为什么儿童会比**有更多的精力去进行游戏。
合作游戏法:是一种常用的游戏指导策略。当儿童专注于游戏时,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加入游戏过程,但仍然由儿童掌握游戏的进程。
指导游戏法:它是指由教师提议或事先设计一个游戏,并在指导游戏时扮演一个关键的角色,至少部分控制游戏的进程。
生活预备说:德国生物学家、心理学家格罗斯从生物进化论出发,认为儿童游戏不是无目的的活动,而是为将来生活做准备。
探索性活动:开始于婴儿早期并持续终身,当个体面临新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时出现。虽然探索活动的模式会有所改变,但花费的时间会因经验的积累而下降,但这一活动贯穿一生。
规则游戏:是指**为发展幼儿各种能力而编制的、有明确规则的游戏。
操作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它既包括以操作为方法和手段的操作性学习,又包括以操作为目的和内容的操作本身的学习。
平行游戏法;指教师接近幼儿,并与幼儿使用相同的游戏材料,但教师不与幼儿相互交往,不参加到幼儿的游戏中去。
真实发言人:是指教师处于游戏之外,使儿童保持游戏与外在真实世界的联系。
技能;:定义为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
动作技能:也称运动技能、操作技能,是指有一系列外部动作所组成的系统。主要借助于骨骼、肌肉和与之相应的神经过程实现,是通过练习和实践而逐步形成、巩固起来的。
智力技能:也称认知技能或心智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
运动教育:就是把身体活动与问题解决有机结合,培养动作(运动)技能的一种教育模式。
技能学习:通过练习去逐步掌握特定动作、活动模式的过程。
运算:是一种重要的认知结构,也是一种智力技能。在皮亚杰看来运算指一种内化了的动作,一种可逆的动作,具有守恒性和系统性。
运动:是人体的一种机能,表现为机体的一系列的骨骼肌运动,是“大肌肉群得”运动,而且经常要涉及整个身体,如游泳、体操、举重等。
操作:是人操纵着一定的器具的运动,如弹琴、绣花、操纵仪器等。
动作:是指具有一定的动机和目的的并指向一定对象的运动。
抽象话概念按事物内在的、性质的属性形成的概念为抽象概念。
概念: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单位。
概念学习:就是获得概念的一般意义,即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并将具有共同特征的同一类事物以语词来加以概括。也就是说,将业已存在的概念纳入自己的经验系统中,进而按照自己的方式改造这个概念。
莱文的实验证明,概念的学习过程经历了知觉识别、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和概括四个阶段。
概念形成:是指学习者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具体例证中,通过归纳的方法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初级概念的过程。这是幼儿概念学习的典型方式。
概念同化:是指学习者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学习以定义的方式呈现的概念,掌握概念的关键特征,将新概念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过程。这是一种获得科学概念的过程。
守恒法:是指一定数量(如长度、体积、数目等)的物体,在其外形或空间位置改变而其数量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儿童能确认其数量的恒定性而不受其他无关因素变化的干扰。
变式:所谓变式,就是概念正例的变化,就是使提供给幼儿的各种直观材料或事例不断变换呈现的形式。
社会性:是个人所具有的作为存在的个人必须受社会规范的约束,其思考和行动必须符合社会条件的特性。
社会化: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
幼儿社会学习:是指幼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社会性经验并改变其行为的过程。
观察学习: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行为结果,从而获得该行为的象征性表征,并引起学习者作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过程。
移情:是指对另一个人在某一特殊情景中情绪体验的理解和分享。
角色扮演:个体通过扮演社会角色,在角色社会化过程中,获得相应的社会规范,形成自我概念,达到自我定向。
创造性: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特的方法产生出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劳动产品的心理品质。其判别标准有三:即产品是否新颖、独特、是否有社会或个人价值。
创造性学习:指旨在保护和培养个体创造性的学习方式,包括学习方法的创新性和学习结果的新颖性。
创造性四阶段论:任何创造活动的过程都包括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和验证阶段。
主观评定法:指由有关专家或专门的研究者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幼儿的创造性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
作品分析法:通过幼儿按要求完成作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来揭示其创造性水平的方法。
类创造: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创的方法产生出具有个人价值的劳动产品的思维过程。
自我表现材料:指教师给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能充分发展各个幼儿创造性反应能力的绘画拼图、泥工、绣花、舞蹈等**。
幼儿园教育活动;为了实现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根据一定的教育内容和组织形式,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和以幼儿为主体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幼儿园在开展幼儿教育活动时通常采用三种教育组织形式,即集体活动的组织形式、小组活动组织形式和个别活动组织形式。
教育活动设计:指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对教育过程中的一切预先加以筹划,从而安排教育情境,以期达成教育目标的系统性设计。
递进式:将一个内容分成若干阶段,逐步推进的教育设计模式。
放射式:指通过各种渠道完成一个主要内容的教育设计形式。
立体式:是指将一个主要内容分解成为若干个子内容,子内容再分解为若干个次子内容的教育设计形式。
幼儿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幼儿学习心理概述。1.行为主义学习观 学习是刺激 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 2.认知主义学习观 学习是认知结构的改变 3.人本主义学习观 学习是自我概念的转变4.建构主义学习观 学习是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学习是学习者在某种特定情境中行为的改变,它源于在这一情境中反复的练习与实践经验。这种改变...
幼儿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学习理论。一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从经典行为主义到新行为主义。经典行为主义,华生,美国心理学家在1913年做了题为 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 的演讲,这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从经典行为主义s r到新行为主义 即操作行为主义 r s 托尔曼的信号学习理论被视为新行为主...
幼儿教育心理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 模拟训练3 姓名 总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得分。一 填空 本大题共16小题,每空2分,共60分。1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为发展的速度等。方面都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2 幼儿教育包括 教育和 教育。3 经典性条件反射的提出者是生理学家4是结束游戏的主要内容。5 创造性想象表现在两个方面...